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稻香杯”优质米评选获奖品种相关信息要闻资讯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2.8天,比对照F优498晚熟1.9天。株高117.5厘米,穗长26.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4万穗,每穗总粒数194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5、3.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7级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强,耐冷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5%,垩白度1.0%,直链淀粉含量16.5%,胶稠度71毫米,碱消值6.8级,长宽比3.1,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一级。

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2.6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2.76%;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650.71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9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6.68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87%;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8.9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1.94%。

栽培技术要点: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播,大田亩用种量1.0-1.5千克,秧田亩播种量8-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秧龄期35天左右,插植规格20厘米×26厘米,每亩栽插1.3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苗以上;3.该品种需肥水平中等偏上,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一般亩施纯氮12-14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5,早施分蘖肥,后期忌偏施氮肥,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不施;4.移栽后深水返青,浅水促进分蘖,坚持浅、湿、干间歇灌溉,及时晒田控苗,后期切忌断水过早;5.病虫害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区域: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宜宾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人:张然

联系方式:13072846688

(二)品香优秱珍

审定编号:川审稻20212001

特征特性:该品种基部叶鞘绿色,倒二叶叶片、叶耳花青甙无显色,茎秆节花青甙无显色,茎秆基部节间包裹,柱头白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53.6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早熟0.6天,株高124.8厘米,亩有效穗13.7万,穗长25.9厘米,每穗着粒181.0粒,结实率84.4%,千粒重30.1克。谷粒细长形,无芒,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2.2%,精米率72.2%,整精米率60.1%,粒长7.4毫米,长宽比3.2,垩白粒率7%,垩白度1.0%,透明度1级,碱消值6.9级,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14.9%,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1级。稻瘟病抗性鉴定:2019年叶瘟4、6、4、7级,颈瘟5、5、5、5级;2020年叶瘟4、3、4、5级,颈瘟5、5、5、7级;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19年参加四川蜀丰水稻试验联合体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2.63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4.49%,增产点率90%;2020年续试,平均亩产625.88公斤,比对照增产5.78%,增产点率10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19.26公斤,比对照增产5.14%,两年共20个试点,增产点率95%。2020年同步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0.56公斤,比对照增产5.17%。

栽培技术要点: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②合理密植;③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④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

适宜区域: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选育单位:四川丰大种业有限公司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送样单位:四川丰大种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杨梅

联系方式:18224408476

(三)神农优452

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008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3.0天,比对照F优498晚熟1.9天。株高118.0厘米,穗长24.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2万穗,每穗总粒数207.0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6.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8、2.8,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强,耐冷性较强,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4%,垩白度1.1%,直链淀粉含量18.7%,胶稠度71毫米,碱消值6.9级,长宽比3.0,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6.97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1.34%;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633.0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0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5.01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2.17%;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4.30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24%。

适宜区域: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选育单位: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

送样单位: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肖扬

联系方式:15826050454

(四)蓉7优808

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074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2.2天,比对照F优498晚熟1.7天。株高113.8厘米,穗长24.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5万穗,每穗总粒数212.3粒,结实率84.2%,千粒重27.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1、3.8,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强,耐冷性较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2%,垩白度2.5%,直链淀粉含量14.5%,胶稠度70毫米,碱消值6级,长宽比3.1,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产量表现:2017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1.74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79%;2018年续试,平均亩产640.77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6.8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1.26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6.31%;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0.7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8%。

栽培技术要点: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播,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秧田亩播种量8-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水育秧秧龄30-4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一般亩施纯氮10-11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蘖肥,忌后期偏施氮肥。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忌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4.坚持强氯精浸种。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稻瘟病常发区注意防治稻瘟病。

适宜区域: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送样单位: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分公司

