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动画新创作,传承传统艺术之美——浅析《中国奇谭》创作和传播新思路理论学术

摘要: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哔哩哔哩制作的国产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一经2023年元旦上线就收获超高热度。凭借精湛的画面、丰富的情节和对主题的敏锐把握赢得好评,其中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运用让人眼前一亮。作为国漫新“黑马”,《中国奇谭》的“出圈”引发人思考,如何将传统艺术融入动画,表达文化内涵?新媒体时代下《中国奇谭》的传播方式有哪些创新?本文将从《中国奇谭》的创作以及传播两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其对于中国动画创新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动画;传统文化;融合;传播;新媒体

一、研究背景

(一)中国动画发展历史

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从传统走向创新的过程。第一部动画片是《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2),由中国动画“开山鼻祖”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摄制。从1926年的《大闹画室》到1942年的《铁扇公主》,这一时期的动画普遍具有时代特性的抗争精神[1]。随着新中国成立,政治经济百废待兴,国家鼓励文化发展,动画也具备了一定的政治色彩,且苏联动画政策影响,尚未形成中国风格体系。直到1956年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创作才打破了中国动画单一模仿的时代[2]。

随着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成立,中国动画迎来“黄金时代”。在1957到1978年间,大量的优秀动画作品涌现,如《小蝌蚪找妈妈》(1960)、《大闹天空》(1962)、《哪吒闹海》(1979)等,且多以短片为主,注重对于民族艺术的运用。动画中涵盖了中国水墨画、皮影戏、剪纸、木偶等中国传统的艺术体裁,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特色,也逐渐形成了能与世界“萨格勒布学派”相比肩的“中国动画学派”。

改革开放后,日美商业动画进入中国,占据了国内动画市场的发展空间。市场经济的转变促进了民营、合资动画企业的发展,中国动画开始向商业动画转型,但由于缺乏群众基础,商业动画发展受限[3],中国动画进入了低潮期。

直到2015年,田晓鹏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线,以精湛的三维动画技术,融合传统中国元素进行传统题材的现代化改编收获好评[4],中国动画呈现回暖之势。《大鱼海棠》(2016)、《白蛇:缘起》(2019)、《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姜子牙》(2020)等影院商业动画为市场注入活力。

(二)现状分析

进入全媒体时代,随着大众媒介的发展,动画的传播途径不断拓宽,受众群体随之增多,受众对于动画题材的包容性增强,创作者们对于现实生活也有了更加深入的探索。

2022年是中国动画百年节点,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美影厂)和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联合出品,2023初在B站上线的国漫新晋黑马《中国奇谭》火速“出圈”。B站播放量就超过2.5亿,追番人数超555.9万,B站评分9.9,豆瓣评分8.8。该剧集以“妖”作为主题,讲述了8个风格独特的故事。描述小猪妖“打工”故事的《小妖怪的夏天》、水墨画风的志怪奇谈《鹅鹅鹅》、表达个体成长对于“自我认同”思考的《小林》、讲述文化更迭的《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独特剪纸艺术动画《小满》、想象未来世界的《玉兔》、表达怀旧主题的《小卖部》和展现飞越时空的爱情《飞鸟与鱼》。其中有从传统故事取材,也有别出新意的原创故事。表现手法多运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剪纸艺术、定格动画拍摄、中国水墨画风等,内容题材体现了对社会现实文化的观察和思考,对于“中国动画学派”的新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动画作品《中国奇谭》的创作以及传播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中国奇谭》意欲表达的文化内涵和对于中国动画创新发展的意义。

二、创作的多元化

由8个独立的动画短片各自独立进行叙事,《中国奇谭》由不同导演进行制作。整个短篇集在叙事题材、表现手法、情感内核上呈现多元化。

(一)叙事题材不同——现代观念与古代故事框架的相互融合

《中国奇谭》故事叙事题材跨度大,有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改编而来的作品,也有聚焦当下,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围绕“妖”“奇谭”,呈现出古与今的结合、奇幻与现实的重组,是现代观念与古代故事框架的相互融合,表达现代社会内涵,顺应当下的审美主体的需求。其中,以《西游记》为背景的《小妖怪的夏天》将主角“平民化”,写小猪妖的“打工人生”,小猪妖被上级责骂、熬夜加班等细节真实反映了职场现状,引起无数现实“打工人”的共鸣。语言口语化、适度“玩梗”更贴近生活。情节上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尤其在小猪妖回家与家人相聚的场景中,和妈妈的日常对话内容使观众有“代入感”。

