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销售工作计划(精选5篇)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较快发展。围绕农产品流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和应对市场的能力。合作社围绕市场需求,组织农民按标准化开展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由于区委政府重视,各部门配合,农民对专业合作社这种经营体制的认识提高,特别是烤烟专业合作社强力推进,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较快发展,上半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9户,全区专业合作社总计已达到149户,其中,烤烟92户、香料烟1户、农产品流通56户,年销售农产品亿元以上(不含烟叶),行业涉及生猪、粮食、蔬菜、水果、花卉、中草药、特色农产品等,参加合作社的农户达到1697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活跃在全区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等各个行业和领域,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在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农民增收中作用明显的合作经济组织,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三)、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有了新的起步。全区供销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供销合作社会议精神,实施“乡村流通工程”,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以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网络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村级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流通协会为依托,联合各类农村流通组织共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好“乡村流通工程”规划,确定了辛街今邦超市、石龙坪农资农家店等20个示范点,发展综合服务社6个,专业合作社10个,河图供销超市、瓦窑供销市场已进入规划设计,下半年可开工建设。

(四)、做好维稳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着与人民群众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贫富差距大、怨言多;个别群体牺牲的利益多,失落感强,新生群体和既得利益团体要求进一步提高,老的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各种矛盾互相交织,无利益关系冲突时常发生,这些问题和矛盾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和化解,将严重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供销社系统下岗失业人员、退休职工、干部、资产、劳资、社保等问题显得特别突出。认真做好维稳工作,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上半年共接待来信来访58人次因此就需要我们深入群众中,与他们交朋友,建立深厚的感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对解决不了的困难和问题,要说明情况,取得他们的理解和谅解,化解了社会热点,有效的维护了稳定

(五)、扶贫挂钩点工作。帮助挂钩点蒲缥镇大田村种植透心绿豆400亩,指导烤烟种植1000亩,解决化肥2.1吨,抗旱经费3000元,扶持瓦马乡办包谷样板化肥4吨。

上半年,我市供销社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供销社的工作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积极为“三农”服务,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开展平价商店建设,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预计上半年全系统经营总额为1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7%。

(一)积极开展平价商店建设,实现“农超对接”,平抑农副产品价格。

上半年,根据书记、黄华华省长等领导的指示精神,全系统大力贯彻落实省物价局、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关于依托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平价商店稳定农副产品价格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意见》(粤价〔20__〕39号)和市政府《转发市物价局关于推进平价门店建设稳定市场价格的意见的通知》(惠府办〔〕66号)等文件精神,积极兴建供销平价商店,平抑农副产品价格。全系统计划年内建设16家,现已有4家惠州供销平价商店开业,分别是江北店、平山店、淡水店和龙门农副产品平价区,深受市民好评。

惠州供销平价商店江北店位于江北碧水湾小区,经营面积约300平方米,采取“农超对接”的方式,与4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产品直销合同,既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又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商品价格,预计年销售额可达500万元以上。在大型超市里设立农副产品平价区,是我社开展“农超对接”的一种形式。龙门县供销社通过与万家福超市合作建立“农副产品平价区”,由系统的专业合作社提供,产品直接从田头采购,不经过中间流通环节直接进超市销售,实现商品价格平稳,为群众提供实惠的农副产品,同时依托当地大型超市的人流量和知名度,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搭建了便捷销售平台。

(二)“新网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上半年,我市供销社系统继续将“新网工程”建设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按照工作加力度、管理上层次、经营上规模、服务上水平的要求,稳步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有效促进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1.不断健全农资销售网络,提升服务水平,为农民提供货真价实的农资产品。

目前,我市农资销售网络已覆盖我市各县(区),还辐射到相邻的东莞、增城和汕尾等地,在为农民提供货真价实的农资产品,平抑农资物价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半年,全系统加大力度健全和完善农资销售网络,全市系统共有519家农资经营网点,其中农资加盟店136家,预计上半年全系统销售农资总额达3.4亿元。

