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
一、日光温室蔬菜管理
(一)日光温室越冬茬蔬菜管理
此茬蔬菜正处于收获期,在田蔬菜主要为番茄、黄瓜、西葫芦、茄子、辣(甜)椒、菜豆等果菜类蔬菜。管理重点是应对低温弱光环境以确保植株生长健壮,延迟衰老。
1.温度管理
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6~32℃,晚上前半夜温度控制在18~20℃,凌晨最低温度控制在13℃以上,昼夜温差10℃左右。3月上旬,北方外界气温比较低,为减少通风对棚内作物的不良影响,保证棚内适宜温度,可采取棚室门口和棚前脸处悬挂薄膜、上通风口的下方悬挂缓冲膜等措施;若遇雨雪天气,应在保温被外覆盖塑料薄膜等措施,确保保温被的保温效果;若遇连续阴天等极端天气,可根据实际条件采取多层覆盖,或使用增温块、电热炉、自动加热风机等进行加温。对于应急增温块,每亩地用量10块,于凌晨1点钟左右点燃应用;也可采用自动加热风机,可于夜间10点和凌晨2点分别启动1~1.5小时。
2.光照管理
3.湿度管理
4.水肥管理
5.植株调整
越冬长季节栽培的果菜,春季棚室温度快速升高,极易出现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不平衡问题,出现根系早衰和生长点萎缩现象。此时要及时采收,进行整枝和落蔓,摘除老叶病叶及无商品价值的果实,适当疏果,减少地上部果实负载量,平衡秧果关系,使用促根肥,避免根系早衰。若遇到出现无生长点的枝蔓可留侧枝,此时要特别注意根系的养护和钙硼肥的补充。
6.病虫害防治
真菌性病害:霜霉病、晚疫病、绵疫病,可用霜霉威盐酸盐、烯酰吗啉、氟吗啉、氰霜唑、氟噻唑吡乙酮等。灰霉病、菌核病、灰叶斑病,可用啶酰菌胺、异菌脲、氟唑菌酰胺等药剂防治。蔓枯病可用百菌清、腐霉利等药剂防治,依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5~7天用药1次,连续使用2~3次。
虫害:此期棚室内蚜虫、白粉虱、蓟马等小虫体害虫会逐渐增多,要注意及早防治。可在棚内悬挂黄板、蓝板诱杀害虫,需要用药时可喷施吡虫啉、噻虫嗪、溴氰虫酰胺、阿维菌素、螺虫乙酯、乙基多杀菌素等,5~7天用药1次,连续使用2次。
(二)日光温室冬春茬蔬菜管理
日光温室冬春茬蔬菜一般在春节前后定植,近期定植的蔬菜,管理重点是促进生根壮秧和花芽正常分化,要协调好土、肥、水、温、光等各个条件并及早预防病虫害。
瓜果类蔬菜生长前期温度管理白天28~30℃,晚上最低温度在13~15℃,具体根据品种和长势而定,长势强可适当降低夜温,长势弱应适当提高夜温。
可参照日光温室越冬茬春季光照管理措施,但与越冬茬不同的是,该栽培茬口除了前期温度偏低外,3月天气转暖后,温度将不是作物生长的关键限制因素,而应重点注意光照,尤其是靠近北墙光照弱、温度高,植株容易徒长,可通过在北墙张挂反光膜改善白天北部光照,减少南北植株生长差异。
3.水肥和湿度管理
定植缓苗后要适当进行控水,垄面覆盖白色或黑白相间的地膜,行间可覆盖稻壳、玉米秸等。在坐果前尽量少浇水,若土壤干旱可适当浇小水,浇水时使用海藻酸加生物菌剂等肥料,在不需浇水时,肥料可通过叶面补充,此时注意磷肥、钙肥和硼肥的补充。如果植株生长出现节间较长现象,可以通过适当的控水、控氮、控夜温进行调整,慎用控旺药剂。
4.生理性病害
5.侵染性病害
主要预防茎基腐病、根腐病和细菌性病害,可选择恶霉灵或甲基托布津等,加辛菌胺或噻唑锌等灌根。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也要预防病毒病。
二、塑料大棚蔬菜管理
(一)提前扣棚升地温
冬季大棚不生产地区,要提前20~30天覆盖防雾滴防老化的多功能薄膜,促进地温回升;10cm深的土壤温度需稳定在12℃以上,多数果菜才能定植;采用高畦或高垄地膜覆盖栽培,促进前期地温升高和幼苗生长。
(二)定植前期增温保温
定植缓苗期尽量减少通风,白天温度25~32℃,夜间10℃以上。在定植缓苗期和生长前期,可采用大棚内增设二道幕、大棚内加盖小拱棚等多层覆盖方式进行夜间或极端天气时的保温。
(三)极端天气温度管理
遇到极端倒春寒天气,寒潮来临前可临时采用无纺布、遮阳网、薄膜等轻型覆盖材料直接覆盖菜田保温防寒;有条件的可通过多层覆盖保温;当通过保温仍难以满足果菜生长最低温度时,可采用点燃增温块、蜡烛或浴霸等临时加温方式,确保植株不受冻害。
(四)其他技术措施
选用嫁接苗或健壮秧苗;增施充分腐熟优质有机肥或高碳堆肥;早春通风以腰风为主,避免通底风(扫地风),预防植株受扫地风害;遇连阴雨天气有条件的可进行补光;低温根系生长缓慢可施用腐植酸或海藻酸肥,提高根系活性,促进新叶长出;植株长势弱可喷施葡萄糖或者氨基酸水剂等含糖类、氨基酸类叶面肥,还可喷施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作物防寒抗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