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产区,哪些地方增长下降最明显?
全球主要粮食产区是北美的密西西比平原、南美的拉普拉塔平原、非洲的尼日尔平原与赞比西河流域以及尼罗河三角洲,欧洲则是东欧平原和西欧平原,还有印度平原与印尼,以及全球最大粮食产地中国东北和华北平原。
全球粮食主产区
在这些区域中,受影响最大的是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等比较温暖的地区,增速下降达26%至34%,而全球农产品最大出口国美国增长率也下降了5%~15%。而其他诸如印度与东南亚等地区的粮食产量增速也在不同程度放缓。
1、稻谷根据生态环境、生产水平和耕作制度,云南优质稻划分为3个区。
2、玉米云南省各地均有玉米种植,但由于气候、土壤、水利等自然条件。
滇东北温凉玉米区。包括东川、昭通地区及宣威、会泽等市县,是云南省旱粮主产区。
滇西北冷凉玉米区。包括丽江地区、迪庆州和怒江州共12个县.
乌克兰境内有一条河流,叫第聂伯河。第聂伯河是欧洲东部的第二大河、欧洲第四大河,全长2200公里,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乌克兰境内有1205公里。第聂伯河从乌克兰中部穿过,将乌克兰分为东乌和西乌。
第聂伯河有很多支流,带来了丰富的水源。第聂伯河流到乌克兰境内后,由于这一带地势平坦,使得第聂伯河的河道变得非常宽阔,从而为更加广阔的乌克兰土地提供了足够的水源。
同时,乌克兰的土地属于黑土地。我们知道,黑土地是一种非常肥沃的土壤,性状好、肥力高,适合植物生长,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世界上只有3块成片的黑土地区域,即乌克兰的乌克兰平原、美国的密西西比平原、中国的东北平原。
当乌克兰平原的黑土地遇到水源充沛的第聂伯河,自然会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乌克兰农业用地面积有4000多万公顷,其中可耕地面积占据大部分,有3250万公顷。乌克兰农作物以玉米、小麦、大麦为主,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按照乌克兰农业部的数据,从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乌克兰粮食出口量已达3820万吨。其中小麦1660万吨,玉米出口量1710万吨,大麦出口量420万吨。
因此,乌克兰被誉为“欧洲粮仓”,又称“面包摇篮”。
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我来答共1条回答
易书科技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2019-04-13
如果说企业的清洁生产主要从工业的角度来考虑生态伦理建设的问题,那么,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伦理建设也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代常规农业是依靠化肥和农药来解决农田营养问题和病虫及杂草控制问题。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是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缓解了全球的粮食紧张局面,为世界经济的稳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化肥和农药的施用也带来了许多弊端,其中一个最大的弊端是造成了环境污染,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的失衡。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就是揭示农药大量施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由此引发了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化肥和农药像一把双刃剑,对农业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因此必须对其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估。
要控制化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既要控制其施用量,又要严格执行使用规程。目前国外实施一系列法定的一般预防性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前者的方向是消灭不合理地使用化肥,控制其在环境中的积累,如利用有机肥在最佳时期按规定用量、用适合当地的方法施肥,在轮作中栽培过渡性作物,施用长效肥料等。一般预防性措施包括对肥料的正确运送、保存和施用等。
农药是消灭对人类和植物的病虫害的有效药物,在农牧业的增产、保收和保存以及人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都起很大的作用。但农药有其利也有其害。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空气、水源、土壤和食物受到污染,毒物累积在牲畜和人体内引起中毒,造成农药公害问题。为了防止农药的污染和危害,主要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研究新的杀虫除害途径,联合或交替使用化学、物理、生物和其他有效方法,克服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做法。搞好农药安全性评价和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工作。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农药品种和剂型进行安全评价;并从急性、蓄积性和慢性的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联合毒性,对眼和皮肤刺激性和变态反应,农药代谢产物的毒性,农药的残留行为,对水生动物和益虫的毒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全面比较,然后制定允许残留标准和安全间隔期。安全合理地使用现有的农药。搞好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合理调配农药,改进喷洒方法和农药使用的性能,以便用药及时适量,提高药效,减少污染和防止产生抗药性,做到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害,并充分发挥农药的积极作用。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来代替剧毒和残留性高的农药。
中国粮食主产区位于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
陕西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第一大经济农作物为小麦。
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谷子、豆类、薯类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蔬菜、水果、烤烟、茶叶等。
陕西小麦主产于渭北和关中平原玉米主产于陕北和渭北地区
粮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而全球食品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则取决于各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世界上有许多地区以其丰富的农业资源而成为主要的粮食主产区。本文将介绍全球十大粮食主产区,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些地区在全球粮食安全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亚洲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地之一,而中国则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家。中国的农业资源丰富,拥有广阔的耕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全球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和玉米,这些作物不仅满足我们国家的需求,还有出口到其他国家。
