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句流行话印证了这一点,“你有没有为‘砍一刀’拼过命?”
但拼多多砍价问题诟病已久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只需要稍微留意就能发现,拼多多常年端坐于诸多投诉平台的榜单上。
再从多年的财报来看,拼多多常年亏损的恶性循环状态,直到2021年才发生变化开始盈利,而新发展方向多多买菜也依旧问题不断。
资本市场端,拼多多股价一年暴跌69%,拼多多如何能让市场与资本保持信心?
01
扭亏为盈背后能否持续?
在中国饱和的电商市场,2015年9月才创立的拼多多却杀出了一条路。不同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拼多多定位为C2M拼团购物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用户通过发起和朋友、家人、邻居等的拼团,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拼团购买优质商品。
连年亏损的拼多多,在2021年迎来转折。从亏损70亿直接转变为盈利70亿,或许最主要的原因依旧取决于营销费用支出。
拼多多从2021年开始逐步缩减营销费用,财报显示,拼多多2021年四季度营销费用为113.66亿,较2020年同期的147.13亿,同比下降23%。
02
各式套路、众多投诉与股价暴跌近七成
用户对拼多多活动真实性的质疑已是屡见不鲜,多数人更是在经典的“小数点后六位”事件后,认定了“免费”的难度。
2021年3月,上海律师刘宇航参加了拼多多的“砍价免费拿”活动后,经多人砍价还是0.9%,在质疑数据有问题后,刘律师以使用虚假数据隐瞒规则已构成欺诈为由,向法院递交了起诉材料。2022年1月,在随后释出的文件中得知,拼多多给出的理由是“因页面显示百分比位数有限,所以他们把一个至少小数点后有6位数以上的百分比,省略显示为0.9%,砍价页面显示的0.9%不是0.9%,而是0.9996427%。”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多名消费者表示:“拼多多坑人,抽不出钻石提现;拼多多吞刀、差0.01一直出福卡;现金大转盘我邀请100多人就显示30多个人。”
拼多多的“免费”显然存在两大“陷阱”:一是诸如刘宇航律师的小数点,二是投诉提及的“吞刀”,即邀请了好友,但让平台给“吞”了,参与拼多多活动的用户邀请好友帮忙的助力不起作用,相当于用户做了无用功。
《港湾商业观察》就营销方式是否可能发生转变多次联系拼多多,并未收到回复。沈萌表示:“拼多多当初在电商市场能够立足,就是靠低价,如果没有低价的吸引力,拼多多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会下降,所以拼多多并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品牌形象。”
有拼多多商家向《港湾商业观察》表示:“拼多多商品价格更优惠是有一定道理的,拼多多会给予商家部分补贴,所以同样一款产品,在与其他电商平台有同样的利润下,拼多多的定价可以更低,更有价格优势。”
低价买优质产品作为拼多多的一个标签,但质量问题却常遭质疑,山寨泛滥成灾,更是被网友戏称为“拼夕夕”。截止2022年4月10日,拼多多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已有近45万条投诉,已回复9万余条,已完成6万余条,这也就意味着完成量仅为15%。近三十天内的投诉更是高达22099条,日均投诉量约为736条。
“客服嘲笑人,寄回商品说我用过质量差;百亿补贴销售非全新产品;商品发霉发臭。”
除了消费者单方面的声音,多次约谈与质检不合格也在提醒拼多多对商家品控的把握。
企查查显示,2020年1月1日,3月18日,3月30日,4月1日,6月1日,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对拼多多日用消费品类的皮肤及毛发护理器具、塑胶玩具、电动剃须刀、食品接触用玻璃制品及电风扇进行了双随机抽查,结果显示均为不合格。
2021年12月,广西消委会公布儿童配装眼镜、蛋白(质)粉、儿童内裤、卫生巾等4类商品比较试验结果,并根据比较试验中存在的问题,约谈了拼多多等电商平台。
03
多多买菜有物流野心却并不合规
与拼多多电商平台类似,多多买菜的难题依旧是商品质量及虚假活动。有趣的是,在还没解决“内忧”的情况下,多多买菜开始担心起了“外患”,在全国大力推广快递代收系统。
2022年2月10日,多多买菜宣布与圆通、中通、极兔、邮政等快递公司实现系统对接,打通签收环节,并推出高额补贴吸引代收点入驻。宣称首批使用其系统的代收点可享受四大补贴,包括3000元入驻补贴、包裹补贴每天最高500元、免费短信和智能语音通知、入驻即送PDA与打印机等。
先不说当下物流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基础的合法经营拼多多都还有待加强。
在驿站模式刚出生不久,福建省厦门市邮政管理局就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多多买菜”涉嫌违规经营快递业务的监管提示》:“多多买菜”在厦暂未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本市企业和个人在加盟合作、业务委托等过程中应加强经营资质审查,不得未经许可经营快递业务,也不得委托未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的企业经营快递业务。
“出师未捷身先死”,不过可以考虑的是,多多物流如果顺利成立,向生鲜供应链发展,对多多买菜一定能起到很大的加成作用。生鲜物流建设与普通物流建设还存有一定差距,如保质期、损耗等因素,在分拣和处理的过程中,对于生鲜产品的分拣和处理,跟普通包裹还是存在较大区别。
04
“百亿农研”多久能砸出成效?
2021年拼多多正式启动“百亿农研”专项,投入100亿元用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众所周知,农业领域存在较大风险问题,投入大,周期长,回报率不仅可能偏低还会偏慢,这与拼多多先前快速砸钱开拓市场的作风截然相反。
如此重金且高调投资农业,但研发数据看起来并没有过多的重视。近年来拼多多的研发费用在不断增加,但是占比却出现了下滑。2019、2020及2021年拼多多研发开支分别为38.70亿、68.92亿及89.93亿,占同期收入的12.84%、11.58%及9.57%。
上述消费行业人士继续表示:“拼多多要想从之前京东和阿里都做得很好的地方去入手,竞争起来就很困难,但如果另辟蹊径,找寻农业市场,那还是存在部分优势。拼多多起家时就是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主要的客户群体是中到低收入的部分人群,这部分用户的生活环境,主要位于城郊地区,甚至是农村地区,相对于阿里、京东,拼多多用户相对下沉,这就是拼多多做农业板块的先天优势。”
追溯起来,拼多多在几年前就已经涉及到了农业领域。2018年4月25日,拼多多上线“一起拼农货”,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15元的价格,收购中牟546名贫困户的2000多亩大蒜,较好地解决了大蒜丰收价低伤农的问题。
有拼多多用户向《港湾商业观察》表示:“几年前就有在许多社交软件平台看到有人推拼多多的水果,踩过坑但是也确实买到过许多实惠好货,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拼多多百亿补贴里买的草莓确实是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