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李玉成在村里很有名气,2002年,他种植水稻田就有1000亩;现在,李玉成更远近闻名,合作社经营耕地12000亩,带动160户贫困户增收,他成为致富带头人。
种12000亩土地是什么样的场景?“光育苗大棚就180栋,合作社耕地规模大了,分区种植,设立区长,区长负责制,要有奖励机制。”在桦川县悦来镇双兴村,记者参观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理事长,李玉成讲着这些年合作社一点一滴的成长和收获。他告诉记者,合作社是2015年4月由他带领悦来镇双兴村农民成立的,入社成员11户,这几年,合作社资产及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办公用房960平方米、机车厂库棚1400平方米,大型农机具120台套,经营耕地12000亩,合作社总资产达到1500余万元。
合作社怎样才能发展壮大?李玉成说,合作社必须规范运作。在成立时,便及时制定了财务管理及分配、资金管理、农机设备管理等制度,设立机械台账和维修记录,建立健全作业合同,作业档案,并指定专人管理,使合作社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实行“一独立、四统一”的管理方式。
在这个合作社,记者看到了入社成员土地资金明细表,入社成员有三种入社方式,土地、土地折资以及资金。入社成员享受年终分红,而分红多少由合作社的收益情况而定。李玉成说,2017年一户分2800多元,2018年一户分3000多元。
李玉成说,合作社收益有保障,为农产品找到稳定的销路是关键。合作社探索了“基地+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农企对接方式。2017年9月,该合作社与桦川县桦誉粮油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桦川县桦誉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建设年产20万吨生物质能燃料项目。项目达产后,产品销售给多家供热企业,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下一步,在种植生产上,玉成合作社将通过建设有机肥料加工厂,打造“闭环”的农业发展模式,即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生物质燃料业-有机肥料加工业-种植业的发展模式。在订单农业上,合作社将继续以创新、科技、绿色为导向,确保生态大米在经销商、电商平台、展览会等多方面销售渠道上有更广阔的市场。加大桦誉粮油、富桦公司、上海工商联32家超市等域内外企业的订单销售模式。
为了促进品牌推广,合作社依托富桦公司电商平台和桦誉粮油有限公司扩大网络销售规模,做好品牌建设、质量建设、口碑建设,重点打造双兴天稻、桦镇金稻两个重点稻米品牌。而在种植方式上,合作社正在走有机种植之路,采取鱼、鸭、蟹稻共育技术,采用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生态大米,色泽洁白如玉、入口松软馨香。他们期待着好米卖上好价钱。
悦来镇桦树村村民王连发是区长之一,他负责600亩地的管理。“合作社按地力定产,种好了有奖励,我今年得把这地盯紧了,争取拿到奖励。”据悉,该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及生产资料供应等方式全力支持脱贫攻坚。贫困户王德金患有重病,干不了体力活,李玉成将他吸纳到合作社开车,春秋两季赚了8000多元。家里的30亩地流转给合作社,除去保底收入,还享受到6000多元的分红资金。2017年,合作社为双兴村16户贫困户每户分红达到2500元,2018年辐射面外延到附近村屯,增加带动贫困户160户。
说起未来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李玉成有更大的“胃口”:“争取在两年内将全村剩余1.5万亩及邻村的2万亩耕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内,鼓励村民积极带地入社参股,以保证本村及邻村农民的收入持续稳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