上半年,由于惠州地区遭受罕见的干旱天气,农资出现销售难问题。惠州市天禾农资配送中心和136家农资加盟店及市田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团结一心,克服困难,认真做好销售工作。市天禾农资配送中心预计上半年销售化肥、农药2.7万多吨,实现销售收入7950万元;市田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预计上半年销售化肥1.3万多吨,实现销售额多万元。由于电荒、出口拉动、原材料上涨等原因,农资价格波动较大。针对这一情况,我社的农资经营公司和网点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是严格要求全市519家销售网点及时更新价格信息,不得高价销售存货,保持低价让利,决不坑农害农。二是承担市场风险,在农忙时节累计储备3万吨化肥、农药,保证了我市农业生产需要。经市场调查,由于我社农资货源充足,价格平稳,化肥的零售价格每吨比市面平均价格降低了200元左右,直接为农民节省多万元,帮助农民实现减负增收。

同时为提高农民的用肥用药水平,市天禾农资配送中心长期从省天禾农资总公司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当“庄稼医生”,聘请省、市专家教授到各地的加盟店开展专家讲座,向农民介绍农资产品的品种、性能和特点,为农民提供各种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上半年,天禾农资配送中心在各加盟店共开展讲座30多次,参会农民达1500多人,印发技术资料7500多份。同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合理科学使用农资产品,推广环保优质农资产品,促进无公害种植,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完善田头农产品批发市场服务功能,农副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成效显著。

为解决农民卖难问题

,全系统大力发展和完善田头农产品批发市场,把城里需要农产品的客户引向农村交易。目前,全系统已在5个县(区)农产品种植较集中的地方建立了14个田头市场,并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提升农副产品生产流通网络的服务功能。市场的建立对促进农产品流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助农增收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预计上半年14个市场的总交易额达2.6亿元。惠东县供销社梁化田头农副产品服务中心是我社系统建设的第13家田头农产品市场,也是广东省供销社系统服务功能较齐全的田头市场之一。市场第一期经营面积1万多平方米,经营门店32间;具有农产品购销加工、销售、农业技术推广、植保服务、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日用杂品销售等服务功能;每天购销蔬菜500多吨,日销售化肥、农药15吨,预计上半年经营额约5000万元。该市场农产品主要销往香港、东莞、深圳、福建、江西等地。市场的建立能辐射周边市、县10多个乡镇,带动农户8000多户,每年可助农增产增收1000多万元。该市场还积极开展“龙头企业+服务中心(配送中心)+基地”经营模式,将农副产品经营网络做强做大。

龙门县供销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占地15000平方米,经营面积10000平方米,有经营档铺253个,主要经营副食、肉食蔬菜等食品为主,以批零方式进行经营,是龙门县最大的农副产品批零市场。市场开业以来,每月都根据销售情况,整理形成消费需求品种、质量等各种信息,及时反馈给种植大户,并连结龙田镇西埔蔬菜场等种植基地,引导农户生产,使蔬菜、水果、蜂蜜、竹笋等农产品产销两旺,有效解决群众的需求和农户卖难的问题。上半年该市场以县创建省卫生文明城市为契机,按照创建工作要求,自筹3万多元资金对市场的排水设施、消防设施、铺位、门面进行翻新修缮,调整和充实了市场管理队伍,较好地提升市场交易服务水平。上半年市场成交额9195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解决当地农副产品卖难问题,在繁荣城乡经济方面上做出很大贡献。

3.发挥合作优势,引进资金组建日用消费品经营服务网络,扩大农村内需。

为扩大农村内需消费,保证农民购买到货真价实的日用消费品,我市系统逐步在农村建立综合超市形式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网点,现全系统共建立514个,商场7家,其中村级综合服务社101家。预计上半年日用消费品网点营业额达2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惠城区供销社成立的“惠城区供销社益民综合服务配送中心”,营业面积达平方米,在各镇创办连锁网点“益民综合服务社”30家,实行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价格,基本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村日用品销售网络,预计上半年营业额达680多万元。惠东县供销社大力实施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加强与社会资本合作,整合现有的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充分发挥“同心商业城”、“百惠超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广大群众提供价廉物美商品,形成县有配送中心,乡有超市、村有综合服务社的连锁经营体系,营造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预计上半年日用消费品经营总额5540万元。