联系人:陈辉

联系方式:17364820298

(五)玉龙优1611

审定编号:国审稻20210038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1.9天,比对照F优498晚熟1.2天。株高113.1厘米,穗长25.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5万穗,每穗总粒数193.9粒,结实率84.1%,千粒重25.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8、3.0,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高感褐飞虱,中感稻瘟病,抽穗期耐热性一般,耐冷性较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4%,垩白度0.9%,直链淀粉含量19.1%,胶稠度77毫米,碱消值6.9级,长宽比3.1,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4.24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2.26%;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663.83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3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4.04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80%;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3.6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69%。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期。根据各地气候生态特点适时早播,大田亩用种量1.1-1.4千克左右,秧田亩播种量8.5-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秧龄35-40天。2.栽插规格。合理密植,亩栽1.2万-1.3万穴左右,每穴插2粒谷,亩基本苗6万-8万左右。3.肥水管理。该品种需肥水平中上,亩施纯氮10-13千克,并配施磷、钾、锌肥。磷、钾、锌肥全作底肥,氮肥的60%作底肥,20%作分蘖肥、20%作穗粒肥于孕穗期施用。早施分蘖肥,忌后期偏施氮肥,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不施,提倡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或复混肥。4.大田管理。移栽后深水返青,浅水促进分蘖,坚持浅、湿、干间歇灌溉,尽快形成高产群体,及时晒田控苗,后期切忌断水过早。5.病虫害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搞好综合防治,主要搞好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适宜区域: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送样单位:泸州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周玉兰

联系方式:18008212939

二、一等奖(10个)

(一)川康优6308

审定编号:国审稻20210090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3.9天,比对照F优498晚熟2.6天。株高114.5厘米,穗长23.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1万穗,每穗总粒数182.1粒,结实率82.1%,千粒重28.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1、3.8,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9级,高感褐飞虱,感稻瘟病,抽穗期耐热性较弱,耐冷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3%,垩白度0.8%,直链淀粉含量18.8%,胶稠度77.5毫米,碱消值7级,长宽比3.3,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产量表现:2019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3.21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0.67%;2020年续试,平均亩产637.71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2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5.46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2.46%;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9.16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15%。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千克。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秧龄30-40天,合理密植,亩栽插1.5万穴左右,每穴插2粒谷苗。3.肥水管理。配方施肥,重底早追,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亩施纯氮10-12千克,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及时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后期切忌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送样单位:四川华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蒋正伟

联系方式:13808095482

(二)花优707

审定编号:川审稻20212007

特征特性:该品种基部叶鞘绿色、倒二叶叶片、叶耳花青甙无显色,茎秆节花青甙无显色,茎秆基部节间包裹,柱头白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8.4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早熟4.8天。株高平均116.2厘米。平均亩有效穗14.5万,穗长25.7厘米,每穗着粒169.9粒,结实率87.9%,千粒重27.9克。谷粒椭圆形,无芒,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出糙率81.1%,精米率73.7%,整精米率67.3%,粒长6.7毫米,长宽比3.2,垩白粒率9%,垩白度1.3%,透明度1.0级,碱消值6.8级,胶稠度63毫米,直链淀粉17.8%,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级。稻瘟病抗性鉴定:2019年叶瘟4、4、5、3级,颈瘟7、5、5、7级;2020年叶级4、4、3、5级,颈瘟7、5、5、5级;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19年参加四川锦花香水稻试验联合体中籼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580.00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4.51%,增产点率90%;2020年续试,平均亩产589.43公斤,比对照增产6.90%,增产点率9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84.72公斤,比对照增产5.70%,两年共20个试点,增产点率90%。2020年同步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2.63公斤,比对照增产8.53%。

适宜区域:该品种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选育单位:四川华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

