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司库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四大部分:模式、价值、能力、支撑。
【一】模式
包括司库管理的目标定位、管控模式、组织形式。
1)企业需要明确司库管理体系作为“财务资金管理者”、“业务资源统筹者”和“金融资本操盘者”的价值定位。
作为财务资金管理者,司库通过资金集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作为业务资源统筹者,司库通过业财融合,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作为金融资本操盘者,司库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并优化融资结构。
2)企业应明确管控模式,包括服务支持型、战略管控型、经营管控型三种模式。
在服务支持型管控模式下,司库定位为资金管理服务的提供者。
在战略管控型管控模式下,集团层面制定管理制度,进行统一规范指导,下属成员单位各自展开司库建设与管理工作,推动战略落地,实现集团整体目标。
在经营管控型管控模式下,通常由集团在资金运营层面进行全方位强管控。在资金高度集中的情况下,集团对资金进行统一的计划、调度、配置和经营,以精益管理手段实现价值创造。
3)企业要确定司库组织运营架构。大部分企业通过搭建集团司库中心、财务公司/财务共享中心、产业集团/分子公司,形成“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
集团司库中心负责顶层设计,对战略目标、规章制度等进行决策,
财务公司/财务共享中心作为提供司库服务的平台和通道,
产业集团/分子公司为运营单位。
部分企业将集团资金部与财务公司职能合并形成司库管理运营部门,而下属成员单位的资金管理部门和岗位简化设置。
【二】价值
1)在数据与分析层面实现价值创造。
司库通过明确数据标准、统一数据维度、搭建数据模型和实现数据连通等方式,结合数智化技术手段,提升数据应用价值,产出管理指标、管理报告及决策地图等。同时,依托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呈现的方式,企业可以实现多业务场景、多使用对象、多分析主题的多维展示应用,以透明的数据来反映业务真实经营情况,驱动决策制定及价值创造。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各业务场景的持续优化匹配,部分企业的试点业务场景已实现经营决策由传统经验驱动转向数字智能驱动。
2)在风险管理层面实现价值保护。
司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预警等步骤,充分应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手段,挖掘数据价值,建立风险预测、风险预警等模型,实现对交易风险、流动性风险、金融市场风险、债务融资风险、信用风险和外汇风险的全方位管理,围绕企业资金流动的全过程,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在满足资金合规运营的同时,为企业实现价值护航。以流动性风险为例,某领先能源集团日资金存量维持在千亿元,集团通过构建闭环关联的运营资金管理模式,实时管控资金交易业务,动态获取资金收付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全集团的资金计划工作,推动集团资金精细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保证资金安全运营。
【三】能力
在功能能力层面,司库能够实现集中高效的资金运营、业财融合的资源配置、战略协同的资本运作。
1)资金运营主要包括账户管理、资金结算、资金集中等功能模块。以账户管理为例,某领先信息服务与高科技集团下属30余家省分公司和多个专业子公司,对各级单位设计分层分级账户结构,设置集团实体账户为总资金池,二级公司实体账户为二级账户,下属公司设立虚拟账户实现资金上收至二级账户,通过资金池功能定期将二级账户资金自动调拨归集至集团资金池,实现应归尽归。
2)资源配置包括资金预算、应收应付管理等模块,以业务经营计划为基础,通过现金流预测实现对内部资金头寸预测,并以此为基础编制资金收支计划和排程。某领先油气公司严格执行资金收支计划管理,依托系统将资金计划向业务端延伸,由原来的总额控制转变为资金要素控制,并增加滚动预测模式,有效提升了资金计划的准确性。
3)资本运作包括对内资本运作和对外资本协同。
【四】支撑
司库管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制度流程、组织人员、数据治理和技术手段的支撑。
1)在制度与流程方面,应建立完善的政策制度、清晰的操作手册、完整的流程架构、详细的步骤节点等;
2)在组织人员方面,应搭建良好的考核激励和监督机制,并且建立有效的组织协同机制;
3)在数据治理方面,应形成合理的数据治理架构和治理手段,构建并维护好数据资产;
4)在技术支持方面,应具备完备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服务架构、内外部应用集成能力。
