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科技哨”建到田垄边首页头条

瞄准农业科技下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从去年担任明光市蔬菜产业联盟首席专家以来,徐文娟率领团队,围绕当地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从新品种引进、绿色防控、蔬菜标准园创建到高效种植模式推广,为当地的蔬菜产业发展开出了一系列“对症良方”。在她的指导下,当地一个合作社主打产品辣椒成功申报“绿色食品”,产值效益提升了20%至30%。

传统农科推广模式的人员老化、知识陈旧等问题,直接导致技术研发与推广严重脱节。安徽农业大学校长程备久表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对于农业类大学来说,关键是要探索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解决好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自2012年4月起,安农大依据全省不同类型农业生态环境的特征,先后在全省规划、布局、建设了8个区域性的农业综合试验站。依托这些试验站,再延伸出不同的产业联盟。其中金寨县作为革命老区,是该校重点扶贫地区。在金寨县,记者看到了由各行业专家领衔重点组建的茶叶、高山有机稻、生态养殖等10个农业主导产业联盟。当地农民把产业联盟形象地称作“科技哨”,让高校教授和农民实现了稳定的零距离接触。

产学研合作从“游击战”转向“阵地战”

金寨县农民宋永堂,几年前从北京回乡创业当起了“猪倌”。

由于不合理的养殖方法,导致猪肉品质不出众,销路很难打开。雪上加霜的是遇上“仔猪白痢”暴发,成批的黑猪倒下,每头猪平均亏损600元。他在心生放弃之际,经人介绍,找到了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求助。李福宝教授及时援手,养猪场暂时保住了。但是这件事不仅没有让李福宝宽下心来,反而引发了他的深思:无论是高校还是地方,每年都有送农业科技下乡的活动,为何农民还会遇到这样的难题?

他和同事们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没有把科技送到位。于是,李福宝又主动和宋永堂联系,在金寨建立起生态养殖产业联盟。“教授们带着学生隔三差五就会到养殖场里查看情况,甚至把课堂设在猪圈里。”宋永堂说。现在,他的养殖场已经完全实现了生态养殖:猪仔出生后,圈养至两三个月大,白天放养到山林间,晚上再召集回猪圈。猪的体质得到改善,仔猪死亡率从原先每胎必死一两头,到现在十四五头中死一两头。猪肉的品质也大大提升:当普遍市价还是20元一斤的时候,这里的皖南黑猪已经在北京市场上卖到了96元一斤。

李福宝只是安农大众多农业科技推广教师中的一员,他们将“科技哨”打造成农业科技与生产一线的中枢。安农大是全国首批10个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高校之一,该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张承祥认为,这种模式区别于以往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将学校发展目标与地方政府推进农业现代化目标融为一体,能够形成共商共建共享共管的长效机制,将“游击战”式的扶贫转为持久的“阵地战”。

传统“单一服务”发展为“全产业链”

高山有机米是金寨县的特色产业,以前的技术服务主要靠当地农技人员,技术偏单一。该县大畈村海拔600米以上,有水田1600多亩,过去基本都是产量低的冷浸田,抛荒严重。

成立高山有机稻产业联盟后,安农大选派4名专家,金寨县选出6名专家,组成专家组,从生产、管理到加工、销售,提供全产业链服务。2013年、2014年金寨县两个高山有机米基地遭遇严重的病虫害,差点颗粒无收。专家组为此制定了整套预防病虫害措施,定期进行观察,病虫害现象得到有效控制。随即,专家组开始推行全程机械化,2015年在该县大畈村建立了育秧工厂,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每亩降低成本100多元。2014年每亩综合效益增加了500元,2015年增加1000元,这让经营主体们尝到了甜头,干劲十足。经过近5年的攻关克难,高山有机稻产业“起死回生”。

“以前产业发展没有规划,出了问题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专家组组长丁克坚告诉记者,“现在土专家洋专家结合,绑在一起干,发挥了各自的特长,形成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样的推广模式才有生命力。”

目前,安徽农业大学已在安徽全省共组建73个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联盟,派出350多位专家教授,扶持了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茶叶、食用菌、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打造了岳西茭白、砀山酥梨、亳州药材等一大批品牌产业,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砥砺奋进的五年:多点发力绿色发展闯新路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创新跃上新平台

