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赋能,深化先行先试——安徽省农科院与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太和县共建纪实

自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开展以来,安徽省农科院、太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成立由双方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共建领导小组,签订共建协议,制定共建方案,建立“领导小组+工作专班+专业团队”工作制度,制定共建任务清单,实现清单化闭环式运行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工作保障机制和宣传推广机制等四项工作机制。通过先行县共建,实现科技、人才、政策等资源统筹,形成了强力支撑。在部科教司发布的2022年共建工作评估结果中,安徽省农科院名列对口技术单位第二名;主要共建单位太和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形成了系统推进的典型共建模式,实现农业科技赋能,农业科技贡献率显著提升,县域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目前,太和县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9%、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8%、秸秆综合利用率96.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6%以上,粮食产量突破100万吨,农业科技贡献率持续提升。

构建“1+1+1+N”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推广模式,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

开展技术短板攻关,解决一批产业发展制约难题

小麦、玉米、薯类、食药用菌、中药材和大豆等6个产业专家团队联合太和县推广团队及新型经营主体,梳理出各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抗穗发芽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耐密抗锈玉米品种、大豆耐逆栽培、食药用菌新型设施栽培、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等关键技术短板20余项,组织开展品种筛选、抗逆鉴定、栽培模式创新等科技攻关。选育或筛选出抗赤霉病小麦、耐密抗锈病玉米等新品种21个,研制出轻简化病虫害综合防控、脱毒种薯种苗快速繁育等关键技术16项。编写了《太和县主导(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制约难题及解决方案》并印发给广大农技人员和经营主体。展示推广皖垦麦22、庐玉9105、皖豆37、皖垦麦22、中薯早34等优良新品种,集成示范大豆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大豆“一拌一封一喷”轻简化病虫害综合防控、脱毒种薯种苗快速繁育等新技术,有力地促进了产业技术提档升级。

建立成果展示基地,组织一批专家蹲点服务

围绕6大主导和特色产业,建成成果示范展示基地20余个,其中千亩片3个,示范面积12000余亩,辐射点60余个,辐射面积100余万亩。省农科院除选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5个岗站和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14个岗位专家外,还选派科技特派员32人,驻点300余人次,为150余家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品种结构调整、高效绿色种养、保鲜加工等技术服务。两年来,专家累计试验示范大豆、玉米、小麦、菊花、食用菌等新品种120个,筛选并推广荃麦725、皖豆37、庐玉9105等新品种26个,推广马铃薯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等20余项,示范提供新装备20余台套、新模式20个。通过服务,创建了省厅批准的长三角示范基地14家,其中省级基地7家。

推动智慧农业建设,打造一批智慧化信息化产业基地

一是建设四情监测自动化体系1套:整合全县四情监测点12个,建成了四情自动化监测体系,有效提升了基地智慧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二是建设智慧农业园3个: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双浮镇双兴村建设智慧农业试验园2000亩;在旧县镇淙祥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1230亩,在恒进公司新建了100亩水肥一体化智能装备。三是建设省级数字化工厂4个: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冠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太和县高欣牧业有限公司获得3个省级数字工厂称号;指导安徽省百麓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特色珍稀食药用菌种植智慧方舱(智能菇房)270个。四是建设省级物联网示范点5个:安徽金皖泰面粉有限公司、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冠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太和县高欣牧业有限公司、安徽紫山淀粉有限公司5个获得省级物联网示范点称号。

整合院地创新资源,建设一批高端公共平台

一是建成了“一院二园三基地四中心”。一院:省农科院皖北研究院;二园:太和智慧农业试验园、乡村振兴农产品物流园;三基地:主导产业示范基地、职业教育基地、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基地;四中心:农业综合信息中心、农产品展示中心、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作物种苗快繁中心。其中,作物快繁中心建立了甘薯、马铃薯、草莓、生姜、薄荷等作物的脱毒种苗繁育体系,并实现产业化生产,甘薯、草莓等脱毒试管苗原原种已在皖北地区广泛应用。2023年,脱毒种苗繁育中心共接待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国家马铃薯、甘薯首席科学家、长三角食药用菌联盟代表,及阜阳市职业农民等共计1300余人次前来指导和参观学习。农业综合信息中心实现全县种植作物全覆盖,开展商情苗情气象等服务;农产品展示中心覆盖太和县主要农产品和精品农产品,2023年接待参观人数达3000余人次。二是建立研发基地、专家服务站、实(试)验站点等实体平台27个,其中,技术创新中心3个,食(药)用菌产业创新基地1个,博士工作站5个、科技小院5个等。

服务企业高质发展,壮大一批新型经营主体

帮助安徽弘腾药业有限公司、悦康药业集团安徽天然制药有限公司等地方龙头企业,开展丹参、菊花、薄荷等药材引进与生产示范,解决了优势品种缺乏问题,促进了中药材产业发展。通过研发平台共建、品牌打造、精准服务等方式,培育和带动了以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经营主体150余家,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8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65家171个产品,绿色食品59家105个产品,有机食品2家。太和县“李兴桔梗”“太和香椿”获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安徽金皖泰面粉有限公司的“金皖泰”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入选“皖美品牌”企业品牌;安徽省百麓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佳康食品有限公司入选“皖美品牌”产品品牌。截至目前,全县共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个,建有龙头企业7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9家。