4.布局多层次回收网络,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网络建设。

为保护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和无污染生产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我社积极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网络建设,通过整合再生资源市场,促进企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做强做大骨干企业。我社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遍布全市,各层次的经营人才经验丰富、业务熟悉,为我市的环保事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了贡献。目前,惠州市供销社系统经营再生资源回收公司5个,回收网点166个,上半年全系统再生资源经营额预计达7500万元。

惠城区供销社通过自身组建的惠城区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将下属的再生资源企业由原来单一从事废旧物资回收发展为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走联合经营和多元化发展之路。并不断完善再生资源行业管理体系,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建设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多层次的再生资源市场网络,增强行业发展实力,预计上半年再生资源经营总额达多万元。

(三)继续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不断提升基层供销社的经济实力。

上半年,我社加强对基层供销社的改革,通过深化改革,我市大部分基层供销社恢复并发展壮大,改革后78个基层供销社大部分实现盈利,其中10个年收入达100万元以上。预计上半年全市基层供销社实现购销总额达6亿元,并安排就业人员1万多人,基层社改革逐步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在为“三农”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惠东县平山供销社投入自有资金1500万元,建设同心商贸城。商贸城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10栋商业楼,1个新供销同心广场和2个购物休闲广场,共有经营门店和摊位293间,形成了大岭首条商业步行街、首个美食广场为主体的,集购物、美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一站式”核心商业圈。极大的方便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计上半年商业城销售额达2500万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多个。惠阳区秋长供销社着重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该基地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的管理规程进行生产种植,建立生产档案记录,严格农产品检测制度,推行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被省农业厅认定为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菜心、小白菜、茄子等7种蔬菜被农业部评为无公害蔬菜,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蔬菜基地规模达700亩,日产蔬菜上万公斤。

(四)加强专业合作社运作和管理,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

上半年,全系统加大力度完善专业合作社运作和管理,促进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同时,继续发挥优势积极领办专业合作社,上半年新建专业合作社5个,现全系统共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169个,其中:农副产品类126家,农业生产资料类23家,被评为省社示范专业合作社有27个,行业协会20个。全系统的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共1万多户,辐射带动农户6万多户,预计20__年上半年全系统专业合作社销售总收入可达8500万元,帮助农民实现收入约1600万元,有效地带动农民生产种植,增加农民收入。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把分散的农户与市场联结起来,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全系统紧紧抓住推进“农超对接”、建设平价商店这个契机,大力推动专业合作社和平价商店的有效对接,目前全系统已有45家专业合作社已签订“农超对接”协议,预计上半年“农超对接”金额达3500多万元。

惠阳区沙田谷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拥有178亩的生产基地,8万多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年产各种菇类食用菌160多万公斤,年产值约1600万元,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发展,扩大为社员、农户的服务领域,培植食用菌种类达6种,实现了从提供种植原料、种籽到培植指导再到加工销售有服务过程,带动80多户社员、农户增产增收。博罗县柏塘碧绿山茶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60人,其中农民社员59人,带动种植面积800亩。主要为各社员组织采购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组织收购山茶产品、引进种植山茶新技术新品种等,年销售额约210万元,有效地杜绝了伪劣商品和哄抬物价现象的发生,保护了茶农的利益,增加了茶农的收入。惠东县云山柑桔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育苗、统一移植、统一管理”的“四统一”模式,年产柑桔约3000吨,年产值达600万元,直接带动农户325户,间接带动农户500户,年人均新增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

(五)培育龙头企业,扶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

上半年,我社加大力度做强做大社有企业,调整优化社有资本布局,促进

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社有企业改革取得一定的成绩。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全市供销社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目前,已获批省供销社系统龙头企业的有4个,预计上半年4个企业的销售总额达2.7亿多元,实现利润100多万元,可带动农户1万多户,助农增收1000多万元。惠阳区供销民生配送服务中心成为惠阳区社服务“三农”、服务社区的优质平台,很好地带动该社系统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配送经营,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当地的农民买卖难问题,加快了社有经济的发展。目前,该配送中心已发展配送客户近50个,配送范围覆盖惠阳区和大亚湾区等地,上半年配送额预计将达450万/!/元。惠东县惠绿宝农业服务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市场”的综合模式,建立了两个大型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和“惠东县名特优新农副产品配送中心”,通过整合梁化田头农副产品服务中心和全县2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渠道促进当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预计上半年经营总额9310万元,可带动农户3000多户,助农增收500多万元。(六)惠州市供销植保服务中心引导农民科学种植,为农民群众免费测土配方。

