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可行性要点

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主要有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物流企业以及在供应链中占优势地位的核心企业。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可行性要点,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

1、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准入标准上,不再孤立地评估单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风险,而是侧重于考察中小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核心企业的交易记录,将购销行为引入中小企业融资,为其增强信用等级,并将资金有效注入相对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2、在供应链内部封闭授信。融资严格限定于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购销贸易,禁止资金的挪用;利用供应链购销中产生的动产或权利作为担保,主要基于商品交易中的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进行融资,与传统的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形成鲜明对比。

(二)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

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主要有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物流企业以及在供应链中占优势地位的核心企业。

1)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中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通过与物流企业、核心企业合作,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根据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进行“量体裁衣”,设计相应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模式,决定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期限。

2)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受经营周期的影响,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占用大量的资金。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可以通过货权质押、应收账款转让等方式从银行取得融资,把企业资产盘活,将有限的资金用于业务扩张,从而减少资金占用,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

3)物流企业是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协调者,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仓储服务,另一方面为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提供货押监管服务,搭建双方之间合作的桥梁。对于参与供应链金融的物流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为其开辟了新的增值业务,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为物流企业业务的规范与扩大带来更多的机遇。

4)核心企业是在供应链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能够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和资金流产生较大影响的企业。供应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会给核心企业造成供应或经销渠道的不稳定。核心企业依靠自身优势地位和良好信用,通过担保、回购和承诺等方式帮助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维持供应链稳定性,有利于自身发展壮大。

(三)供应链金融管理与运作

1、业务闭合化

业务闭合化指的是供应链运营中价值的设计、价值的实现、价值的传递能形成完整、循环的闭合系统,一旦某一环没有实现有效整合,就有可能产生潜在风险。

值得指出的是业务闭合不仅指的是作业活动如技术、采购、生产、分销、销售等作业活动的有效衔接,而且也涵盖了价值的完整结合、循环流动,亦即各环节的经济价值能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度得以实现,并有效地传递到下一个环节,产生新的价值。

这一要求也就意味着在设计和运作供应链金融中,需要考虑所有可能影响业务闭合的因素。具体讲,影响业务供应链闭合性的因素有来自宏观层面的问题,这包括宏观系统风险,也就是说由于宏观经济、政治法律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供应链运营中断,难以实现可循环的供应链运营。特别是在立足全球供应链基础上开展的金融活动,特别容易产生这一问题。影响业务闭合性的另一类因素是行业或区域性系统风险。供应链金融一定是依托于一定的行业供应链而开展的金融创新活动,因此,供应链服务的行业和区域特征必然对供应链能否稳定持续运行产生作用。

具体讲,供应链金融只能在持续或者稳定发展的行业中实施,对于限制性的行业或者夕阳型行业,实施供应链金融会具有较大的风险,这是因为行业走低或者低迷会直接使供应链运营遭受损失,进而影响到了金融安全。同理,一些区域性的因素,如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市场透明度、政府服务水平以及区域环境的稳定性等都会对业务闭合化产生挑战。

供应链本身的业务结构也是保障闭合的主要方面,一个稳定、有效的供应链体系需要做到主体完备到位、流程清晰合理、要素完整有效。主体完备到位指的是供应链设计、组织和运营过程中,所有的参与主体必须明确,并发挥相应的作用。

供应链金融活动是基于生态网络结构的金融性活动,网络中涉及到诸多的参与主体,如供应链上的成员(上下游、合作者、第三方等)、交易平台服务提供者、综合风险管理者以及流动性提供者,如果某一主体缺失,或者没有能够起到预期的作用,业务的闭合性就会产生问题。

2、交易信息化

交易信息化原本指的是将企业内部跨职能以及企业之间跨组织产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人流等各类信息,能及时、有效、完整反映或获取,并且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清洗、整合、挖掘数据,以便更好地掌握供应链运营状态,使金融风险得以控制。

而今,交易信息化的含义进一步得到扩展,为了实现金融风险可控的目标,不仅是能够获取和分析供应链运营中直接产生的各类信息和数据,而且能实现信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实现有效的信息治理。信息治理涉及到建立环境和机会、规则和决策权,以评价、创建、搜集、分析、传递、存储、运用和控制信息,以解答“我们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运用这些信息、谁负责”等问题。

显然,信息治理行为包括了交易管理、规则确立、信息安全、数据流管理以及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有效的供应链金融信息治理,需要解决好几个问题:

第三,确保供应链中资金财务风险清晰可控。交易信息化管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能清晰地了解供应链中资金流和财务的状态,否则该信息的缺失就会直接导致供应链金融风险。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采取各种渠道把握几个方面的信息:一是现金流和利率状态,二是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和内控体系;三是借贷状态。