四川省水稻航天育种工程研究中心

送样单位:四川华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昌乾

联系方式:13880903248

(三)智两优533

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6049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0.0天,比对照F优498晚熟1.9天。株高113.0厘米,穗长21.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9万穗,每穗总粒数194.6粒,结实率84.3%,千粒重25.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9、3.9,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强,耐冷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0.7%,垩白度0.9%,直链淀粉含量14.5%,胶稠度85毫米,碱消值6级,长宽比3.0,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1.24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40%;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643.42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6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2.33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55%;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8.71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6.4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宜适时提早播种,以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促灌浆成熟期谷粒饱满。一般要求每亩秧田播种量15.0千克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在1.25-1.50千克,且播种前要用强氯精搞好种子消毒,稀播育壮秧。2.适时早栽,合理密植。一般秧龄为30天左右,大田栽插规格一般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每丛插2粒谷苗,每亩插足1.5万丛左右,基本苗3-4万苗/亩,肥力偏低田块适当增加密度,争取有效穗达15万以上。3.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在施肥管理上,要求底早并重,平衡施肥,并以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且氮肥用量不宜过多,要求氮肥施用应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中等肥力田块每亩施纯氮10.0-12.0千克,其施肥比例为:底肥50.0%、蘖肥30.0%、穗肥15.0%、粒肥5.0%。在管水方面,要求前期浅水栽秧、寸水活棵、深水返青、浅水分蘖,中期苗足晒田、深水抽穗,后期干湿交替、而不宜脱水过早。4.注意防治病虫害。及时防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在稻瘟病重发区栽培要加强对稻瘟病防治,氮肥过多或太肥田块要注意纹枯病防治,成熟时要注意防鼠,确保丰产丰收。

适宜区域: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选育单位: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送样单位: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谢均刚

联系方式:15351253344

(四)泰优2903

审定编号:国审稻20210048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1.2天,比对照F优498早熟1.1天。株高115.3厘米,穗长25.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9万穗,每穗总粒数178.2粒,结实率87.0%,千粒重28.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9、3.8,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稻瘟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褐飞虱,感稻瘟病,抽穗期耐热性强,耐冷性较强。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4%,垩白度0.9%,直链淀粉含量15.5%,胶稠度62毫米,碱消值6.8级,长宽比3.5,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一级。

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6.80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1%;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642.41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4.61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0%;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8.07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86%。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秧龄30天左右,播种迟的地区秧龄宜短。2.长江上游亩插1.0-1.2万穴,每窝栽足2粒谷苗产量更高。3.秧田应早施和施足底肥更有利培育壮秧;本田配方施肥,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并适度控制氮肥用量,重底肥,早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亩施纯氮10千克左右。4.浅水浅栽,浅水促进分蘖,坚持浅、湿、干间歇灌溉,尽快形成高产群体,够苗后及时晒田控苗。5.注意适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确保优质与高产。

适宜区域:该品种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选育单位:泸州泰丰居里隆夫水稻育种有限公司

泸州泰丰种业有限公司

送样单位:泸州泰丰种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卢中胜

联系方式:13678307977

(五)宜香优2118

审定编号:国审稻20210107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2.6天,比对照F优498晚熟2.3天。株高125.7厘米,穗长26.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00万穗,每穗总粒数157.7粒,结实率83.6%,千粒重32.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7、4.3,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7级,感稻瘟病,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弱,耐冷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0%,垩白度1.7%,直链淀粉含量15.3%,胶稠度72.0毫米,碱消值6.8级,长宽比3.0,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产量表现:2019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1.47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7.05%;2020年续试,平均亩产604.71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9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8.09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49%;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8.91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27%。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2.合理密植,秧龄30天左右,亩栽插1.5万穴左右,每穴插2粒谷苗,基本苗12万左右。3.科学配方施肥,重底肥,早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底肥占70%、追肥占30%。4.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及时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后期切忌断水过早。5.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选育单位:四川福华高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送样单位:四川福华高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王勇

联系方式:18983899312

(六)泰优粤禾丝苗

审定编号:川审稻20206006

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适中,叶片、叶耳、茎秆节花青甙无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基部叶鞘绿色,柱头白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3.8天,比对照辐优838晚熟0.5天,株高105.5厘米,亩有效穗15.1万,穗长22.7厘米,每穗着粒数183.3粒,结实率87.4%,千粒重25.2克。谷粒细长形,芒长度极短到短、分布于穗上部1/4、浅黄色,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1.1%,精米率74.3%,整精米率68.7%,粒长7.3mm,长宽比3.5,垩白粒率7%,垩白度0.8%,透明度1级,碱消值6.8级,胶稠度76mm,直链淀粉17.8%,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1级。稻瘟病抗性鉴定:2018年叶瘟4、4、4、4级,颈瘟5、5、5、5级;2019年叶瘟4、3、5、5级,颈瘟5、5、5、5级;中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西科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水稻绿色通道中籼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6.45公斤,比对照辐优838增产5.39%,增产点率80%;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569.65公斤,比对照增产4.64%,增产点率100%;两年平均亩产573.05公斤,比对照增产5.02%,两年共20个试点,增产点率90%。2019年同步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5.45公斤,比对照增产5.48%。

