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一头连着养殖户的“钱袋子”,可谓“民生刚需”。
2018年以来,受非洲猪瘟和“猪周期”的响应,由于缺乏抗风险能力,行业内关于“农户养猪将被淘汰”的热议不断。而在云南,生猪养猪的主力依然在农村、在农户,加之优势龙头企业的赋能,养殖户也实现了从散养户到农场主的华丽转身。
养殖户转型:从散养户向农场主华丽转身
生猪养殖既是农民的基础产业,也是农民的致富产业。对于家庭养殖的农户而言,生猪价格波动是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近两年国内生猪市场行情低迷,而在走访宣威、陆良等地多个生猪养殖户了解到,养殖户依托“家庭农场”模式,不惧市场波动,仍在排队入场。而这份自信,源于他们的“新身份”——家庭农场主。
近年来,云南省以家庭农场为依托,以生物安全化、适度规模化和设施现代化为抓手,促进生猪养殖产业提质增效。2023年,云南省生猪出栏4626.95万头,较2018年的3850.51万头增长20.16%,生猪产能进一步释放。
家庭农场夯基:责任心+守标准=好成绩
“家庭农场主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如责任心、工作精细度、工匠精神,他们来养猪甚至比企业做得更好。”在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祖训看来,家庭农场不仅是神农集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未来生猪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更是云南生猪养殖业的基石。
据了解,与传统散养模式相比,家庭农场与龙头猪企合作来转移市场风险,专心养猪成为家庭农场主的奋斗目标。
死淘率3%,这是家住宣威市龙谭镇营上村委会的青年养殖户解秀云2023年给自己交出的养殖成绩。解秀云曾是养殖“小白”,在经历“工资低、不稳定、难顾家”的外出务工之苦后,回乡养猪创业,在养猪初期经历上百头病损,在神农集团手把手教养猪后,如今已是养猪能手。
“5%-8%的死淘率,是宣威、陆良家庭农场养猪户的普遍水平。”据神农集团陆良服务部经理曹强介绍,更有一些养猪能手创下2%-3%的好成绩。
“守好企业既定的养殖标准,像养自己孩子一样用心喂养,就能出好成绩。”谈及养殖成绩的秘诀,宣威市兴顺牲畜养殖场负责人杨彪认为。
龙头企业赋能:技术积淀+优质服务=好业绩
云南生猪养殖产业的高效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持续赋能。
自2018年以来,神农集团便开始在育肥阶段发展“公司+家庭农场”模式,为养殖户提供仔猪、饲料、兽药、管理等全要素保障,并通过签订合同和设置透明的代养费,让养殖户在猪价下行时也能心无旁骛地养猪。
“神农特别注重将长期以来所积淀的行业专业技术,赋能到家庭农场模式中。”养殖13500头/批的陆良县小百户镇龙怡养殖场场长何伟认为,双阴优质仔猪保障供应、高出栏存活率、稳定的高品质饲料、高标准生物安全管控水平等是神农集团技术赋能农场的核心优势,也是我们选择与神农合作的初衷。
凭借多年的技术沉淀和优质服务,神农集团“公司+家庭农场”模式持续增量扩围,也为公司业绩提升带来了坚实助力。神农集团此前披露的信息显示,2023年完成150万头生猪出栏,2024年计划出栏250万头,2025年力争出栏350万头。
“目前公司家庭农场代养比例约65%,未来目标为70%-80%。”神农集团董事会秘书蒋宏表示,“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增量扩围将进一步夯实神农集团可持续发展成色,为集团出栏倍增提供坚实保障。(钱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