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双城“三产融合”激发振兴活力

张东良在介绍“汉洋”的蘑菇食品。本报记者万冲摄

黑龙江日报4月18日讯时值春耕,双城区农业种植结构正在悄然生变。近几年,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双城区调结构、抓产业、强招商,做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做优线上线下流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价值链不断提高,不仅激发了振兴发展活力,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合作社成龙头企业原料基地

近日,双城区希勤乡爱勤村的农户共同欣然签约,将土地流转给黑龙江省鹤畦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该忙种地的农民,正积极计划进城打工。

据了解,今年,飞鹤乳业落地双城区,将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7.2万吨智能化婴儿奶粉工厂、智能仓储配送物流中心、研发检测工程中心、高标准饲料基地等项目。为满足乳业生产全产业链生态圈打造的需求,双城区整合三个乡镇、一个街道10万亩连片土地,作为青贮饲料种植基地。

爱勤村一位村民说,土地流转让自己有了一份踏踏实实的收入,他打算离地再就业,找更多增收的门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断推动农业合作社与飞鹤、中粮、汉洋等龙头企业开展订单式合作,双城区建设起优质玉米、蔬菜、水稻、杂粮、食用菌、奶源、肉制品等一批原料基地。其中,为老村长酒业建设专用玉米基地100万亩,为娃哈哈等知名企业建立食用、甜糯玉米基地8万亩,为现代牧业企业建设青贮基地6万亩。

原料基地瞄准绿色有机种植发力,全区“三品一标”认证总数170个,绿色有机种植达到230万亩,蔬菜种植达到30万亩以上,年产绿色果蔬29万吨,建设奶牛规模化养殖场189个,规模经营比重达到90%以上,实现了量质双升。

筑巢引凤做强食品加工产业

走进哈尔滨汉洋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的办公楼内,一股浓郁的蘑菇香扑面而来。公司董事长张东良介绍说,公司多层办公楼,已经成为有机蘑菇菌种培育基地,办公楼旁边,近百栋温室大棚,种植了茶树菇、赤松茸、花菇和竹荪等多品种菌菇。

2012年,双城区筑巢引凤,吸引汉洋食用菌落地发展。如今,以拥有草腐食用菌核心技术的汉洋食用菌远近闻名,已成为省内规模最大、国内同行业领先的有机菌菇生产龙头企业。

“今年,仅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订单,已经包销了全部几千吨产品。”张东良说,来自省农科院、东北农大等院所的19位顶级专家团队,成为汉洋食用菌的技术研发的强大支撑,公司已拥有131项独家技术。同时,不断向食品产品精深加工要效益,开辟出蘑菇粉添加系列食品、罐装蘑菇酱等,产品供不应求。

今年,汉洋食用菌与哈市林业局联手,与四个农场的农户进行菌菇订单种植,菌种、培养基料全部来自汉洋,带动千余农户增收。

双城区政府为企业发展给予了强大支持,采取问题“会商式”解决、事项“台账式”管理、效果“回访式”评价等措施,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据了解,双城区重点围绕九大食品产业链,筛选培育了像“汉洋”这样的一批成长型、潜力型企业,并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库。同时,组建产业化联合体,促进产加销一体化,打造了一批10亿级、30亿级、50亿级以上重量级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国际、国内500强企业20户,国内外知名品牌55个。其中,雀巢乳业、老村长酒业2018年纳税分别实现4.5亿元、4.3亿元。

线上线下营销推动农产品流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双城区启动韵达、万科等重点物流项目,支持雨润农产品全球采购中心重组运营,建设中转冷藏保鲜设施和果蔬配送中心,打造“龙江物流门户”。以争创全省绿色食品电商产业示范区为目标,加快电商产业园二期、三期项目建设,整合利用阿里巴巴哈尔滨电商产业带、1688电商服务中心等资源,不断扩大双城农产品线上交易,极力做优流通体系,2018年实现线上线下综合交易额21亿元。

THE END
1.多方助力,把农民合作社办得更红火陕西新闻同时,专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与广阔市场紧密相连,使农民、村集体和企业等多方共赢成为现实。 放眼各地,千千万万个农民合作社扎根乡村,各种模式层出不穷。通过探索不同的合作机制,农民合作社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专业化基础越来https://www.ishaanxi.com/c/2024/1130/3305397.shtml
2.“公司+合作社+农户”新模式具有很大优越性“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应当鼓励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新模式。”4月中旬,2013年中国现代农业经营形式创新论坛在山东财经大学举行。我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教授接受农村大众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种新模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https://paper.dzwww.com/ncdz/content/20130507/Articel01003MT.htm
3.“公司+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分散的农户小农经营与国际国内大市场分工竞争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我国发展最早的“公司+农户”产业化组织模式在发展初期对于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对于不断提升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水平,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它并不是一种十分理想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因此,在传统“公司+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89-1015524947.htm
4.闻喜县桐城镇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周边近5月15日,位于闻喜县桐城镇上白土村的山西新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健康花园里,公司工作人员和农民工朋友在采摘从法国引进的格拉斯粉玫瑰花。该公司集花茶花卉种植、加工和销售于一体,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从事育苗、种植、采收、加工各环节,吸纳带动了周边近百名农民灵活就业。 http://epaper.sxrb.com/wap/sxrb/20240520/978790.shtml
5.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精选9篇)自治区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隆安县金穗农工贸公司成立近十年来,坚持实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了公司的壮大和农民增收,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双赢。公司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被公司租用土地的农户年实现收入16000元。其运作模式是:一是公司租用农户土地,农户收取地租,并被公司聘用为长期合同工。在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qhjo8o.html
6.“党建+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转自:贵州日报 道真自治县凭借当地优质的食用菌资源,通过“党建+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农户、合作社与企业紧密联结成产、供、销的利益共同体https://finance.sina.cn/2024-07-13/detail-inccxsmi0312832.d.html
7.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简介9篇(全文)1、经营模式。我公司基本采用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始终围绕小杂粮和小杂果俩个基地建设,搞好新品种的引进、繁育、技术培训,并与基地的农户签订种植购销合同,基本上形成了这么个经营框架。 2、原料“双购”情况。一是公司的新品种种苗供应上,采取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diwew9x.html
8.兴化“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走出农民增收路公司与大丰农场及本镇、周边地区签订长年供粮协议,采取“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种植经营模式,打造无公害生产基地4.8万亩,建立绿色种植基地面积1万多亩,按照绿色食品要求,统一管理,统一防治,实行高于市场价收购农户余粮,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产销联合,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https://jnews.xhby.net/waparticles/70/2r1ErZmOnsAoAQ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