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二小和他的合作社中工民生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吕梁山区、罗霄山区、武陵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的地方通过成立扶贫造林合作社,带动村民植绿增收;有的地方将村民整体搬出自然灾害频发的深山,并借助发展生态产业实现脱贫致富;有的地方利用自然禀赋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这一处处变化,正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不断奋进、脱贫攻坚的缩影。

岚县普明镇一家造林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在管护锄草(摄于今年6月)。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一场雪后,白天穿国道入山西吕梁市岚县,背阴处的冰亮晃晃反射着灯光。道路两边的山上,白雪、黄土和寒松颜色交织。以前,春天黄沙扑面是常态,冬季则往往白茫茫或荒秃秃一片。如今,不论近观还是从高空俯瞰,绿色都已成为吕梁山区不可缺少的色调。

岚县东口子村党支部书记郑二小说,曾经,山西的10个深度贫困县,有8个在吕梁山区;如今,东口子这个吕梁的普通小山村,通过“森生财”造林专业合作社发了财、致了富,实现了增收与增绿的双赢。

当选村支书后,郑二小成立造林专业合作社,决心要做出个“一二三”来

郑二小今年46岁,一张国字脸晒得黝黑,面对不熟悉的人说话时,脸会憋得通红。在2016年成立森生财造林专业合作社以前,他搞过很多产业,但都没有赚上钱:养大车,欠了一身债;开饭店,也是不温不火。用他媳妇的话说,可能是“生怕别人吃亏”。

2015年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时,郑二小暗下决心,要做出个“一二三”来。当时,东口子村1112人,有676人属于贫困人口。当上村支书的第二天,郑二小坐在村东头的山上,对着这个村子怔怔地看了一上午。

村子没变,山也还是那座山。吕梁山多为黄土丘陵山,沟壑纵横、峁梁交错。黄土以粉砂颗粒为主,孔隙大、土质疏松,极易溶解和冲蚀。从地貌看,如果山西境内的太行山像一位肌肉遒劲的壮汉,吕梁山则如一位皮肤皱弛、长满岁月斑痕的老者。此外,水土流失也使得吕梁山土壤肥力普遍较低,“碎地”多、坡耕地多,农业机械难有用武之地。离县城远的山里,农产品售价比靠近县城的地方价格低,但是农业生产成本却比后者高。

思忖一上午的郑二小,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先把村里400多亩油松苗卖掉。

东口子村当时的情况,是整个岚县的缩影。2016年时,岚县号称华北最大的油松育苗基地,由于供过于求,油松苗价格极低。一方面是卖不出的油松苗,一方面是没活干的贫困户,森生财造林专业合作社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成立的,当时吸纳了19户贫困户。但把油松苗种到地里是个难题——当时种树绿化需要林业规划、专业绿化公司通过招标承接,村民们一没资质、二没技术,怎么干?

为此,岚县县委书记高奇英多次调度开会,县长乔云跑了多次省林业厅,最后承接单位由绿化公司改为由80%以上贫困户组成的合作社。由此,在岚县,脱贫攻坚和造林绿化同步展开。“要脱贫,也要生态;既要卖苗,也要增收。这是主动变革,也是形势倒逼。”高奇英回忆。

绿满吕梁山。孙涛摄(人民视觉)

合作社已承接7000亩绿化任务,人均增收5000多元

政策的支持,让造林合作社迅速发展:一年内,岚县有102家造林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今,作为最早一批成立的合作社,森生财造林专业合作社已承接了近7000亩的绿化任务。

“手头有活干、家门口能增收,辛苦点儿也值得。”闫凤明年龄比郑二小大,却打心底佩服这个村支书。闫凤明是典型的贫困户,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学,还有带病的双亲要赡养,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当初,郑二小让他加入合作社,他两手一挥:“我顾不上,还得给爹妈做饭呢!”当闫凤明看到入社有奔头再找过来时,郑二小二话没说答应了:“给你留着位子呢!”