非洲也是全球重要的粮食生产地之一,尼日利亚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国之一。尼日利亚拥有广泛的农业资源,包括大片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撮合粮食生产的关键地区。
北美洲以其广阔的农业土地和先进的农业技术而闻名,而美国则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家。美国的农业生产规模庞大,主要粮食作物包括玉米、大豆和小麦。美国的粮食生产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对其他国家的粮食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欧洲是世界上粮食供应相对稳定的地区之一,法国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法国的农业产业相当发达,特别是在谷物和葡萄酒生产方面。作为欧洲农业的重要支柱,法国在维护全球粮食供应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洋洲是全球少数几个具有丰富农业资源的地区之一,而澳大利亚则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家。澳大利亚的农业产业以麦类、小麦和大豆为主,其高质量的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享有盛誉。澳大利亚的粮食主产区对于提供可靠的粮食供应至关重要。
南美洲拥有广袤的农业土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全球重要的粮食生产地之一。巴西是南美洲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家,其主要作物包括大豆、玉米和咖啡。巴西的粮食生产规模庞大,对满足该地区和全球粮食需求起着重要作用。
中东地区虽然地理条件相对较为苛刻,但印度作为该地区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国之一,通过灌溉系统和农业技术的不断改进,实现了相当可观的粮食产量。印度的粮食种植以稻谷、小麦和玉米为主,对于满足该地区的粮食需求至关重要。
中非地区拥有广阔的农业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该地区的粮食生产水平相对较低。然而,刚果作为该地区的一个重要粮食生产国,通过优化农业资源和加强农业技术,逐渐提高了粮食产量。
太平洋岛国是全球粮食生产最为困难的地区之一,但基里巴斯作为该地区的一个粮食生产国,通过农业技术进步和适应性种植技术的推广,正在努力提高粮食自给率。基里巴斯的主要粮食作物包括芋头、红薯和木薯。
加勒比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粮食生产面临许多挑战。然而,古巴作为该地区的一个重要粮食生产国家,通过农业技术的进步和适应性种植的推广,为该地区提供了可靠的粮食供应。
总结来说,全球十大粮食主产区在确保全球粮食供应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国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农业发展,不仅能满足本国人民的粮食需求,还能为其他国家提供可靠的粮食供应。保护和发展粮食主产区的农业资源将成为共同的挑战,同时也是确保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措施。
北海道。
北海道(Hokkaido),是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中唯一的道,属于日本地域概念中的北海道地区,也是最北的一级行政区,为日本除了本州以外最大的岛,也是世界面积第21大岛屿,略小于爱尔兰岛。南以津轻海峡界本州岛,北以宗谷海峡界库页岛。札幌是北海道的行政中心以及最大城市。以札幌为中心,北海道形成了日本三大都市圈以外著名的札幌都市圈。
四川各市州粮食产量排行榜前三强:达州、南充、宜宾,凉山,绵阳,泸州,成都,德阳,巴中,广安。最后三位:攀枝花、甘孜、阿坝。
川东北地区独占两席,是四川名副其实的产粮大区,但是经济却不及川南,宜宾有五粮液、宁德时代,泸州有泸州老窖,这说明要发展经济还得靠大企业支撑,而川东北地区的南充、达州还真没有拿得出手的大企业,由此看来招商引资道路漫长,有关部门还需加倍努力。
近年来,四川省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的实施范围,使其覆盖全部76个产粮大县,投保面积覆盖率达到70%以上。该险种通过财政担“大头”、农户担“小头”的方式,引导水稻、玉米和小麦种植户积极投保,覆盖“完全成本”,实现“旱涝保收”。目前,76个产粮大县已经陆续启动投保工作。
1辽宁省
2011年,辽宁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4754.7万亩,较上年增加20万亩。其中,玉米3163.2万亩,增加47.2万亩,水稻964.7万亩,增加14.7万亩,玉米、水稻是辽宁省两大主栽高产粮食作物,2011年辽宁省种植面积总计增加61.9万亩,为辽宁省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省粮食总产突破400亿斤,达到407.1亿斤,实现连续八年丰收,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2河北省
河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9429.17万亩,比2010年增加5.87万亩;平均亩产672.94斤,比上年增加41.34斤,增长6.54%,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粮食总产634.52亿斤,比上年增加39.34亿斤,首次突破600亿斤大关。
3山东省
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011年,山东省粮食生产战胜了历史罕见的秋冬春三季连旱,克服了病虫害多发重发和台风、洪涝灾害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全省粮食生产继续稳步增长,总产达到885.26亿斤,比2010年增加18.12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连续九年增产。其中,夏粮总产420.9亿斤,增加8.9亿斤。
4吉林省
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2011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首次突破600亿斤大关,达到634.2亿斤,比2012年增加65.7亿斤。
5内蒙古
6江西省
江西是全国产粮大省和粮源净调出省,近年来年均外调商品粮100亿斤左右。2011年江西省粮食生产获得全面丰收。江西省粮食播种面积5475.1万亩,比2010年增加16.4万亩,增长0.3%;单产374.9公斤/亩,增产16.8公斤/亩,增长4.7%;粮食总产410.6亿斤,增产19.6亿斤,增长5.0%。
7湖南省
湖南自古就是鱼米之乡,有责任、有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2011年,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保持在600亿斤以上,为全国粮食总产“八连增”作出了新的贡献。
8四川省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西部唯一主产省,保持四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四川是粮食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常年粮食消费及转化量约780多亿斤,确保粮食自求平衡既是中央对四川的基本要求,也是四川对全国粮食安全肩负的重大责任。2011年四川省粮食总产达到734亿斤,连续5年增产,时隔12年再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