适宜区域:该品种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作中熟中稻种植(不含攀西地区)。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选育单位:西科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四川台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送样单位:四川台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余泓洁

联系方式:18608169056

(七)泰优808

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134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0.2天,比对照F优498早熟1天。株高113.5厘米,穗长24.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1万穗,每穗总粒数212.6粒,结实率83.3%,千粒重27.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8、4.1,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强,耐冷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6%,垩白度1.0%,直链淀粉含量17.1%,胶稠度61毫米,碱消值6.8级,长宽比3.2,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一级。

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8.7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80%;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635.04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5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1.89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17%;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7.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1%。

栽培技术要点: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播,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秧田亩播种量8-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水育秧秧龄30-4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一般亩施纯氮10-11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蘖肥,忌后期偏施氮肥。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忌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4.坚持强氯精浸种。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选育单位:四川泰隆汇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送样单位:贵州卓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廖飞

联系方式:13908179630

(八)泰丰优736

审定编号:川审稻20212054

特征特性:该品种基部叶鞘绿色,倒二叶叶片、叶耳花青甙无显色,茎秆节花青甙无显色,茎秆基部节间包裹,柱头白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6.8天,比对照辐优838晚熟0.6天,亩有效穗16.6万,株高112.3厘米,穗长22.8厘米,每穗着粒数185.2粒,结实率80.9%,千粒重23.6克。谷粒细长形,芒长度极短到短、分布于穗上部1/4、浅黄色,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1.6%,精米率73.0%,整精米率62.2%,粒长7.0毫米,长宽比3.5,垩白粒率8.0%,垩白度2.5%,透明度2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60.0毫米,直链淀粉17.7%,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级。稻瘟病抗性鉴定:2019年叶瘟4、4、4、6级,颈瘟5、5、5、5级;2020年叶瘟3、3、3、5级,颈瘟5、5、3、5级;中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19年参加四川川农种业水稻试验联合体中籼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1.38公斤,比对照辐优838增产5.02%;2020年续试,平均亩产541.42公斤,比对照增产3.74%。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51.40公斤,比对照增产4.39%,两年共20个试点,增产点率75%。2020年同步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49公斤,比对照增产0.53%。

栽培技术要点: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②合理密植。③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肥搭配使用,科学管水;④病虫防治: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⑤注意防倒伏。

适宜区域: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平坝丘陵地区作中熟中稻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

选育单位:四川农大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送样单位: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张中银

联系方式:15884651625

(九)蓉5优674

审定编号:川审稻20222024

特征特性:该品种基部叶叶鞘中等紫色,倒二叶叶片、叶耳花青甙有显色,茎秆节花青甙无显色,茎秆基部茎节包裹,柱头紫色。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51.3天,比对照宜香优2115早熟2.8天;株高120.5厘米,亩有效穗14.5万,穗长24.0厘米,每穗着粒数180.8粒,结实率84.1%,千粒重27.9克。谷粒椭圆形,有芒、最长芒长度极短、分布于穗顶部、初期红色、后期中等黄色,糙米浅棕色;品质测定:糙米率81.3%,整精米率61.5%,垩白度2.7%,透明度1级,碱消值6.9级,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3%,精米率72.7%,粒长7.4毫米,长宽比3.0,垩白粒率19%,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级。稻瘟病抗性鉴定:2019年叶瘟4、5、4、5级,颈瘟5、5、5、5级;2021年叶瘟5、4、3、4级,颈瘟5、3、3、5级;中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2019年参加四川蜀丰科企水稻试验联合体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3.88公斤,比对照宜香优2115增产3.57%,增产点率90%;2020年续试,平均亩产603.00公斤,比对照增产1.93%,增产点率80%;两年平均亩产603.44公斤,比对照增产2.75%,两年共20试点,增产点率85%。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8.46公斤,比对照增产4.46%,增产点率100.0%。

适宜区域:该品种符合四川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四川省海拔800米以下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不含攀西生态区)。