辨别土壤的性质,指导农民科学用肥,是提高用肥效果、提升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我社成立了惠州市供销植保服务中心,在全市建立了70个农资植保服务站,上半年新建立10个。植保服务中心长期聘请华南农业大学等高等学院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植保服务。为更方便农民群众,植保服务中心购置一部服务车辆,携带测土仪器,到农村为农民群众免费测土,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上半年,植保中心在全市对水稻、荔枝、龙眼、板栗等农作物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免费提供价值3万多元的中化复合肥10吨给农户使用,受益农户60多户。在插秧前后期间,植保中心多次组织省农科院专家、教授到各县区田间地头亲临指导及传授各种施肥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用肥水平。同时,为了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植保服务中心采用比较种植的方法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多年的实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每亩可使作物平均增产10%以上,每亩成本平均降低15%,有效助农增产减负,对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技术、增加农民收入起到很好效果。植保服务中心,还积极宣传科技下乡,做好植保服务,农资商品测检,测土配方等活动,组织植保中心技术员到我社对口扶贫村惠东县高潭镇星光村和公梅村为种植农户开展了两场种植水稻专题讲座和免费测土活动,并派发各种种植资料500多份,帮农户讲解种植技术,解答各种种植疑难问题,讲解如何合理使用各种化肥农药,受到当地农民的一致好评。

(七)惠州市供销信息中心为农民免费提供各种农业信息,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最新的农业信息,打造各种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我社成立了惠州市供销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属下的“惠州供销信息网”为全市农民提供各种农资、农副产品、植保技术等信息,目前网站的点击率约60万次。供销信息中心还与中国移动惠州分公司合作开展了《供销天地》栏目,每逢周一、三、五通过手机为农民群众免费提供农资价格、农产品收购行情、植保技术和农业科技动态等各种农业信息。《供销天地》累计为农民送出约74万条信息,其中上半年约34万条,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八)认真做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工作,有效助农脱贫致富。

自我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我社高度重视,多次到挂钩点省级贫困村惠东县高潭镇星光村和市级贫困村惠东县高潭镇公梅村进行实地调研,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科学谋划脱贫方案,做到“一户一法”,精心组织实施扶贫计划,帮扶资金、物资和技术落到实处,确保了扶贫工作有序扎实推进,有效助农脱贫致富,取得了明显效果,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通过一年多的扶贫工作,我社挂钩的惠东县高潭镇星光村和公梅村23户贫困户基本脱贫。上半年,我社共自筹资金2.8万元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其中2万元用于帮助巩固集体项目,8000元用于贫困户购化肥6吨,进一步巩固了扶贫成果。

(九)存在问题。

上半年,虽然我社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由于农资价格波动较大,供销社下属企业资金有限,在储备农资商品和平抑农资价格时力度不足;二是各县(区)供销社发展差异大,发展不平衡;三是政策性亏损以及各种历史债务还未得到全面解决;四是平价商店建设开展工作难度较大。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社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按照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文件精神,抢抓机遇,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具体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力度建立平价商店至16家。为平抑物价,确保广大市民买到实惠的农副产品,我社将加大力度开展平价商店建设,确保下半年发展到16家。

(二)农资配送中心加盟店发展到150家。为确保广大农民买到货真价实的化肥、农药,我社将在现有的136家农资加盟店基础上,争取下半年发展到150家。

(三)田头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至16个。目前,我社在个县(区)兴建了14个田头农产品批发市场,对解决当地农民卖难问题,有显著的效果。下半年,争取发展到16个,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收入。

(四)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下半年,我社将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再培育2个年收入达100万元以上的基层供销社。

(五)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发展到174个。下半年,计划再建立5个各类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并对新建立的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已组建的专业合作社加强管理,逐步规范和完善。

(六)加快社有企业发展,培育省级龙头企业。下半年将进一步促进社有企业进行改革发展,集中资源扶优扶强,积极培育竞争能力强、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龙头企业,争取年经营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5家。