砥砺奋进的五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以行动兑现承诺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脱贫攻坚成为最大民生工程

砥砺奋进的五年:“五大制造”加快建设制造强省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省力推“全创改”争当“领头羊”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新兴工业大省地位基本确立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省旅游业迈进全国第一方阵

砥砺奋进的五年: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安徽路径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省立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构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文化产业聚力转型强筋骨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撬动跨越发展的新“杠杆”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省5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逾600亿美元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转变发展方式农业阔步迈向现代化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棚改提速“蜗居”变“安居”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深化医改提升群众获得感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加快民生工程步伐助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

砥砺奋进的五年: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驱动经济转型新引擎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省城镇新增就业332.4万人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高新技术企业成为转型发展的主力军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徽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发展赶超势头明显

THE END
1.安徽农业科学官网,欢迎光临安徽农业科学杂志社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1 2 稿件查询: 最新公告| 《安徽农业科学》开通线上期刊订购 《安徽农业科学》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 《安徽农业科学》开通线上期刊订购 《安徽农业科学》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 2024年23期 https://www.ahnykx.com/
2.安徽:19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结硕果记者日前获悉:2024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组织协同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单位,共同实施省财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9项。 截至目前,建设成果转化基地16个,基地核心区面积达4915亩;通过转化应用“四新”(即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成果,转化直接收益572.5万元;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zY3ODE0MQ==&mid=2654748134&idx=6&sn=b5aa5d181f7c8bb1333ade219ecc3584&chksm=8107d9687212cb89ebb0c40195b70bd437e499d3f59d44c9426812e07df7c4f969c5416d4c46&scene=27
3.工作进展2024-07-18 省农业农村厅召开省农业减灾救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暨秋粮生产专题会 2024-07-08 安徽:“技防”“人防”齐发力 多措并举保秋粮 2024-06-05 全省小麦收获进入尾声 2024-05-30 抢收忙,早归仓 2024-05-30 我省主产区小麦全面开镰 2024-05-23 守好小麦丰收的最后一道防线 2024-05-21 坚决https://nync.ah.gov.cn/yzzyls/gzjz/index.html
4.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产业处http://cyc.aaas.org.cn/
5.安徽科技学院搭建平台助推区域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安徽科技学院搭建平台 助推区域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蚌埠市农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蚌埠市淮上区五禾丰宾馆举行。本次会议由蚌埠市农学会主办,安徽科技学院和蚌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承办,100余名学会代表围绕“助推区域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进行了研讨交流。安徽科技学院党委书记蒋德勤和蚌埠市科协副主席王建斌出席开幕式https://www.ahyouth.com/news/20180820/1353811.shtml
6.安徽紫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紫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东区,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1680万元,是一家从事淀粉精深加工、贸易、科研和综合利用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同时与江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开展合作,成立“安徽省淀粉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https://wx2f26cc4e53969306-miniapp.nodetech-inc.com/company/4191
7.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agrisearch,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联盟,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农科发现,农业大数据,农科联盟,农业文献传递,农业科技文献http://www.agrisearch.cn/
8.安徽农业大学科研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条科研平台是学校科技创新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规范学校科研平台的运行管理,促进学校科研平台的有序建设和健康发展,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安徽省工程http://kjc.ahau.edu.cn/info/1013/2082.htm
9.乡创(安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核心业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产业运营 愿景国内领先的乡村振兴科技孵化与产业运营机构 技术手段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 乡创(安徽)致力于在每个县乡建立一个乡村振兴科技孵化与产业运营中心,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统一服务机构和窗口,在每个乡村振兴示范区(村)建立一个服务平台(乡创空间)。乡创拥有“http://www.xcah.net/
10.关于做好2024请各地各单位高度重视,早部署、早行动,按照有关规划和2024-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储备指南 ( 附件 1-11) ,指导市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和项目单位通过农业农村投资项目管理平台(https://acpmp.agri.cn)逐级开展项目储备工作,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省级储备库(部派出机构、直属单位项目以及中央直http://www.czzht.com/index.php?c=content&a=show&id=5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