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管理现代化赋能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农业管理现代化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中国农业管理面临新挑战、展现新内涵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国农业管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是随着消费需求变化,农业生产和产品的特殊性对农业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与工业品生产相比,农业生产的周期长效益低、受自然风险影响大、农业产出品的非标准化程度高。此外,农业生产还要考量可持续发展要求。为了给消费者提供质量相对稳定的优质农产品,农业管理现代化还必须是涵盖从农业生产资料投入、生产、加工、物流到销售全产业链管理的现代化,是实现生产过程标准化、物流包装标准化、市场营销和农业服务专业化的现代化。

三是受粮食安全和国际形势影响,中国农业管理必须兼顾安全与发展目标。当前,中国提出“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总目标,既是对“中国饭碗”装中国粮和口粮绝对安全的现实考量,又是指引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当前中国的农业管理现代化是统筹生存与发展的现代化,是兼顾系统性风险防范、产业韧性提升与面向市场竞争的现代化。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农业管理提出新要求

探索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时代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构成包括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农业劳动者,以数字化、智能化、机械化为主线的智能装备和智慧农机等劳动资料,以及由高素质劳动者通过整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等要素实现生产率跃升的先进农业管理方法。具体而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农业管理现代化的新要求如下:

一是要因地制宜开展农业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管理。从劳动者对劳动资料的使用来看,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所掌握的技术、接触的资源、受教育水平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各异,对农业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现代化管理需要结合劳动者自身需求和劳动资料特点,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个性化的服务培训,从而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从劳动对象来看,地形地貌差异对农作方式和劳动资料使用的影响不可忽视,对土地的管理要综合考虑宜机化和非粮化约束,因地制宜统筹利用好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和养殖水面。

二是要因地制宜优化配置农业资源要素。从单一物质要素角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依赖创新驱动和科技驱动,提升单一农业生产资料投入的期望产出率。从物质资源要素之间关系角度,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科学配置土地、灌溉、机械、种子、肥料和人力等生产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消灭要素投入不足或拥挤问题。这些主要涉及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资源要素投入优化配置问题。从物质资源要素与外生环境关系角度,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对农业投入产出的影响日益突出,理清各因素影响关系和影响程度,并提出科学的预防、监测和管理措施已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以农业管理现代化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农业管理现代化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推进“大国小农”向“大国强农”转变,必须注重以下路径转换。

一是创新数智化技术在农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场景。加强数智化技术创新与应用是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能力的关键举措。通过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数字化技术对农业产业链过程进行改造,充分发挥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和决策等功能,有效实现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实时、高效、精准的协调管理与智能决策,推动农业价值链增值。具体而言,育种研发环节主要是建立优质种质资源信息库,利用数字技术筛选耐病性强、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良品种;种植养殖环节主要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遥感等技术进行施肥、灌溉、除草、防治病虫害等精准化田间种植管理,开展饲料配置、环境监测、疾病监控等科学化养殖管理;加工存储环节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降低生产工序繁琐程度,借助机器人和无人机进行智能生产,并通过数字温湿度控制技术进行保鲜保质仓储;流通销售环节主要是建立农产品生产管理系统、质量追溯和智能物流系统,提高农产品生产流通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综合服务环节主要是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品牌营销、融资保险、农民培训等多元化服务,保障农业产业链各主体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

(作者分别为扬州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江苏现代物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教授;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研究人员,讲师。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373129〉的阶段性成果)

THE END
1.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相较于传统方法,无人机作业每亩可以节约农药、化肥15%以上,同时实现减量增效。2023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5022万吨,比2012年下降14.0%,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此外,通过智能灌溉、精准农业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从2014年的402立方米下降至2023年的347立方米。https://nync.ln.gov.cn/nync/index/nyyw/nyxw/nyyw/2024122515383828222/index.shtml
2.新时代要坚持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在生产上推广使用节水、节肥、减药、节能等一批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实现由“量”到“质”、由“产出”到“产好”的转变。在品牌上深入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着力打造绿色农业品牌,发展绿色、有机、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68/279877.html
3.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相较于传统方法,无人机作业每亩可以节约农药、化肥15%以上,同时实现减量增效。2023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5022万吨,比2012年下降14.0%,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此外,通过智能灌溉、精准农业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从2014年的402立方米下降至2023年的347立方米。https://www.peopleapp.com/rmharticle/30047736417
4.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已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化肥农药使用量显著减少,化截至2020年底,我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已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化肥农药使用量显著减少,化肥农药利用率明显提升,促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效果明显。 供给侧改革 具体到化肥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逐渐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推广专业化农化服务;另一方面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肥料生产智能化、施肥数据化,提升https://xueqiu.com/1641883857/317712515
5.从FAO公布农药使用数据浅议我国农药减量取得的成效我国是农业大国,从近40年间农药的用量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1982-2014年,农药用量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从2015-2024年,我国农药用量呈稳步下降趋势。在药肥“双减”?政策推动下,通过?生态控制措施、科学施药、药械升级等技术措施,农药使用量已得到有效控制,这不仅提高了农药利用率,还减少了环境污染,提升了农产品质量。 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zlzs/content/999394c5-8014-42fe-9308-c77f1728361a.html
6.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数据中心相较于传统方法,无人机作业每亩可以节约农药、化肥15%以上,同时实现减量增效。2023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5022万吨,比2012年下降14.0%,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此外,通过智能灌溉、精准农业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从2014年的402立方米下降至2023年的347立方米。 从产出价值来看,农产品质量水平持续http://mxg.ruc.edu.cn/detail.jsp?infoid=067621D08.00017F8C.5CFF
7.农业部宣布启动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记者沈静文)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农业部今天宣布正式启动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预计到2020年,在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我国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总量将实现零增长。 化肥、农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促进我国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过量施用、盲目施用的https://finance.huanqiu.com/article/9CaKrnJIUAO
8.我国提前三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三农频道目前,我国化肥使用量已实现零增长,提前3年实现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肥料企业要通过建设现代肥料产业链、推进水肥一体化、提高效率等措施,推进绿色转型,顺应绿色农业发展趋势—— 过量使用化肥会影响作物生长,威胁农业安全。当前,推动肥料行业实现绿色转型,挽救“过劳”的土地,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迫切需https://sannong.cctv.com/2018/01/12/ARTI4U6kf5n0oGF3ZavDnnwN180112.shtml
9.今年粮食产量1.23万亿斤农民收入或破1.3万元村官频道今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为38.8%,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农药使用量已连续3年负增长,化肥使用量已实现零增长,提前3年实现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今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84%,水http://cunguan.youth.cn/jjsn/201712/t20171229_11220918.htm
10.农药化肥零增长总结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主导思想,就是要实现“到2020年实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一是要减去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多用的部分化 肥,提升利用效率。二是要推进有机与无机的结合。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归纳起来有八个方法的工作内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机械化深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增施有机肥料,农家肥与化肥混合施用利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95m7wws.html
11.河北省去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均实现负增长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刘岚)记者从1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6年,我省化肥、农药使用量均实现负增长,提前实现农业部《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规定的到2020年实现零增长的目标任务。 两年内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过去10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成本年增长都在10%以上,其中化肥、农药投入过量是一https://item.btime.com/02jq4vfeqb426n0mi7r8r0d2sqq
12.农业部:中国农药使用量已连续三年负增长记者21日从中国农业部获悉,中国农药使用量已连续三年负增长,化肥使用量已实现零增长,提前三年实现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2015年以来,农业部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促进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经科学测算,2017年中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农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20171221814897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