今年夏天,记者曾跟着他们上山造林。他们承揽了500亩荒坡绿化任务,但这里坡陡、山硬,三轮车在“突突”声中,走了好久才到半山腰。剩下的陡峭山路,三轮车也“不敢”上:前面坐上3个人,后面的厢里也不敢放多少油松苗——放多了,就怕往后翻。由于多数林地山高坡陡,浇水成了难题:拉管道上来不现实,三轮也拉不上来,只能人扛。

“辛苦归辛苦,但多劳多得,放以前,工作还找不到呢。”闫凤明说,“起初男劳力一天100元,后来涨到了150元。这几年,每年也跟着能挣个两万多。”一旁的郑二小接过话说,“闫凤明能吃苦、又会干,别人一天打150个坑,他能打200个。”

在森生财造林专业合作社,社员近几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如今,在山西省林业部门和吕梁市指导下,岚县给生态扶贫赋予了更多内涵:除了造林务工收入,还有管护、经济林提质增效、退耕还林奖补等内容。岚县的合作社造林探索,很快被吕梁全市推广。2017年,全国林业观摩会在吕梁召开;2018年,吕梁生态扶贫做法在全国推广。

岚县会里村造林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摄于2017年5月)。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周边山上越来越绿,郑二小的目光也看得更远了

今年,岚县开始推行“林长制”,护林的责任压得更实了。但护林带来的增收毕竟有限,对此,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云龙说,“要在继续保持植绿增绿耐力、提升造林护林能力的基础上,挖掘林草富民潜力。”

“要么不干,要么就干好。”耿直的郑二小,说话语速很慢,做事却很扎实。2016年,东口子整村脱贫。周边山上越来越绿,郑二小的目光也看得更远了。郑二小带人去内蒙古考察了“大果沙棘”,回来后决定将沙棘苗作为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方向。

县长乔云很支持,并打算以此为契机在岚县大力发展沙棘产业:“岚县仅野生沙棘林就有20万亩左右,如果能把沙棘产业和生态扶贫相结合,从沙棘苗选育到栽植管护、再到后续深加工,让沙棘产业在岚县落地生根,就能带动村民持续增收。”现在,在岚县,造林合作社植绿时会主动将沙棘等经济林和生态林混种。去年,森生财造林专业合作社就在周边新增1.3万亩沙棘基地,建起沙棘苗基地、沙棘冷库,同时引入一家沙棘制品公司,直接带动460人持续增收。

如今,当地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岚县有个郑二小,合作造林搞得好。一二三产要融合,沙棘产业为主导。规范提升闯新路,绿水青山宝中宝。”

“这几年,吕梁市成立1301个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50万贫困人口通过生态扶贫得以增收。通过生态扶贫造林427万亩,退耕还林209万亩,森林覆盖率以每年1个百分点递增,2019年达到27.6%。与此同时,吕梁境内年输入黄河泥沙量减少700多万吨,降水量年均增加81.8毫米,实现了脱贫增收、造林增绿的双赢。”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梁市委书记李正印说。

小档案

吕梁山区

广义的吕梁山是纵贯山西省西部的山脉,在山西省境内延伸400余公里,多见黄土丘陵区。吕梁市地处吕梁山脉中段,是革命老区,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2%,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脆弱区。

据统计,过去吕梁山区年输入黄河泥沙占山西省入黄泥沙量的八成以上。

因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吕梁山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近年来,吕梁市不断探索生态扶贫模式,连续4年实施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经济林提质增效“三个100万亩”,完成造林427万亩、退耕还林209万亩。

