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设置管理指南,附:“问与答”场所集中消毒人员隔离

集中隔离场所由所属县级政府和乡镇统一管理,当地公安、卫健行政部门、疾控机构、社区等共同开展具体工作。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

设置管理指南

一、集中隔离场所设置

(一)应当相对独立,与人口密集居住与活动区域保持一定防护距离,远离污染源,远离易燃易爆产品生产、储存区域及存在卫生污染风险的生产加工区域,不得在医疗机构设置集中隔离场所。

(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应当为合法建筑,基础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安全、消防安全、抗震防灾、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标准要求,配备有保证集中隔离人员正常生活的基础设施。优先选择楼层较低的建筑作为隔离场所。

(三)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内部根据需要分为生活区、医学观察区和物资保障供应区等,分区标示要明确。

(四)具备通风条件,能够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象提供独立房间和独立卫生间,满足日常消毒措施的落实。

(五)房间内及楼层的卫生间均配备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和手消毒液。每个房间的卫生间和生活区各放置一个垃圾桶。(六)最好具有独立化粪池。污水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要先消毒处理;如无,则用专门容器收集排泄物,经消毒处理后再排放。

二、集中管理措施管理

(七)集中隔离场所由所属县级政府和乡镇统一管理,当地公安、卫健行政部门、疾控机构、社区等共同开展具体工作。

(八)原则上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象应当单人单间居住。对不适宜单独居住者,由评估确认后安排居住,应尽可能减少直接接触。

(九)所有观察对象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观察对象接触。除工作人员外,严格限制人员进出。

(十)每天对房间、卫生间、走道、楼梯等场所进行1次消毒,至少清理1次垃圾,必要时及时清理。隔离对象解除观察或转出后,及时对其房间进行消毒。对临时设置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要进一步强化消毒措施,增加消毒频次。

(十一)加强隔离场所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做好生活保障。

(十二)严格按照标准做好隔离场所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和粪便污水的消毒处理,有效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十三)按照规范要求做好物品、家具表面等可能被污染的表面、餐具、拖布和抹布等卫生用具、厕所的每天消毒工作。

(十四)隔离场所所有垃圾均应当装入黄色医用垃圾处理袋内,按医疗垃圾要求,每日定期集中回收处理。

(十五)医护人员要对所有隔离对象基本情况进行登记,落实健康监测工作,特别要了解其是否有基础疾患,保障隔离期间的正常用药。每天早、晚对其各进行一次健康状况监测。

(十六)在监测过程中发现隔离对象出现发热、干咳、乏力、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并按规定立即转至定点医疗机构。

(十七)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要求。要向隔离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缓解隔离人员的负面情绪。发现隔离人员可能有精神卫生问题时,及时向对口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介。

三、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管理

(十八)执勤备勤

(十九)核酸检测

(二十)个人防护

4.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时,采取二级防护。

5.服务保障人员应穿工作服上岗(客房服务员、酒店前台、保安等工作人员应戴医用外科口罩、穿一次性隔离衣、戴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当天工作结束后应换下工作服后沐浴方可离开工作区域。进入隔离区时应采取二级防护措施。

(二十一)健康监测:每天对工作人员(AB班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健康监测并做好记录,严禁带病上岗。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要及时按规定前往定点医院就诊,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二十二)卫生消毒

管理“问与答”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加大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及其密接的密接集中隔离力度,有效控制传染源,彻底切断传播途径,实现“应隔尽隔、应治尽治”。

一、人员对象

1.隔离人员的管理对象?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及其密接的密接。

入境人员。

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行程史人员。

其他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应隔尽隔人员。

2.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入住楼层有什么

要求?

原则上工作人员应该居住在隔离酒店的较低楼层,被隔离人员入住高楼层。对于进入隔离区的工作人员(医护人员、保洁送餐人员)与外勤工作人员(保安、警察等)尽量分区域居住管理。

3.隔离人员可以在同一房间混住么?

除70岁以上高龄老人、14岁以下儿童以及重病需要照料等可以安排一名隔离对象同住外,严禁各类人员在一个房间内同住。

二、场所要求

4.隔离酒店的位置有什么要求?启用前要

经过哪些验收?