选育单位:四川省蜀玉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送样单位:四川省蜀玉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贾波

联系方式:13980583239

(十)鹏优1269

审定编号:国审稻20216031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9.5天,比对照F优498早熟3.5天。株高108.2厘米,穗长23.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8万穗,每穗总粒数168.4粒,结实率88.5%,千粒重27.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0、4.7,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高感褐飞虱,中感稻瘟病,抽穗期耐热性强,耐冷性较强。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4.4%,垩白度0.6%,直链淀粉含量16.3%,胶稠度68.0毫米,碱消值7.0级,长宽比3.0,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一级。

产量表现:2019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3.8千克,比对照F优498减产2.74%;2020年续试,平均亩产597.5千克,比对照F优498减产0.3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5.7千克,比对照F优498减产1.54%;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0.3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1.01%。

栽培技术要点:该组合适合于中等偏上的肥力水平下栽培。其它栽培措施与同类型普通杂交籼稻相同。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1.播种。应适时播种,合理稀播,每亩大田用种1.5千克左右。2.移栽。移栽密度以20厘米×20厘米或18厘米×25厘米为宜,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8万,保证有效穗数18万穗以上。3.肥水管理。该组合适宜在中等偏上肥力水平下栽培,施肥以基肥和有机肥为主,前期重施,早施追肥,后期看苗施肥。后期采用干干湿湿灌溉,不要脱水过早。4.病虫防治。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和田间情况,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适宜区域: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选育单位: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兆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送样单位:成都丰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李爱民

联系方式:13488996550

三、优质奖(10个)

(一)川优8213

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124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0.0天,比对照F优498晚熟2.6天。株高122.7厘米,穗长25.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9万穗,每穗总粒数173.1粒,结实率84.0%,千粒重31.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0、3.2,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稻瘟病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强,耐冷性较强,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4%,垩白度1.8%,直链淀粉含量18.0%,胶稠度75.7毫米,碱消值7级,长宽比3.2,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7.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8%;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639.2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3.3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7%;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5.7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3%。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秧龄40天左右;合理密植:亩栽1.5万穴左右,基本苗12万左右;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块,氮、磷、钾配合施用;根据植保预测预报,大田注意搞好稻瘟病、稻曲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纵卷叶虫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适宜区域: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送样单位:成都大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敬树忠

联系方式:13308184499

(二)川康优637

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123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0.0天,比对照F优498晚熟2.6天。株高116.5厘米,穗长24.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7万穗,每穗总粒数176.9粒,结实率82.0%,千粒重28.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4、3.2,穗颈瘟损失率最高5级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差,耐冷性中等,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1%,垩白度1.4%,直链淀粉含量19.4%,胶稠度75.7毫米,碱消值7级,长宽比3.3,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0.6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7%;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628.3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1.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4.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3%;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2.9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9%。

栽培技术要点: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播,大田亩用种量1.0-1.5千克,秧田亩播种量8-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秧龄期30-35天左右,插植规格20厘米×26厘米,每亩栽插1.3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苗以上;3.该品种需肥水平中等偏上,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一般亩施纯氮12-14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5,早施分蘖肥,后期忌偏施氮肥,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不施;4.移栽后深水返青,浅水促进分蘖,坚持浅、湿、干间歇灌溉,及时晒田控苗,后期切忌断水过早;5.病虫害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送样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联系人:廖仁惠

联系方式:18982500729

(三)金龙优263

审定编号:国审稻20216049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9.9天,比对照F优498早熟0.9天。株高114.1厘米,穗长22.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2万穗,每穗总粒数197.0粒,结实率89.3%,千粒重27.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2、3.3,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强,耐冷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7%,垩白度2.5%,直链淀粉含量15.8%,胶稠度70毫米,碱消值7级,长宽比3.2,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产量表现:2019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9.8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17%;2020年续试,平均亩产662.77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9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6.31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07%;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5.18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02%。

栽培技术要点: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1.合理安排播插期,按照种植地区当地的实际情况安排播种期和插秧期,秧田播种量为10-15千克/亩,秧龄一般不超过40天,亩插1.3万-1.5万穴。2.重底肥早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亩施纯氮10-12千克,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底肥70%、追肥30%,切忌偏施氮肥。3.在水分管理方面采取浅水栽插、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后期够苗及时晒田,生长旺盛的田块则进行重晒田,一般的田块则轻晒等措施。4.及时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区域:该品种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瘟病轻发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选育单位: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肇庆学院

