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本报讯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预计24日前全市维持低温冰冻雨雪天气。为此,市农业农村部门科学研判、迅速行动,针对设施果蔬不同程度受损情况精准施策,全力做好防范应对,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针对此轮受灾情况,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农技人员下沉一线,指导农户进行大棚加固、棚内增温、除雪等工作,全力保障大棚安全。各县区也及时安排人员组成清除冰雪突击队,帮扶种植大户及时清除冰雪,确保农业生产尽快恢复。积极做好灾情监测调度,随时发现、准确评估,及时报送灾情信息和抗灾工作进展。提前谋划好设施升级、茬口安排、种苗调运等灾后恢复生产工作。

为做好设施果蔬冻雨、冻雪天气防范应对工作,农业专家发出提醒,未塌的大棚除添加支撑柱加固棚室外,要及时组织人员清除层积的冰雪,确保破冰、除雪及时。可用光滑的棍棒或竹竿裹缠棉布、无纺布轻轻敲打棚面,震落冰雪。有条件的也可以用水枪冲刷棚上的冰雪,或采用电热线、电热丝电炉、电热灯、电热水锅炉、电热风机、电油汀加温以及热泵加温等方式增加棚内温度。

农业专家建议,对已经净地空棚、刚刚移栽瓜菜苗和无法及时清除冰雪的连栋果树大棚,应迅速评估损失利弊,采取果断措施破膜保棚。对已经坍塌的大棚,如塑料布未破,尽可能不动,保证棚内温度,待雨雪天气过后再作调整;若棚膜已经损坏,要抓紧安排外覆,以保证棚内温度。

THE END
1.农学概论课后答案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种植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布局与种植方式的综合。它包括作物布局、复种、间套作、轮作与连作等内容和技术是解决种什么作物、各种多少、种在哪里怎么种等种植业生产中的重要决定问题,是对一个生产地区或生产单种植业生产的全面按排。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的基本原则:①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a农业资源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1127401
2.现代化大型连栋温室番茄工厂化栽培管理技术对北京宏福农业园区 2018—2019 年茬口番茄工厂化生产的灌溉量进行持续监测,数据显示(表 4),苗期至摘心前灌溉量持续增加,樱桃番茄日灌溉量由每株 400 mL 增加至 1 400 mL,中型果番茄日灌溉量由每株 600 mL 增加至 2 000 mL;摘心后日灌溉量逐渐减少,樱桃番茄日灌溉量由每株 1 400 mL减至 1 100 mL,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521/06/65719465_978251924.shtml
3.关于发布20222023年全市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的通知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全市农业技术推广导向,充分发挥科技在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根据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关于发布2022-2023年全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的通知》(苏农科〔2022〕10号)要求,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经广泛征集和专家论证,确定中高端优质稻米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技术等28项技http://www.suqian.gov.cn/cnsq/ztzcwjnq/202301/f05a602175394a9b99fd42e661f42534.shtml
4.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2年促进粮食蔬菜生猪生产管理工作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牵头,各区推广部门配合,促进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围绕粮食作物生产,集成小麦、玉米和大豆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广主推品种和技术,建设一批百亩样板方、千亩示范片和万亩产业带;围绕蔬菜主要品种不同茬口和设施生产,集成高产、优质、轻简技术模式,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田,推动10个万亩镇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632698&moduleid=21
5.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质量和绿色成今年春耕总基调春播是安排茬口、调整结构关键一季,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生产力布局。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今年全国春耕生产结构调整势头良好,各地强化信息引导,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呈现调优态势。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说,春耕生产要和结构调整一起推进,要减少无效供给,重点压减寒地低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eHvX06MLeQ5e835Za6L1180407
6.金观平:确保疫情防控与农业生产两不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季农事关系全年丰收。稳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特别是稳定物价、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由于一些地方疫情防控“一刀切”、层层加码,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便,可能影响长期供应。因此,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效保障农业生产十分重要而紧迫。 https://www.ahyouth.com/news/20220425/15952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