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向社会发布2022年十大农业新品种和十大农业新技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聚焦粮、花、茶、蔗、菜、果、油等特色优势作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筛选出“云茶1号”“云蔗08-1609”“赤子之心”等十大高产优质品种,以及云南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低纬高原山地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等十大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刊发,供读者参考。
云茶1号
1.特征特性。“云茶1号”为茶树品种。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叶片椭圆形向上着生;芽叶生育力强,肥壮,持嫩性强,茸毛特多,新梢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上旬,一芽三叶长7.9厘米,百芽重181克。盛花期在9月上中旬,茶果成熟期在10月上旬。一芽二叶蒸青样含水浸出物48.2%、茶多酚20.1%、氨基酸3.0%、咖啡碱3.7%,适合制作绿茶、红茶、白茶、普洱茶,茶品香气浓郁、滋味醇爽。该品种抗茶炭疽病、茶饼病、茶小绿叶蝉,抗寒、抗旱能力较强。扦插繁殖率中等,移栽成活率较高。
2.产量表现。该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干茶152.84千克,比对照“云抗10号”增产2.67%。
3.栽培要点。(1)定植前准备。云南茶区宜在6~7月雨季,用一年生茶苗移栽定植。亩施有机肥2000~3000千克、钙镁磷肥200~300千克作茶园底肥,开挖深50厘米、宽60厘米的定植沟,杂草及表土回填沟内。(2)定植密度。茶苗定植以双行单株或单行单株条栽为宜,大行距为150厘米,双行单株小行距为30厘米,株距30厘米,每亩栽3300株;单行单株株距为25厘米,每亩栽2000株。茶苗移栽时,根系要舒展,填土时使泥土与根系紧密接触。(3)定型修剪。第一次修剪,离地面10厘米剪去主枝,侧枝不剪;第二次修剪,离地面25厘米;第三次修剪,离地面40厘米;第四次修剪,离地面60厘米。(4)水肥管理。旱季铺草覆盖地面以抗旱保苗,盖草以不带种子的禾本科作物秸秆为主,每亩用量1000~1500千克,铺放厚度5~10厘米,草上用泥土镇压,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采用“一基二追”施肥方法,即一次基肥(11月份),二次追肥(5月和7月)。在行间和茶园边空地种植日本青、花生等绿肥,以提高土壤固氮能力。(5)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通过精耕、排灌、修剪、施肥、覆盖等措施防控病虫害,采用百虫僵、绿浪等生物农药防治茶小绿叶蝉。
4.适宜区域。适宜在海拔600~2000米、年平均温度15℃的茶区种植。目前已在西双版纳、保山、普洱、德宏等地示范推广应用面积约5000亩。
云蔗08-1609
1.特征特性。“云蔗08-1609”具有特早熟、高产、高糖的特点,是我国迄今育成糖分最高的甘蔗品种。株形紧凑直立,中大茎,节间圆锥形,茎色黄绿;芽形状五角形,叶姿拱形,叶片较宽、青绿,脱叶性好;出苗整齐、苗期长势强、分蘖多,成茎率高,蔗株均匀,抗旱性好,宿根性强,适应性广。高抗花叶病,具有良好的耐转化特性。
2.产量表现。全省区域化试验平均蔗茎产量7.0吨/亩以上。2020年,临沧市经过实产验收,“云蔗08-1609”亩产8.93吨,亩含糖量1.56吨。其中,在双江县海拔1750米蔗区该品种最高亩产达11.13吨,平均亩产9.25吨。
