2022年3月28日,中共黄山市徽州区委员会黄山市徽州区人民政府印发了《黄山市徽州区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徽发〔2022〕11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现由徽州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朱银钱对该《行动方案》做如下解读:
一、背景依据
为推进徽州区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以下简称“两强一增”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依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皖发〔2022〕5号)、《中共黄山市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黄字〔2022〕2号)、《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下发全市农业农村系统“两强一增”行动任务分解表的通知》(黄农函〔2022〕17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徽州区实际,区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了《黄山市徽州区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二、起草过程
2022年1月,经多次组织召开谋划会,区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了《行动方案》初稿,于2月7日-3月9日,开展网上征求社会意见;于2月28日-3月2日,书面征求各乡镇和区有关单位意见建议;期间,对农业主要指标反复测算论证,对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积极与各乡镇对接联系,确保行动方案目标任务科学合理;3月11日,经区市场监管局公平竞争审查及区司法局合法性审查通过后,经区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和区委第11次常委会议研究通过。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力争农业劳动生产率超6万元/人、农业亩均产出率超1.1万元/亩,基本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四、主要措施
机械强农:《行动方案》提出实施特色农机装备生产企业育引行动、农机研制补短板行动、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农业“标准地”改革行动、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行动等六项行动,重点培育本区农机装备企业,提升特色农机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推进山区特色农机装备产品研发,加大山区先进适用的农机具推广应用,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农机装备能力,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高标准示范基地、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创建;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深化“田长制”改革,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农田水利补短板工程,提升农田宜机化水平;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积极融入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圈。
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春风就业行动、改革富民行动、六业千亿行动、强农惠农行动、“五个提升”行动等五项行动,通过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农村困难人员就业帮扶行动,发展区域经济,支持多渠道就业创业等,推进全区农民工资性收入翻番;通过创新乡村运营机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三变”改革提升工程、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金融村官联系指导等,推进全区农民财产性收入翻番;通过做强徽茶产业、做优中药产业、做特养殖产业、做精林特产业、做美农旅乡愁产业、做活数字乡村等,提升全区农民经营性收入经营净收入;通过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健全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等,提升全区农民转移性收入;通过提升主导产业、主导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主要工作、主要村等方面,全面提升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五、保障措施
六、主要创新点
《行动方案》的主要任务为17项行动,比省、市行动多1项行动,即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五个提升”行动,创新实施“五个提升”行动,从“主导产业再提升、主导企业再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再提升、主要工作再提升、主要村再提升”五个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旨在提升我区茶、蜂、悠悠猪、香榧等主导产业,引导中茶谢裕大、谢裕大、徽客坊等主导农企做大做强,着力提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等主要指标和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土地流转率等弱项指标,守牢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耕地保护“两底线一红线”,提升美丽乡村等主要村的运营,突出强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确保“两强一增”工作迈上新台阶。
《行动方案》的保障措施中,在贯彻省、市部署要求的基础上,还在组织领导方面提出“深化党对‘两强一增’行动引领”的要求,强化“两强一增”的党建引领。
七、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组织全区有关单位建立含“两强一增”等工作在内的乡村产业振兴重点工作专班,合力推进“两强一增”行动落实。二是继续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实化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省、市、区党委和政府“两强一增”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三是围绕“主导产业、主导企业、主要指标、主要工作、主要村”五方面的再提升,抓好重点工作任务推进落实。四是紧盯关键环节、重点企业、重要基地,加强与省、市部门对接及部门沟通,积极谋划、争取、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打造一批“两强一增”亮点。
八、名字解释
1.“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
2.“1211”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市级组建专家库,区级组建产业发展服务团和规划建设服务团,乡镇组建产业发展服务站,村级组建产业发展服务队,分层分级服务乡村产业发展。
3.适制性是指茶树品种适合制造某类茶叶(漕溪一号适合制造黄山毛峰)并能达到最佳品质的特性。无性系是指以树木单株营养体为材料,采用无性繁殖法繁殖的品种(品系)。
4.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强县(市、区),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强园,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引进一批知名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5.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推进有就业劳动力的家庭每年至少有1名劳动力在本地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带动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万元。
6.“8+1”综合救助:即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困难居民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8项制度和加强社会力量参与1项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