按照某某食安委办发﹝2016﹞1号《关于印发<某某县2016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及《2016年度某某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文件要求,我局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开展我县果品安全监管工作,全年无一起果品安全事故,有效保障了农民群众果品食用安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制度。

二、加强农资投入品使用监管,严控源头污染。

农资投入品的使用,是影响果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严把农资投入品使用,可从源头有效控制违规农资投入品和假劣农资投入品的使用,使果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一是通过每月定期检查及开展举办培训会相结合的方式,大力进行宣传,严禁果农生产中使用禁用农药和违规使用农药及化肥,控制果品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二是建立果品生产过程中农资投入品使用档案,督促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果农大户做到有生产记录、有产品品牌、有检测设备、有包装标识、有管理责任人、有技术负责人、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三是配合县农业执法大队,完成逐环节、逐区域开展果品质量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切实防范区域性果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严格生产环节,全面落实标准化管理措施。

为做好生产过程中果品安全监管工作,全县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严格按照《某某县果树标准化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全面提升果树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一是严格落实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措施,全县推行果树套袋、果园释放“哺食螨”、使用“灯、板、带”等生物物理防治新技术。今年,全县共完成果树套袋9亿枚,悬挂粘虫板20万张、杀虫灯100盏。二是大力推广果园使用人粪尿、畜粪、有机肥等农家肥及“果畜沼”型生态果园建设,极大提升果品生产质量。三是设立监测点,加强果品监督检测。全县共设立50个监测点,每年实行对50个监测点从生产、贮藏、包装、销售等环节监督检查4次以上。今年,已完成对50个监测点的专项检查活动3次,生产记录齐全,果园投入品使用良好,管理规范,果品抽样检验合格率100%。

四、树立宣传理念,大力抓好宣传信息工作

一、工作做法及主要成效

3、加强培训,充分提高执法力度。积极参加省、市的学习和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今年共参加了省级培训3期;市级培训1期。参加培训人员8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1、农药抽样送检工作存在经费不足。

2、行政处罚裁量过低。

3、执法装备简单,执法人员偏少。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市场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市场管理制度。

2、加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力度,重点做好对肥料、农药的抽样送检工作,查处假劣农业投入品的经营行为。

关键词:蔬菜;质量安全;监管

上海市自2001年4月被农业部确定为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试点城市以来,以加强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和执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全面提高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上海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明确郊区主要负责菜园子,保生产安全,市区主要负责菜摊子,保流通安全。颁布实施了《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市农委、商委等7部门还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本市食用农产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市政府文件下发。在这些地方规章和文件中,提出了8项制度,即生产环节的安全卫生质量跟踪制度、安全卫生质量合格检验制度、安全卫生质量承诺制度和优质产品认可制度,经营环节的批发市场安全卫生质量责任告知承诺制度、市场开办者安全卫生质量责任制度、违法经营活动场内公示制度和优质食用农产品的推介制度。同时,重点抓好质量标准、检测、认证、技术推广、执法监督、安全信息六大体系建设,为食用农产品安全构建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食品安全有关监管部门职能调整方案的通知》(沪府办[2004]67号)要求,2005年1月1日职能调整后,浦东新区农委按照现有职责,负责区内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蔬菜生产环节的监管由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

1浦东新区蔬菜安全监管基本概况

1.1蔬菜生产情况

根据2009年的统计资料,全区蔬菜种植面积1701hm2,比2006年1771hm2减少70hm2,减幅为4%;设施化栽培面积600余hm2,规模化蔬菜园艺场近40个。现有蔬菜种植户3241户,比2006年3610户减少369户,减幅为10.2%,减少的主要是0.3hm2以下的种植散户。经营分散、种植户多、规模偏小,以外来种植户为主,文化程度偏低的总体架构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1.2蔬菜安全监管办法

根据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标准化生产计划,浦东新区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压散户、育大户,提高管理工作效能,指导各镇和各企业建成国家级、市级或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

在种植业方面,浦东新区财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田基本设施建设,目前全区11个镇的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533hm2。同时还加大对蔬菜“四新”技术的推广和扶持力度,重点推广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商品有机肥、灭虫灯、防虫网、遮阳网等,为蔬菜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截至2006年12月31日,浦东新区已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的种植业面积为5029.43hm2,其中蔬菜约2392.83hm2。