3.栽培要点。(1)定植。种植行距以1~1.2米为宜,每亩下芽量约8000芽,冬植或早春植需用地膜覆盖栽培。(2)水肥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以满足植株前期生长快的需要,同时加强中耕管理,水田适当高培土,防止后期倒伏;旱坡地应采用深沟槽植板土栽培,以有效利用土壤深层水分。(3)宿根管理。前季蔗砍收后,应及时清理蔗园,有灌溉条件的应早灌水、早松蔸。地膜覆盖促进宿根萌发,保证宿根蔗丰收。旱坡地甘蔗采用快锄低砍,砍收后用蔗叶或地膜覆盖,以促进蔗株萌发。
4.适宜区域。该品种适应性强,宜在水田、坝地、旱坡地、台地种植,在同等以上肥力、水肥条件好的蔗地种植增产效果更好。目前,在德宏、临沧、保山、普洱、红河、西双版纳、文山等州(市)蔗区推广繁育。在全省核心区示范推广应用面积18.65万亩,成为云南蔗区主栽甘蔗品种之一。
云油杂28号
1.特征特性。“云油杂28号”为中早熟油菜品种,秋播平均生育期181.6天,夏播平均生育期110天。株形较紧凑,平均株高169.89厘米,苗期生长势强,分枝性较强,分枝角度小,有效分枝数7.42个;单株有效荚果数272.15个,籽粒饱满,荚粒数20,千粒重3.99克,单株产量19.54克。抗逆性强,抗倒伏性中等,成熟一致性齐,丰产性好。菜籽不含芥酸,硫苷含量21.70微摩尔/克(饼),含油量42.18%,达到双低标准。
2.产量表现。该品种是云南省第一个通过国家油菜品种区域试验的强优势杂交油菜品种。参加国家云贵高原组油菜品种试验,平均亩产237.77千克,比对照“青杂10号”增产17.2%。
3.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栽培习惯,一般在10月上中旬播种。适当密植,直播地区种植密度1.3万~1.5万株,移栽地区种植密度0.8万~1.2万株。(2)合理施肥。施足底肥和磷肥,早施多施苗肥,巧施薹肥,增施硼肥,适当补施钾肥,满足生长所需营养。(3)田间管理。及早间苗,4~5叶期定苗,出苗后及时防治跳甲、菜青虫及叶蜂,花期及荚果期防治蚜虫。根据土壤墒情,在出苗期、苗期、终花期、成熟期分别灌水2~4次。
4.适宜区域。秋播适宜区为海拔800~2000米云贵高原各油菜主产区,如云南省罗平、富宁、峨山、牟定、临翔等县(区),以及贵州省兴义、遵义、普定等县(市)。夏播适宜地区为海拔1800~3300米的云南省寻甸、玉龙、香格里拉等县(市),以及省外相似气候条件的春油菜种植区。目前,已在罗平、腾冲等产区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50万亩。
赤子之心
1.特征特性。“赤子之心”为月季品种,属直立窄灌木。花枝均匀,切枝长度60~100厘米,花梗长度长、粗壮直立性好,花梗下端有蜜刺毛;花红色,单生于茎顶,高心卷瓣杯状形,内外花瓣颜色均匀,花瓣圆瓣形,重瓣、花瓣数40~48片,花径9~12厘米,萼片延伸很少;叶互生,大叶卵形、深绿色;植株刺平直、红棕色,茎中上部近无刺,中下部刺多。
2.产量表现。植株长势强、抗病性强,土壤栽培亩产量6万~8万枝、基质栽培年产量12万~18万枝,花枝粗细均匀,瓶插期8~10天。
3.栽培要点。苗可通过嫁接、扦插繁殖;采用高畦双行折枝栽培方式生产鲜切花,土壤或基质栽培均可,生育期均衡供应水肥;以温室环境控制为主防控病虫害,有利于保持产品品质和控制生产成本,冬季适当加温可确保产量。
4.适宜区域。适宜在亚热带、温带地区温室栽培。目前主要在昆明市晋宁区宝峰镇大面积推广应用。
云饲麦3号
1.特征特性。“云饲麦3号”为啤饲兼用型多棱皮大麦品种。株形紧凑整齐,株高78厘米,平均生育期153天,穗平直,长芒;植株分蘖力强,每亩有效穗数31.6万穗,穗长6.6厘米,穗粒数49粒,结实率93.4%,千粒重39.9克。种子发芽率99.0%,含蛋白质7.5%,麦芽浸出率81.0%,含α-氨基氮139毫克/100克。抗条纹病,中抗黄矮病、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抗旱性强、抗倒伏性强。
2.产量表现。在云南省7个饲料大麦区试种,平均亩产427.2千克,比对照品种“S500”增产16.8%。
4.适宜区域。适宜云南省及周边海拔600~2400米的冬大麦区种植。目前,已在云南省曲靖、昆明、楚雄、大理、保山、文山、迪庆、红河和玉溪等州(市),以及四川、重庆、福建等省(市)示范推广应用面积178.1万亩。该品种与连作障碍作物如烤烟、蔬菜、花卉、大豆、马铃薯、中药材等轮作,可减少病害发生和用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