中种华南(广州)种业有限公司

送样单位:四川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舒建超

联系方式:13808189261

(四)深两优粤禾丝苗

审定编号:国审稻20210036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2.7天,比对照F优498晚熟1.8天。株高105.5厘米,穗长24.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8万穗,每穗总粒数188.5粒,结实率86.3%,千粒重24.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5、2.7,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褐飞虱9级,高感褐飞虱,中抗稻瘟病,抽穗期耐热性强,耐冷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4%,垩白度1.0%,直链淀粉含量17.1%,胶稠度67毫米,碱消值6.4级,长宽比3.0,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8.88千克,比对照F优498减产1.54%;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607.36千克,比对照F优498减产1.1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8.12千克,比对照F优498减产1.34%;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5.28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0.7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2.适龄移栽,插足基本苗。水育秧一般移栽叶龄5叶左右,移栽秧龄控制在25-30天,栽插株行距20厘米×26.7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合理施肥,科学管水。需肥水平中等偏上,一般亩施纯氮11一12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钾6.5千克。采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中后期严控偏施氮肥。搞好水分管理,够苗及时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保持田面有水,收割前7-10天断水,忌断水过早,以防影响品质。4.病虫防治。坚持强氯精浸种,预防恶苗病发生。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5.适时收割。稻谷黄熟90%时及时收获,收割后不暴晒。

适宜区域: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选育单位:安徽荃银超大种业有限公司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

龙岗研究所

(五)晶两优5438

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063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3.3天,比对照F优498晚熟3天。株高111.7厘米,穗长24.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5万穗,每穗总粒数202.0粒,结实率83.3%,千粒重25.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2、2.6,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3级,耐冷性5级,中抗稻瘟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强,耐冷性中等,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1%,垩白粒率6%,垩白度1.2%,透明度1级,直链淀粉含量16.2%,胶稠度64毫米,碱消值6.0级,长宽比2.9,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8.72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7.07%;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655.00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0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1.86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6.07%;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4.5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8.9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栽插株行距20厘米×26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3.需肥水平中上,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忌中后期偏施氮肥。一般亩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25--30千克作底肥,插秧后5-7天结合施除草剂亩追施尿素7-10千克,幼穗分化3-4期氯化钾7.5千克。前期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后期以湿为主,忌断水过早。4.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适宜区域: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海拔800米以下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选育单位: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广汉泰利隆农作物研究所

送样单位:四川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罗明福

联系方式:15282889276

(六)玮两优1206

审定编号:国审稻20216040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3.5天,比对照F优498晚熟2.4天。株高113.8厘米,穗长23.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0万穗,每穗总粒数181.3粒,结实率86.3%,千粒重26.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1、3.4,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高感褐飞虱,中感稻瘟病,抽穗期耐热性较强,耐冷性较强。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6%,垩白度2.7%,直链淀粉含量14.8%,胶稠度78毫米,碱消值6级,长宽比3.1,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产量表现:2019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8.77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0.42%;2020年续试,平均亩产644.48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2.1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6.63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1.27%;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5.62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2.9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2.适龄移栽,插足基本苗。水育秧一般移栽叶龄5.5叶左右,移栽秧龄控制在30-40天,栽插株行距20厘米×26.7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合理施肥,科学管水。需肥水平中等,一般亩施纯氮10-11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氯化钾6.5千克。采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中后期严控偏施氮肥。搞好水分管理,够苗及时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保持田面有水,收割前7-10天断水,忌断水过早,以防影响品质。4.病虫防治。坚持强氯精浸种,预防恶苗病发生。大田注意搞好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5.适时收割。稻谷黄熟90%时及时收获,确保稻米综合米质优良。收割后不暴晒。

适宜区域: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海拔800米以下地区、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选育单位: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送样单位:湖南百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七)乾两优8号