(二)表现手法不同——现代技术在中式美术风格中的创新应用

美影厂作为中国动画巅峰时期的主要参与者,拥有着悠久的动画艺术积淀。《中国奇谭》根植于美影厂对于传统美术风格的传承,并不断汲取“中国动画学派”的内涵,将独特的中式美术、民族艺术和民族乐器等与现代制作动画手法相结合。

体现在《小妖怪的夏天》的山水画场景、《鹅鹅鹅》里的中国山水画、用中国空灵山水风表现三维动画的《林林》、三渲二式的《小卖部》和《飞鸟与鱼》以及纯手工制作和现代拍摄灯光技术结合的剪纸动画《小满》和定格动画《玉兔》。

第二集《林林》在艺术和技术的融合上表现突出。整体采用三维定格动画形式,大片的场景描写使用中国传统美术水墨画,抛去“纯写实”的表演化风格,将水墨融于故事之中,表达中国艺术的内敛、沉静的特点。制作组为了突出中国画中强调的人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对每一帧的画面人物的光影、轮廓和场景空间的呈现上都基于中国画风格进行调整,最后表达中国传统水墨风格的独特意境。

《小妖怪的夏天》也继承了中国水墨艺术风格,制作组在整部片的写实和写意中做出了多方考量。加入了光影、大透视等西方绘画更注重的元素,同时保留国风山水画的特点,形成巧妙融合。

(三)情感内核不同——人生哲学的艺术性表达

“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叙事手法,意为在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白”中的“白”字面意思是留有空白,在书画艺术中的体现就是笔墨不及处[5]。这一叙事手法在《中国奇谭》有不少体现。

第二集《鹅鹅鹅》用奇幻、夸张的手法表现画面,却将解释的文字精简,让观众能够直接感受故事。最后耳环化成鹅飞走的画面突出问题的“留白”,而“鹅”的形象和结局引发不少人的讨论。第三集《林林》以人狼隔着河流的对视结束,将结局“留白”。《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表达了乡土眷恋,从文化交替的角度体现了社会变迁。结局乡村巴士将村里的神仙、王孩儿一并带走,开往未知的前方……通过艺术的叙事手法,抛出对社会、个体的思考,引发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探讨,《中国奇谭》对于人生哲学进行了新表达。

三、传播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播媒介的多样化无疑是影视行业不断变革和深化的目标。《中国奇谭》的火爆是内容和传播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传播媒介多样化

同时,在B站追剧专栏下设置了《中国奇谭》幕后花絮,包含导演采访、动画创作过程和内容含义,借此增进观众对动画的理解。分集《鹅鹅鹅》导演胡睿在采访时透露,动画中主人翁之一“狐狸公子”的腿受伤细节,是对动画《天书奇谭》中人物形象“阿怪”的致敬。

而除了新媒体平台,《中国奇谭》在传统媒体渠道也进行了传播。3月9日,在CCTV-6台节目《中国电影报道》的“蓝羽会客厅”两会特别策划——“对话春天”中,上影集团董事长王建与主持人蓝羽共同探讨,讲述了《中国奇谭》动画中传统与现代元素的“碰撞”之美,同时透露了现阶段已经在筹备《中国奇谭》第二季的消息。

无论是传统媒体平台还是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中国奇谭》传播信息的同时,也给观众提供了自由讨论的平台空间,鼓励观众创造话题,促进了人际传播和二次传播的效果。

(二)二创互动

二次创作即为使用了已有著作物的文字、图像、影片、音乐等其他艺术作品,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其中的影视类二创作品兼具了用户生产以及创作的形式,可分为影视长拆短、影视解说、影视混剪、影视改编等形式,在短视频领域拥有一定的流量利益体[6]。

