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农药的危害有哪些?你知道吗快来了解。在农民们的生活中,除草农药是一种普遍使用的药剂,深受农民伯伯们的欢迎,它具有除草效果好,除草范围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如果使用不当,危害也是巨大的。
1.除草农药对作物的危害
发生除草农药药害的原因:1、农药质量问题;2、使用技术上的问题。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有:雾滴的挥发性和飘移性,土壤残留量,混合不当,施用器械性能差,操作不规范等。
咪唑啉酮类:咪唑乙烟酸药害产生条件:持续温度10℃以下2天,光照少,雨量少的情况下有除草农药药害发生。
二苯醚类:氟磺胺草醚(虎威),三氟草醚(灭杂草)等。这些药物在高温(温度为28℃)、低湿(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5%)条件下对大豆有严重的除草农药药害;
磺酰脲类:这类除草农药的常用品种有:烟嘧磺隆(玉农乐)、吡嘧磺隆(草克星)、醚磺隆(莎多伏)、甲磺隆(宝成)等。
酰胺类:异丙甲草胺(都尔)、苯噻草胺(普乐宝)、敌稗等。在低温高湿条件下,豆田用乙草胺对大豆药害严重,可减20~30%,对大豆安全性90%优于50%。玉米田乙草胺用量过高,在施用后遇到低温,播种深度过大,易造成药害。将大豆和玉米的安全性从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水稻育秧用水:水稻安全性苯噻草胺优于丁草胺;水稻育秧用丁草胺对北方水稻苗床除草农药药害严重,移栽田除草农药药害:不缓苗、苗弱、地不平、淹水稻心、低温等情况。苗床及本田过量使用增效剂造成药害。
三嗪酮类:三嗪酮药害产生的原因有:大豆田①用量过多。2.大豆苗前拱土期施药。②地势低,排水不畅,田间积水,低温高湿,病害严重,导致大豆生长发育不良。③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的沙壤土。
喹啉羧酸类:
二氯喹啉酸为激素类除草农药:致病性分析:①用药过量。②稻苗床:水稻2~2.5叶期施用,药害症状不明,分蘖后才显现。②苗床和本田的喷药不均易引起药害,局部可引起严重后果。苗床用二氯喹啉酸的危害较重,产量下降较快。
2.除草农药的环境危害
目前,除草农药残留物对人体的危害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因此,测定水和土壤中除草剂残留物是其应用的前提。施用2~3年后,由于土壤酸碱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残留物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改变耕作制度,大量使用除草剂,混用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导致杂草群落发生变化,杂草抗药性增强,导致常用除草剂药效显著下降,不同作物对除草剂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在除草农药应用中,如何解决对后茬作物的毒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除草农药对人体危害
除草农药对人的影响各不相同,有低毒的,有中毒的,有对人的,基本不大的。
人类在食用喷施“除草农药”后所产生的谷物时,也必然在体内积存有“除草农药”成分,无论其成分积存于人体的哪一个器官,都会对其器官功能产生影响;一旦积存超过限度,就会立即产生损害。人类有不同的机体免疫力;即,吃了除草食物的人不可能全部发病,但我可以断定,积聚在体内的“除草剂”成分定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近几年来人类脱发、各类白血病等各种病症的增加,大多与“除草农药”有关,尤其是儿童白血病和儿童肿瘤的增加,可以说与“除草农药”有直接联系。我不敢想,人怎么能长此下去呢?为人类的生存,为美丽的自然环境,为万事万物的和谐,专家们呼吁有关部门要重视“除草农药”,要尽早采取措施,停止生产和使用有害于人体健康、破坏自然环境的除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