指导服务乡村振兴,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组织小麦、玉米、食药用菌、大豆等专家团队,围绕农业投入品科学施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顺利启动了2023年度20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的规划建设等工作,完成2022年度14个美丽乡村的建设任务、94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环境整治的建设任务。太和县双浮镇刘老桥村、旧县镇张槐村获省和美乡村精品村称号,其中双浮镇刘老桥村积极推进农文旅综合发展,2022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赵集乡东成村积极打造好特新美丽乡村特色,2022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截至目前,该县赵集乡东成村、马集镇岗集村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一批徐淙祥式专业人才队伍

出台了《加强乡村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实施乡村企业家能力提升计划、实施专业技术人才下乡创新创业计划、实施乡土人才回引计划等“三项计划”。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投资3亿元建成容纳7500人规模的职业教育基地,教育基础设施再上新平台。大力是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工作,开展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和经营创业能力培训等38场次,培训农技人员346人、各类实用技术人才322人、高素质农民1400多人,农民满意率99%以上。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淙祥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该合作社多年来与安徽省农科院玉米、小麦、大豆等团队合作,多年来屡屡创下小麦、玉米、大豆的安徽省单产纪录还积极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2022年6月27日,徐淙祥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鼓励他“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2023年3月4日,总书记牵挂的种粮人徐淙祥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陈金良获得2023年度“全国十佳农民”荣誉称号。

THE END
1.安徽农业科学官网,欢迎光临安徽农业科学杂志社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1 2 稿件查询: 最新公告| 《安徽农业科学》开通线上期刊订购 《安徽农业科学》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 《安徽农业科学》开通线上期刊订购 《安徽农业科学》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 2024年23期 https://www.ahnykx.com/
2.安徽:19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结硕果记者日前获悉:2024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组织协同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单位,共同实施省财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9项。 截至目前,建设成果转化基地16个,基地核心区面积达4915亩;通过转化应用“四新”(即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成果,转化直接收益572.5万元;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zY3ODE0MQ==&mid=2654748134&idx=6&sn=b5aa5d181f7c8bb1333ade219ecc3584&chksm=8107d9687212cb89ebb0c40195b70bd437e499d3f59d44c9426812e07df7c4f969c5416d4c46&scene=27
3.工作进展2024-07-18 省农业农村厅召开省农业减灾救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暨秋粮生产专题会 2024-07-08 安徽:“技防”“人防”齐发力 多措并举保秋粮 2024-06-05 全省小麦收获进入尾声 2024-05-30 抢收忙,早归仓 2024-05-30 我省主产区小麦全面开镰 2024-05-23 守好小麦丰收的最后一道防线 2024-05-21 坚决https://nync.ah.gov.cn/yzzyls/gzjz/index.html
4.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产业处http://cyc.aaas.org.cn/
5.安徽科技学院搭建平台助推区域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安徽科技学院搭建平台 助推区域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蚌埠市农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蚌埠市淮上区五禾丰宾馆举行。本次会议由蚌埠市农学会主办,安徽科技学院和蚌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承办,100余名学会代表围绕“助推区域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进行了研讨交流。安徽科技学院党委书记蒋德勤和蚌埠市科协副主席王建斌出席开幕式https://www.ahyouth.com/news/20180820/1353811.shtml
6.安徽紫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紫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东区,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1680万元,是一家从事淀粉精深加工、贸易、科研和综合利用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同时与江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开展合作,成立“安徽省淀粉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https://wx2f26cc4e53969306-miniapp.nodetech-inc.com/company/4191
7.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agrisearch,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联盟,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农科发现,农业大数据,农科联盟,农业文献传递,农业科技文献http://www.agrisearch.cn/
8.安徽农业大学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条科研平台是学校科技创新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规范学校科研平台的运行管理,促进学校科研平台的有序建设和健康发展,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安徽省工程http://kjc.ahau.edu.cn/info/1013/2082.htm
9.乡创(安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核心业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产业运营 愿景国内领先的乡村振兴科技孵化与产业运营机构 技术手段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 乡创(安徽)致力于在每个县乡建立一个乡村振兴科技孵化与产业运营中心,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统一服务机构和窗口,在每个乡村振兴示范区(村)建立一个服务平台(乡创空间)。乡创拥有“http://www.xcah.net/
10.关于做好2024请各地各单位高度重视,早部署、早行动,按照有关规划和2024-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储备指南 ( 附件 1-11) ,指导市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和项目单位通过农业农村投资项目管理平台(https://acpmp.agri.cn)逐级开展项目储备工作,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省级储备库(部派出机构、直属单位项目以及中央直http://www.czzht.com/index.php?c=content&a=show&id=5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