THE END
1.问:供销合作社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哪三种方式?/综合政务(一)出资创办方式。指领办主体作为发起人之一,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入股参办方式。指领办主体入股已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单位。 (三)服务带动方式。指领办主体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但利用自身经营服务资源,通过提供生产托管、产品购销、品牌培育、项目咨询、财务管理、政务代办、教育http://www.enping.gov.cn/hdjl/ywzsk/z/content/post_3205720.html
2.合作社最新政策引领农业合作发展新篇章,共创乡村振兴新篇章合作社最新政策出台,引领农业合作发展新篇章。政策鼓励农民组建合作社,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政策强调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和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http://10g.hzdsmachine.com/post/766.html
3.最新合作社法,农业合作事业发展的法律基石技术交流最新合作社法的实施,提高了农业合作社的抗风险能力,法律的规定使得农业合作社在面临市场风险、自然灾害等挑战时,能够更好地应对,保障其稳定发展。 最新合作社法是推动农业合作事业发展的法律基石,该法律的实施,规范了农业合作社的运作,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合作事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了农业合作社的抗风险能力,相信http://zjcbkj.cn/post/6088.html
4.农民专业合作社新时代农业的发展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由一群具有共同利益和职业特性的农民组成的经济组织,它们通过合营、共享资源等方式,共同参与农业生产和服务活动。这种形式的合作体现了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强调的是成员间的相互依赖与协作。 历史沿革 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概念并非突然出现,它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间段内对传统家庭式农业https://www.3svb9bc3.cn/ke-pu-dong-tai/333848.html
5.深度解析,成立农业合作社全攻略——注册资金与必备条件一览无遗4、【法律分析】:成立合作社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拥有五名以上符合相关法律条款的成员;(二)制定符合法律规定的章程;(三)建立符合法律规定的组织机构;(四)拥有合法、符合行政法规的名称和章程确定的住所;(五)成员出资符合章程规定。 5、注册农业合作社的条件:需有五名以上符合法律规定的成员,制定符合法律要求的章程,http://www.szwangluo.com/9aEc8aB05E6B.html
6.在农村多少亩地能成立合作社?需要多少钱呢?一、多少亩地能成立合作社 1、专业合作社没有经营规模上的限制,一般成立专业合作社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成立合作社必须有5名或者是5名以上的成员;合作社成员的身份是农村户口或者是城市下岗待业的身份;合作社成员必须是出于自己的意愿。 2、专业合作社发起的程序包括筹备发起;制定合作社章程;推荐理事会、监事会候选人名单https://m.nongjiao.com/news/read-3038.html
7.几亩地能成立合作社?只要你满足了成立合作社的其他条件,就可以成立农业合作社,至于土地的亩数,则根据自己的实际生产需求去规划即可。 几亩地能成立合作社? 根据我国的合作社相关法律政策,成立合作社对于土地是没有面积和亩数限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https://m.64365.com/tuwen/aaakwqo/
8.合作社合作协议书15篇乙方用于投资入股的土地位于xx村xx组,面积为xxx 亩(以实际核定面积为准),土地四抵界址以乡政府、村委会最终确定的红线为准。 土地主要用于茗洋阁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种植。 四、乙方分红的标准及结算方式 1.经双方协商,乙方入股按下列标准分红: 农民入股的土地越多分红就越高;合作社生产种植五年内没有任何分红;五年https://www.wenshubang.com/xieyishu/1968398.html
9.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元年,收好了这23个典型乡村振兴案例!探索“政府搭台、文创撬动、公益助推、旅游合作社联动”的发展机制。争取187亩国有建设用地指标,盘活集体建设用地和闲置宅基地,为明月村“引凤入巢”提供“启动器”。成立农旅融合项目工作推进组,采用招才引智政策,吸引100余位知名艺术家和非遗传承人入驻,引进规划、策划、运营等经营人才,为明月村发展提供“孵化器”。https://www.jiuhe169.cn/h-nd-1168.html
10.烟台:千亩撂荒地改良获重生村民种出有机旱稻3年前,撂荒数年的地里干草层近半米;3年后,改良后的撂荒地上种出有机旱稻。27日,在烟台市福山区仉村周村,卓良水稻专业合作社种植的800多亩有机旱稻迎来收获季节,堆满卡车的稻谷无声地宣布:千亩撂荒地重生了。干了件不可能的事:撂荒地里种旱稻负责田间管理的合作社理事周坚介绍,2014年合作社成立后,将目标定为种http://3g.sdchina.com/show/395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