B站作为UGC平台,对二创作品始终保持着开放的态度。在电影分区设立了影评、电影解说、影视混剪等专属频道供用户订阅,订阅人数分别为94.5万、69.7万、39.9万。由2021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53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4.1%的受访者会在观影后,再看二创视频,31.9%的受访者会看到二创视频后,再去看原片。基于庞大的受众群体,B站和影视作品、二创与原创作品能够相互受益。

以B站up主“天师道的白山正”为例,在《中国奇谭》上线的一个半月间,他创作了12个《中国奇谭》分集故事解说、完结总评、导演专访等视频,视频播放量最高达571.7万,创造了他的最高视频播放量。同时他也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随后的视频里,他邀请到《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进行线上采访,并于2023年2月23日参加了《中国奇谭》的北京研讨会。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古通今,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为动画的创作提供了文化根基。在“中国动画百年”的这个节点,《中国奇谭》的诞生是巧合也是机遇。传承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艺作品的发展和传播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动画的发展在新媒体时代呈现多元化,无论是对于民族宏大叙事的探讨,还是对于个体情感的抒发,新一代的艺术创造者们正以一种创新视角看待传统文化,不断激发其中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李兴,江渡.回望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发展热潮[J].人民论坛,2019,649(31):138-139.

[2][3]王玉秋.中国动画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研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22,36(06):60-62+74.

[4]游宇.中国动画40年:理想的声音与艰难的历程[J].电影艺术,2018(06):26-33.

[5]薛海莹.影视作品画面中“留白”艺术的魅力[J].戏剧之家,2023,453(09):169-171.

[6]吴依依.影视类二次创作短视频的困境与出路探究[J].采写编,2023,199(02):153-155.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郭楚妤王颢静冯卓文)

THE END
1.《中国奇谭》之《鹅鹅鹅》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中国奇谭)剧评这两天有一部在B站刚刚上线的系列动画片《中国奇谭》突然火了。这部动画由曾经大名鼎鼎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目前仅更新了两集。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质量确实不错,但很多人则反映第二集《鹅鹅鹅》,从画风到故事再到主题,都有点过于另类且晦涩了。 《鹅鹅鹅》我是昨晚看的,结果看完后多少有点懵逼。读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865506/
2.中国奇谭鹅鹅鹅什么意思中国奇谭鹅鹅鹅讲的是什么娱乐频道中国奇谭鹅鹅鹅什么意思 鹅鹅鹅是中国奇谭中的第二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来源于《续齐谐记》中的《阳羡书生》,画风方面非常的诡异,故事很荒诞。 鹅鹅鹅这集的意思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具体的内容如下: 1、永恒的爱情 鹅代表的就是永恒的爱情,动画前半部分体验了人性本善。 https://ent.china.com/movie/newszh/11005281/20230111/44267936.html
3.国产动画想崛起,还得再来100个《中国奇谭》单单一个《鹅鹅鹅》的解析,就给B站众多UP主带来了新活儿,UP主们乐此不疲地分析故事背后的深意和制作。说到底还是因为,制作用心了。《鹅鹅鹅》的导演胡睿在幕后花絮里就直言,采用素描加渲染的《鹅鹅鹅》,需要一帧一帧手动渲染,有时候工作量大的让人崩溃,这是没办法投机取巧的。https://36kr.com/p/2081725688079624
4.荧幕色彩23《中国奇谭》之鹅鹅鹅中的“人性和欲望“第二集《鹅鹅鹅》,一个有趣的标题,一个有意思的故事。看完后第一感觉,似懂非懂的样子,好像明白了什么,却又说不出来什么。为此,上网去了解了下故事背景,发现《鹅鹅鹅》的故事来源于《太平广记》中《鹅笼书生》这个故事,也叫《阳羡书生》。整篇没有一句台词,寥寥几张注解,第二人称叙事,并用水墨画的方式呈现https://www.jianshu.com/p/464ffd3e05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