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阁社区一隅,坐落着这样一片白纱帐,这是文阁乡发展的黑斑蛙仿生态特色养殖基地,若是盛夏前来,将听到蛙声一片,小小黑斑蛙唱出增进农民收入的大民生。
眼下正近清明,蛙苗刚投放不久,许多卵块刚孵化出小蝌蚪,基地负责人张瑜斌一边拨弄水草检查蝌蚪生长情况,一边向记者介绍,黑斑蛙相比牛蛙更具有养殖优势,牛蛙养殖过程中排出的污水会污染水源,而利用稻田养殖的黑斑蛙不但不会污染水源,所用的水甚至十分适宜养鱼。
基地采取的是仿生态养殖模式,在蛙池里种上黑糯谷,实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通过模仿天然生态环境,黑糯谷为黑斑蛙提供庇护,避免鸟类蛇类等天敌侵害,适宜黑斑蛙生长,同时稻田里的黑斑蛙可以吃掉害虫,黑斑蛙的粪便为黑糯谷提供肥料,有利于水稻生长增产。
“眼下蝌蚪刚破壳而出,我们就要用红糖、乳酸菌、芽孢杆菌等混合发酵,撒进水里肥水,更有利青蛙生长。”张瑜斌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也是养殖黑斑蛙的专家,早年在外学习了技术后,了解到市场前景广阔,他便回到家乡,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大学生一起创业,基地发展的同时每年能为村里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
“目前基地有43个蛙池,可以种30亩黑糯谷。”张瑜斌介绍,黑糯谷亩产在350公斤左右,每个蛙池能养殖近3万只黑斑蛙,饲养半年就可以上市,目前基地是订单式销售,基本不愁销路,等到国庆前就进入收购的旺季,届时预计将创造产值100余万元。
近年来,文阁乡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形成黑斑蛙、黄金茶、天麻、刺梨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不断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Edge、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