司库管理典型模式
司库管理的典型模式主要有以下6种:
1)全球运营型,内外多元联通。
全球化运营企业的司库管理模式具备两大特征:一是集团管控力度强,对下属成员单位的业务经营、资金计划、资金运用等进行直接管理;二是企业的业务覆盖全球区域、资金规模大,对资金安全、全球资金管理调度、资金高效运营具有较高要求。此类型企业在进行司库管理体系建设时,不仅要满足基础资金管理的职能,更重要的是,提升境内外资金联通、大规模资金精益运营能力。
2)管控引领型,标准规则制定。
3)资源配置型,计划预算牵引。
资源配置型司库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企业围绕业务信息全球可视、金融资源全局统筹、资金风险智能管控,拓展司库体系管控范围和深度为目标,以资金计划为引领,提升集团资金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整体杠杆率、防控潜在风险,更好地支撑战略落地和业务发展。此类企业通常在二级单位层面已经实现了账户集中、结算集中管理并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基础。
4)业财融合型,数智技术嵌入。
业财融合型司库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企业将业财资税进行深度融合,通过前端业务场景触发资金流动,以资金运营支持业务落地。这类企业通常业务规模大、业务场景多样复杂、资金交易频繁,对资金结算等业务的自动化程度要求高。
5)资源融通型,资金池化盘活。
资源融通型司库管理模式是在传统资金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围绕全面管控金融资源、防范流动性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等目标,通过对各类金融资源进行“池化”统一运作,实现存量资源盘活、内部互融互通,助力集团高质量发展。
6)产融结合型,发力生态构建。
产融结合型司库管理模式是指企业构建产业集群、金融控股两大业务模式,通过司库管理体系进一步实现产融投结合,助力企业一体两翼战略实现。金控公司通常可为集团及下属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开展股权投资、资产运营等工作。通过金融与产业双轮驱动,叠加司库系统科技赋能,企业可高效开展综合金融、投资、证券化等业务,助力企业发展。
上司库管理的典型模式并不是互斥的,企业需结合自身管理及经营特点选择合适的司库管理模式。
司库体系建设路径
司库体系的建设路径主要有以下3种:
1)基于全盘规划的变革式
适用于集团管控力度及信息化基础较弱的企业。
这类企业希望以司库体系建设作为数字化转型的牵引和切入点,通过全面翔实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匹配企业管理现状及能力提升诉求,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因缺乏集约型系统支撑而导致的整体信息化水平落后的痛点。以某领先制造业集团为例,该企业将数字化转型和司库体系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以变革管理的视角推动工作开展,在明确司库定位的基础上,修订配套管理制度、调整组织结构、匹配人员团队作为体系运行的基础支撑保障。该企业以资金可视可控为抓手,以账户管理为切入点开展司库体系建设,首先制定账户管理规则和标准,逐步扩展到其他司库管理职能的标准化和实施推广。由于该企业各成员单位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通过覆盖全部成员单位的全面规划和变革式司库建设,企业可以有效提升整体信息化能力,保证全部企业不掉队。
2)基于业务驱动的迭代式
适用于自身业务增长较快、对资金管理需求十分迫切的企业。
这类企业希望快速搭建司库信息系统,以达到支撑业务发展需要的目的。通常情况下,由于完整细致的需求评估和整体规划方案设计耗时较久,业务驱动型企业可通过实施应用成熟标准化司库软件产品的方式,保障业务顺利运转。系统上线后,企业可以根据业务发展进度和管理要求对系统持续进行迭代升级,并同步完善制度、组织、人才建设等体系要素。该情形下选择软件产品时,需要考虑其与现有业务需求、现有系统的适配度,并同步考虑二次开发的可扩展性。
3)基于精益管理的价值创造式
多适用于运营型管控模式的企业。
该类企业具备良好的资金集中管控基础,成员单位业务相似度高,集团总部集中管控力度大,希望通过司库管理发挥更大的资金价值。以某领先信息服务与高科技集团为例,企业目前已有较好的资金集中和集约管控基础,规划司库体系各阶段管理目标,明确当前阶段司库体系建设的核心管理诉求,实现价值创造。企业在资金集中的基础上持续深化资金运营、提升资金配置效率、提高投资收益,并应用供应链金融和资本市场多元运作等多种方式带动产业链共同发展,发挥资金价值创造能力。
随着企业发展和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司库所承担的职责也不断地变化,逐步由结算型司库向战略型司库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