3、收入自偿化

收入自偿化是指供应链金融活动中所有可能的费用、风险等能够以确定的供应链收益或者未来收益能覆盖,否则一旦丧失了自偿原则,就很容易出现较大的金融风险。而决定自偿原则的因素就包括了供应链运营中相应的货物、要素的变现能力。

4、管理垂直化

一是组织结构和职能的完备和清晰,供应链金融的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内部甚至企业之间合理的结构以及职能对接,确切地讲,从事供应链金融的组织,需要在职能设计上综合考虑产品设计(即根据供应链状况设计相应的金融服务产品)、供应链运营(即供应链经营活动的协调、组织和实施)、营销(供应链服务和金融的推广,以及客户关系管理)、风控(风险评估、监控、管理)以及信息化(供应链服务以及供应链金融信息化、大数据平台的建立、信息整合分析、统计)等各个部门的责任,以及相互之间的制衡和协作关系。一旦某个职责弱化,就会产生巨大风险。

二是战略和管理的稳定与协调。如今很多供应链金融中出现的风险问题,往往来自于战略和管理的不一致、不协调,或者说由于战略扩张、目标畸形化导致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断裂。一般在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初期阶段,为了形成自身的品牌效应,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特别是为了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者往往会聚焦其熟知的业务领域,对合作企业的资格审核会比较严格,风险控制也相对完善,金融业务与产业活动的结合也会较为紧密。

然而一旦获得初步成功,在行业或市场中产生了声誉和地位,大量资金进入或者投资者参与,为了扩大规模,占领市场,就会出现战略膨胀的状况,要么盲目扩大经营领域,进入到之前不熟悉的行业领域,自认为其管理体系和业务逻辑能适应所有的产品市场;要么盲目扩大客户资源,放松了资格审查与准入条件,一些不太符合供应链融资要求的客户都进入到了供应链体系中。

甚至有的组织在取得初步成功后,改变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初衷,逐步放弃了立足产业、服务供应链企业的原则,逐步向资本运作靠拢,试图变成一个纯粹的金融公司。所有这些状况,都会导致管理体系和管理流程的缺失,最终出现巨大的供应链金融风险。

5、风险结构化

风险结构化指的是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过程中,能合理地设计业务结构,并且采用各种有效手段或组合化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在理解风险结构化的过程中,同样有两点需要考虑:

总体上讲,供应链金融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类型包括了合规风险(ComplianceRisks),“合规风险”指的是金融机构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模式风险(ModelRisks),即因为商业模式、业务模式或经营方式的缺陷或失误导致的损失;流程风险(ProcessRisks),即供应链金融组织程序失当产生的问题;操作风险(ImplementationRisks),即实施过程中因为各种行为失误导致的风险。显然,针对于不同状态的风险类型,就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加以弥补,并且还需要考虑这些手段的组合效应;

二是尽管存在着各种化解、分散风险的手段,但是应当看到不同手段和要素的重要程度和风险分散能力是不尽一致的,也就是说风险手段存在着优先级,例如,在特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保险可以作为分散风险的手段之一,但是往往不能成为化解风险的最后或唯一方式。甚至作为担保方的主体也存在着优先顺序,这是因为不同主体的信用状况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自身的经营历史、文化、对法规和契约精神的理解都会影响到对风险出现之后的应对方式。

6、声誉资产化

在供应链金融创新中,声誉代表了企业在从事或参与供应链及其金融活动中的能力、正直或责任。这一状态是促进金融活动稳定、持续发展,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声誉的丧失意味着企业或组织具有较高的道德风险,可能会因为恶意的行为破坏供应链金融所必须要求的生态环境和秩序,从而产生巨大危害。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声誉资产化评估中需要对借款企业更加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其综合声誉和信用,这包括对借款企业基本素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创新能力、成长能力、信用记录以及行业状况等影响因素的综合考察评价。

首先是企业基本素质。企业基本素质是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的内部条件,较高的企业素质可以保证企业具有较好的法律合规意识,以及良好的契约精神,保障企业正常、合理、持续地发展,获得合法的经济效益。

其次是偿债能力。企业偿债能力是企业信用状况的最主要表现,也是企业信用评价的首要指标。企业偿债能力及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高低,又反映企业利用负债从事经营活动能力的强弱。

第三是运营能力。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等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资金利用的效率,它表明企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运用资金的能力。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表明企业资金利用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越强。营运能力的大小对盈利的持续增长与偿债能力的不断提高,产生决定性影响。

第四是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信用的基础,企业只有盈利,才有可能按期偿还债务。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取利益的能力,使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集中体现。

第五是创新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形成竞争优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对于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未来供应链金融可能会走向智慧供应链金融。搭建跨线条、跨部门、跨区域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相融合的网络平台,在智能化、服务化、生态协同化等方面下功夫,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和持续发展。