浦东新区的农药供应主要来自浦东登丰农资公司,现有农资专卖店19家,分布在全区12个镇及几个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经营的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全部由登丰公司从农药厂、商那里采购后统一供应。采购的农药主要以上海市推荐使用的农药为主,补充小部分的其他允许使用的农药,杜绝禁用农药。高行镇的经验做法:一是堵住违禁农药销售源头。全镇有4家农药供应商,镇农业部门与其签订了“农药销售责任承诺书”,以合同的形式规范销售行为,效果比较理想。二是规定用药品种,全面使用“安全、高效、低毒”农药。并把这些农药的防治对象、使用浓度、安全间隔期等信息制成表,发放到菜农手中,指导菜农使用。三是签订农药安全使用协议书,由镇农业服务中心、村和承包大户三方共同签订。

抓好蔬菜质量检测工作。一是加大检测中心的检测力度,为各镇和重点生产基地及蔬菜经营单位配备了检测仪器50多套,全面建成全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确保上市蔬菜产品卫生、安全。二是资金保障,人员到位,确保2009年完成速测样品65000个,抽测样品3000个,精测样品2500个,速测合格率99%以上,无群发性中毒事故发生,提高了农残检测的覆盖率。

通过认证,有效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农产品认证要求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即从蔬菜生产的产地环境、投入品(农药、生长调节剂、肥料等)、生产过程等加以严格控制,确保这些环节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保证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09年10个园艺场的13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力推进了安全放心菜的生产。在此基础上,2010年有10个园艺场的12个蔬菜品种进行了无公害产品认证。

2主要措施

2.1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浦东新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监管工作,从推进设施菜田建设、加强工作指导、规范承包合同管理、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落实专项整治等多个方面落实具体工作。2007年全年推进设施菜田建设100余hm2,召开专题工作会议5次,补贴农药近40t,均有力保证了安全监管工作有序开展。

2.2加强宣传,增强意识

2.3加大检测力度,防患未然

2.4强化培训,提高水平

通过对测试员比对考核,现场操作规范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速测员的检测水平和完善速测点硬件建设,消除假阳性,使全区15个速测点的测试员都取得了速测人员上岗证,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且真实反映实际安全生产水平。

2.5加强指导,提高技能

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派12名科技人员,分头联系12个镇的蔬菜安全生产工作,全年科技入户30次,指导面积100余hm2。通过联络员及科技入户指导员的上通下达,及时把握生产实际情况,加强实用技术指导,不断提升农户科学生产的技能与管理水平,保障安全生产工作顺利推进。

3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3.1生产档案记载不够完善

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已连续3年对区内蔬菜种植户发放蔬菜生产联系卡,要求将生产管理、农业投入品的购买和使用、技术培训和农残检测结果一一记录。从生产检查看,生产大户的档案记载较好,记载较好的达90%以上;而一般散户的记载质量不够理想,记载较好的不到60%,有的只记录一些推荐农药的使用,以应付检查。2009年查出的20多个农残超标的农户均未记录超标农药的使用,农户的诚信和生产档案记载的不完善,为安全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