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111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4.7天,比对照F优498晚熟2.4天。株高110.6厘米,穗长23.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9万穗,每穗总粒数192.4粒,结实率85.8%,千粒重23.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6、3.0,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7级,中感稻瘟病,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强,耐冷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4%,垩白度1.2%,直链淀粉含量17.0%,胶稠度62毫米,碱消值7级,长宽比3.0,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3.22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50%;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650.94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7.08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4%;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0.9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1%。

栽培技术要点: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2.水育秧秧龄30-35天,插植规格20厘米×26.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孕穗后依苗情适当补施穗粒肥,且以磷钾肥为主,中后期严控氮肥用量。4.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苗够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后期不能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5.坚持强氯精浸种。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选育单位: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送样单位:四川恒茂优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肖龙

(八)锦城优雅禾

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6073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2.5天,比对照F优498晚熟0.8天。株高113.5厘米,穗长25.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9万穗,每穗总粒数170.3粒,结实率87.8%,千粒重29.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9、2.8,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感稻瘟病,褐飞虱9级,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较弱,耐冷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9%,垩白度0.5%,直链淀粉含量17.8%,胶稠度78毫米,碱消值6.2级,长宽比2.9,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一级。

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1.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2.1%;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650.4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0.1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1%;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3.3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2.秧龄35天以内,亩栽插1.3-1.5万穴为宜,每穴插2粒谷苗。3.配方施肥,重底肥,早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亩施纯氮8-11千克,氮、磷、钾肥合理搭配。4.移栽后深水返青,浅水促进分蘖,坚持浅、湿、干间歇灌溉,尽快形成高产群体,及时晒田控苗,后期切忌断水过早。5.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尤其注意防治稻瘟病。

适宜区域: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海拔800米以下地区、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选育单位: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送样单位:四川天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人:方友斌

(九)望两优851

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6041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9.0天,比对照F优498早熟0.7天。株高108.7厘米,穗长25.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4万穗,每穗总粒数195.8粒,结实率86.0%,千粒重25.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3、3.1,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强,耐冷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7%,垩白度1.0%,直链淀粉含量15.7%,胶稠度76毫米,碱消值7级,长宽比3.3,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3.59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41%;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606.76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7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0.17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58%;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1.73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57%。

栽培技术要点: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1.适时播种,秧田亩播种量5千克,培育壮秧。2.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栽插株行距16.7厘米×30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6万左右。3.施足基肥,移栽返青后早施分蘖肥,幼穗分化3期追施穗肥。4.深水返青,浅水分蘖,亩总苗数达到15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保持浅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及时防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选育单位: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送样单位: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彭锦猛

联系方式:13438042666

(十)泰两优6338

审定编号:国审稻20210071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5.8天,比对照F优498晚熟1.5天。株高114.6厘米,穗长23.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8万穗,每穗总粒数180.0粒,结实率84.9%,千粒重27.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5、3.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稻瘟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级,高感褐飞虱,中感稻瘟病,抽穗期耐热性强,耐冷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9%,垩白度2.6%,直链淀粉含量16.0%,胶稠度61毫米,碱消值6.8级,长宽比3.1,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产量表现:2019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2.23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0%;2020年续试,平均亩产626.36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2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4.30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65%;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0.6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27%。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秧龄30天左右,播种迟的地区秧龄宜短。2.长江上游亩插1.0~1.2万穴,每窝栽足2粒谷苗产量更高。3.秧田应早施和施足底肥更有利培育壮秧;本田配方施肥,重底肥,早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亩施纯氮11~13千克,氮、磷、钾肥合理搭配。4.浅水浅栽,浅水促进分蘖,坚持浅、湿、干间歇灌溉,尽快形成高产群体,够苗后及时晒田控苗。5.注意适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确保优质与高产。