THE END
1.什么是垂直化管理垂直化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其核心特征为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控制。垂直化管理表现为各个层级之间有着明确的管理权责,上级对下级实施直接管理和控制。这种管理方式强调统一标准、统一流程,以确保组织内部运作的协调性和效率。以下是关于垂直化管理的详细解释:1. 定义与特点:垂直化管理是一种层级制的管理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250936784050964899.html
2.管理垂直化是什么意思?正点财经二是供应链中企业内部的管理,管理垂直化体现在职能的设置上。企业间的管理,业务审批和业务操作不能是同一个企业,要各自分离、相互制约,防止企业盲目扩大业务,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最后管理垂直化撑死;再就是交易运作和物流监管不能是同一个企业,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防止监守自盗。 http://www.zdcj.net/hongguanfenxi-14963.html
3.垂直管理全面推进一院多区医疗质量同质化发展与会各部门负责人围绕门诊患者满意度提升、流程优化、两院区医疗运行指标及垂直化质量安全进行分析汇报。王铮院长助理充分肯定各部门前期工作成果,并指出未来工作应打破思维桎梏,针对两院区一体化垂直化管理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直面难点和痛点,大胆提出解决办法。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要立章建制、抓住机遇、敢于突破https://www.jdyfy.com/info/1241/93771.htm
4.公司管理之扁平化管理提到扁平化管理就不得不提与之相反的垂直化管理。这里主要讨论一下这两种管理方式的利弊。 何为垂直化管理? 垂直化管理是我国政府管理中的一大特色,而且在行政体制改革中作为中央对地方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有不断被强化的趋势。 中国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模式 https://www.jianshu.com/p/5ab869777fc8
5.QT教程QT6布局管理QT布局管理qmarginsQHBoxLayout,水平布局管理器,用于排列水平方向上的控件。 QVBoxLayout,垂直布局管理器,用于排列垂直方向上的控件。 QGridLayout,网格布局管理器,用于创建表格形式的布局。 QFormLayout,表单布局管理器,用于创建表单样式的布局。 QBoxLayout,盒子布局管理器,用于创建复杂的布局。 https://blog.csdn.net/mtyxb/article/details/137521478
6.监督下乡:乡村监督体系重塑及其效应所以,“监督下乡”是对“行政下乡”“服务下乡”的深化,通过加强对治理体系的监督推动行政规范化,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从宁海县“监督下乡”实践看,纪检监察机关维护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强化了垂直化管理和专职化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https://ccrs.ccnu.edu.cn/List/H5Details.aspx?tid=20323
7.转型的标杆德邦物流如何让大象起舞?德邦以垂直化管理打造出零担物流市场的标准化服务,在行业里杀出一条血路,没想到,这竟然成了制约其未来发展的短板。 崔维星的决策风格很简单,“专注看准的领域,苦练内功,持续发力”。他始终坚信零担物流是一个空间巨大的蓝海,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眼见同行们对大客户趋之若鹜,也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http://www.360che.com/news/150209/37921.html
8.《置身事内》读书笔记——关于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和一方面土地财政提高了地方政府收入,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推动了城市化浪潮和制造业腾飞。但另一方面,土地财政和背后重投资、重出口的经济结构也给地方带来了巨大的债务隐患和民生支出严重不足的结构性问题以及高房价、外来劳动力无法安居乐业,居民收入占GDP比例低等社会问题。无法被消化的国内过剩产能只能对外输出,而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676156/
9.大企业税务风控的“123模式”会计审计第一门户大企业具有独立组织机构层级较多的特点,大部分设有二级、三级独立法人机构,有的大企业机构层级甚至超过十级。税务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统一性,笔者建议大企业采用垂直化管理的模式,保证税务风控管理制度统一、提高管理效率,最大限度降低税务风险。 (作者单位:纳税无忧网,国家税务总局https://shuo.news.esnai.com/article/202012/212110.shtml
10.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此外,我们依托构建的区域经济大脑,打造出高新区金融超市。”吕长富告诉记者,合肥高新区将13款政府性金融产品和外部优秀、适合合肥高新区企业的外部市场化产品引入金融超市,通过一键发布融资需求、创新的抢单机制、全面的风险管理、大数据运营分析等多个功能模块,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融资服务。吕长富表示,合肥高新区还通过https://www.cstf.org.cn/newsdetail.asp?types=36&num=1280
11.国有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研究(续)《海南审计》杂志同时,还应建立确保矩阵式垂直管理有效执行的配套制度,包括推行风险报告制和授权制度。要对所有业务流程和关键风险点实施有效监控,对重大风险事项及时预警和报告;要改变单纯对机构授权的法人授权模式,研究与垂直化矩阵式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相配套的法人授权管理模式,推行信贷审批风险管理总监负责制,特别是应在信贷审批权上试行https://audit.hainan.gov.cn/hdjl/hnsjzz/200611/t20061106_1988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