THE END
1.农业公司注册名称怎么起名最新版农业公司名大全农业公司在取名的时候,不仅要为公司树立良好形象,又能反映公司的个性。一个适宜当地经济发展以及农产品种类的名字,让人了解到当地农产品的特色,从而提高销量,体现出丰收、收获、成熟等农产品的特点。 最新版农业公司注册名 迎嘉、玉越、坚万、语事、永娇、能克 https://www.xkbbtang.com/item/176128.html
2.农业公司名字参考大全百科全书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也越来越多了,以前的农民都是进城务工生活。本文,笔者为大家整理了农业公司名字的文章,及农业公司名字参考大全。 农业是当今社会极力推广的一个行业,由于其发展前景比较好,因此不少创业者打算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农业公司。今天笔者为大家整理了农业公司名字参考大全。 https://qiming.wkcs360.com/news/56145.html
3.农产品公司取名字大全起名工具农产品公司取名字大全 1. 丰收农业 2. 绿色农庄 3. 田园食品 4. 优质农产品 5. 天然农场 6. 纯净农业 7. 健康农场 8. 有机农业 9. 美味农产品 10. 安全农场 11. 精品农业 12. 珍品农产品 13. 健康食品 14. 纯天然农场 15. 绿色食品 16. 优质农场https://www.22tools.com/27f17f10a2.html
4.农业公司起名大全公司起名和品牌命名当中,要去中英文对照的顾客越来越多,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融入世界的步伐更加快了,中国人愿意接受国外的东西,包括名称叫法,也需要国外的公众接受我们的产品,于是乎就刮起了一般洋名风,用洋名(翻译过的)为公司起名字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7、姓名结合法 https://m.1212.com/qm/gongsi/555.html
5.AI公司起名案例:10个好听的「化肥/农药公司名字」让AI智能生成无限的创意公司名字! AI智能生成 可免费体验 立即体验 立即体验 查看公司起名大全 ? 绿盛 创意来源:绿色代表着生态和环保,盛意味着繁盛和丰收。 优势:传达了公司产品对农作物生长和环境保护的积极影响,易于记忆。 丰益 创意来源:丰代表丰富和丰收,益代表益处和增益。 https://www.lanzidian.cn/fertilizer-pesticide-company/
6.果蔬店名字好听简单果蔬店名字好听简单 1、绿韵果蔬店 “绿”代表绿色、新鲜,体现果蔬的天然品质。“韵”给人一种优雅、有格调的感觉。寓意这家果蔬店的产品充满绿色生机,且富有韵味。 2、鲜悦果蔬坊 “鲜”突出果蔬的新鲜度。“悦”表示愉悦,让顾客在购买果蔬时能感受到快乐。意味着在这里可以买到新鲜的果蔬,带来愉悦的购物体验。https://www.szmxcs.com/gsqm/2615.html
7.大家帮忙起个农资店名.谢谢肥料应用191农资人引用第4楼东方黑子于2008-05-23 22:34发表的 : 《亏本农资店》 很好记忆的哦!!! guodongyu 2008-06-19 14:18 傻子农资店, 比较醒目 我这边就有一个, 我靠, 第一年开业就把我们老人干趴下了, 晕, 我建议你可以起个大点的名称, 比如 XX市种子公司加地名农资平价店 好听, 而且百姓愿意去https://www.191.cn/m/index.php?c=read&tid=61146
8.上林县白圩镇一心为农平价农资店简介:上林县白圩镇一心为农平价农资店成立于2016-03-22,经营者为陆泓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2450125MA5LLTTY1E,当前处于存续状态。企业注册地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白圩镇政府路29号,所属行业为其他综合零售,经营范围包括:农药、化肥批发零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展https://www.qixin.com/company/819e4c0e-7991-45a0-bef5-59e95de0781c
9.新疆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八团地址详情,位置示意图,地图位置新疆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八团,地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三十八团。为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新疆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八团的详细情况及周边环境,城市吧提供丰富的相关信息,包括位置示意图、交通指引、词条、问答以及周边地址名录等,让您轻松规划行程。https://bygl.city8.com/bianminfuwu/447208_hphfb.html
10.(商家)承诺书(精选7篇)五、积极组织开展农产品平价直销,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价格,让利于民。 六、店(摊)诚实守信经营,所有农产品明码标价,保证质量,不短斤少两,违者处以商品等价值的10--20倍罚款。 七、认真履行门前三包卫生责任书内容,自觉搞好店(摊)前卫生。 八、自愿接受市场管理方的管理,积极配合市场管理方针对市场举办的各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ed462wj.html
11.大学生创新创业产品计划书(通用10篇)你是不是想体验和同学一起下厨的神秘感觉? 大学生厨房就非常对你的口味,把你从烦闷徘徊中解脱。 同学们只要买来自己喜欢的菜肴,这里有完备的厨房设施和就餐设备,所有像家里一样的厨房设备和餐厅设备都一应俱全,营造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结构单一的,集中出租房灶台的店。它的结构鲜明,一个https://www.yjbys.com/chuangye/ziliao/chuangyejihuashu/63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