适宜区域:该品种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THE END
1.氮磷钾肥:农田里的“三大金刚”农资资料氮磷钾肥,就像农田里的“无敌组合”,它们各有各的特长,但只有三者联手,才能让植物健康、茁壮地成长。少了任何一个,植物的成长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农民们在给植物施肥时,可得好好考虑,怎样才能让这三种肥料搭配得恰到好处,让植物长得最好。 笑点解释 http://keji.bailichun.cn/post/4670.html
2.氮磷钾对应的农家肥有哪些?三、富含钾的农家肥 1.草木灰 除了上述的磷元素外,草木灰还是一种优质的钾肥。它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钾矿粉 钾矿粉是从富含钾元素的矿石中提炼而成的肥料。它含有高浓度的钾元素,能快速补充土壤中的钾素,适用于对钾需求较大的作物如烟草、马铃薯等http://www.cnfert.com/_njsf/_shifei/2024-09-24/111652.html
3.植物栽培总结(精选11篇)综上所述, 农户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各种作物的产量, 实现增产增收, 为自身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就必须做好从选种到除虫防病各环节的工作。根据市场需求与作物自身的生长规律选择种植品种;在翻地时要掌握好时机, 随时注意土壤的水分含量;利用有机肥料与秸秆提升耕地肥力, 为作物的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除此之外,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q7a121q.html
4.农业农村部公告第32号:548个品种予以登记“万薯5号”等甘薯、谷子、大麦、油菜、花生、向日葵、甘蔗、大白菜、结球甘蓝、番茄、辣椒、西瓜、甜瓜、柑橘、葡萄等15 种作物548个品种,经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审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复核,符合《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的要求,现予公告。 农业农村部 2018年6月2日 登记编号:GPD甘薯(2018)500035 http://www.ipa361.com/t/201806/123723.shtml
5.辣椒新品种辣椒品种大全及图片名称打算要种植辣椒,谁能帮我介绍几个比较好的辣椒品种? 在选择辣椒品种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种植习惯、消费习惯综合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不但要产量高,还要适销对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收益最大化。辣椒根据果实的特征,可分为长角椒类、灯笼椒类、簇生椒类、樱桃椒类、圆锥椒类五大变种类,而市场上最为常见的https://liumingwang.com/102307.html
6.哪些药材适合在山西种植,山西的气候及地貌如何(10)篇(3)围绕“一增四改”核心技术,集中展示了玉米新品种35个,开展了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试验、不同控释(失)肥肥料及施肥方式试验、品种对比试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试验示范,目前基地玉米长势喜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小麦 (1)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两河流域是世界上https://www.nygq.net/sites/post/gM803Kv6m9
7.一个真正的农民合作社——四川多地农民合作社调研一个真正的农民合作社——四川多地农民合作社调研考察报告之一 李尚勇、熊航 【说明】该文的主要内容发表在《中国农民合作社》2014年第11期,题目改为《成功运行合作社的关键——以四川省三台县青龙生猪养殖合作社为例》。这里是原始文稿。 【内容提要】农民合作社与普通工商企业有本质区别。区分和鉴别二者的主要办法是,http://www.wyzxwk.com/Article/sannong/2015/04/342869.html
8.征服中国的油菜这张摄于贵州的油菜花田中,油菜和土地巧妙地配合成了“阶梯”。实际上,油菜和中国的土地一直是忠实的盟友,它不仅是中国分布面积最广的油料作物,在沙土、黏土、红黄壤土等各种土质中都可丰产,还有着独特的肥田养田功效。摄影/朱恩光 宋朝,一个属于油菜的时代 https://weibo.com/p/1001603959147912664785?from=page_100206_profile&wvr=6&mod=wenzhangmod
9.养猪,吃肉更肥田为此,松林公司投资一亿多元,引进了欧洲最先进的猪肉加工设备。松林猪肉从品种优选、苗猪繁殖、生态养殖、现代化加工、到冷藏、冷链运输和冷柜销售,每一个环节注重猪肉的品质与口味,十几年坚持下来成就了松林优质肉的品牌。松林养猪场2011年起被国家认证为国家标准化示范场,也是被农业部认定的国家首批、上海首家无抗生素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269873
10.蔬菜种植规划实施方案(精选10篇)以路林、辛店、梁桥、岗子、王庄、李街、廉街等村为重点,搞好亚行开发项目建设的规划实施,把岗子方建设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机井房、桥涵闸相配套的高标准方田,为投资者创造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配套服务的优良生产环境,制定扶持发展的有关政策,千方百计地引进一批名、优、稀、特作物新品种,https://www.ruiwen.com/shishifangan/6661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