选址应当相对独立。与人口密集居住与活动区域保持一定防护距离,有警示标识和隔离护栏,进出通道不得与社会人员通道交叉,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和穿行。集中隔离场所院内及楼内不得有其他居民居住,区域内不得有餐饮、商业、住宿等经营行为。不得在医疗机构设置集中隔离场所。须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安全、消防安全、抗震防灾、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标准要求,配备有保证隔离对象正常生活的基础设施。隔离酒店投入使用前要经过县(区)级消防、安监、疾控或卫监的联合验收。

5、隔离房间、走道的基本配置和要求?

(1)隔离酒店窗户必须限位,房间内具备独立卫生间、洗浴设施和消毒用品。每个房间在卫生间和生活区各放置一个垃圾桶,桶内套上医疗废物包装袋,还要有无线网络和电视。

(2)隔离楼层的走道要尽量避免覆盖地毯,也可以在原有地毯上覆盖塑料薄膜。

(3)房间门口应分开放置物品搁架和垃圾袋托盘或垃圾桶。

6.什么是“三区两通道”?基本原则是什么?

“三区”指生活区(清洁区)、医学观察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个人防护用品脱卸区),不同区域需采取物理隔断硬隔离,并设置明显标识。“两通道”是指工作人员通道和隔离人员通道,两通道不能交叉,尽量分布在场所两端,并设置明显标识。具备条件的观察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垃圾清运通道与隔离人员进出的通道分开。

7.物理隔断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物理隔断是指要用一定的硬质板材或墙体等进行分隔,并注意分隔的气密性良好,防止空气对流,必要时候用硅胶、发泡等进行封闭。禁止采用布帘、屏风等作为隔断。

8.防护用品脱卸间的设置要求及配备物品?

穿衣镜、穿脱防护示意图、脚踏式医废垃圾箱、医废垃圾袋、速干手消毒液,有条件的安装监控监测设备并联网到监控室。

9.隔离酒店电梯管理的风险点?

隔离人员通道电梯与工作人员生活电梯要分开。隔离人员使用的电梯轿厢的通风口建议关闭,经过工作人员的楼层要禁停。

10.医疗废弃物暂存点的设置要求?

隔离酒店的医疗废弃物暂存点应靠近隔离人员通道或污染通道,与主干道物理隔离,设立明显的警示标识或隔离带,暂存点要加盖、加锁、防雨,专人管理,做到每日清运。

注意: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所有垃圾包括生活垃圾等均应按医疗废物要求处置。

三、管理规范

11.隔离点工作人员配备要求?(以容纳50人的隔离点为例)

隔离点负责人1名,2名医务人员,1名护士,信息联络1名、清洁消杀1名、安全保障1名、后勤保障1名、心理辅导1名(可兼职)。

12.隔离点工作人员的闭环管理?

隔离点工作人员工作结束后,不得私自外出。可在隔离酒店的清洁区生活休息,工作人员之间非必要不接触。所有工作人员应做好每日健康监测和定期核酸检测(根据当地疫情决定和调整),必须完成全程疫苗的接种,否则替换。完成隔离点工作的人员按要求进行居家健康管理。

13.隔离区工作人员的防护要求?

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当做好个人防护,

清洁区:穿戴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隔离衣、一次性手套(必要时)。

污染区:按照二级防护要求,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帽子、医用防护服、医用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2选1)、一次性鞋套。

每接触不同隔离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遵循接触一人手消一次的原则,严格按照六步/七步洗手法操作。

14.隔离点工作人员的职责如何分工?

隔离点负责人:全面负责本隔离点的工作,包括人员安排及对外联络等工作。

信息联络员:负责隔离点的各种信息收集、表格填写、台账的记录及对外报送工作。

清洁消毒员:负责隔离点使用期间每日的消杀工作以及解除隔离后的内部和外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

安全保障员:负责隔离点封闭管理和隔离人员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工作。

后勤保障员:负责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生活保障,以及各种物资的保障工作。

心理辅导人员:负责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心理辅导工作。

15.隔离人员医学观察管理每日观察重点?

16.隔离酒店环境日常消毒和环境卫生的常见

问题和要点?

隔离区域地面和接触面每日消杀至少1次;隔离人员房间卫生间每次使用冲水后,应立即投放含氯消毒片;出现病例的房间、设施及物品要进实施终末消毒。

隔离人员定时将垃圾投放到门外侧楼道的托盘上。工作人员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对医疗废物暂存地面进行消毒,不少于2次/日。

18.多久进行一次隔离酒店环境采样核酸

检测?

定期对隔离点进行环境采样和检测核酸,建议每周一次。采样地点包括电梯按钮、通道门把手、工作台面等;当天及时送检和留存检测结果。

19.发现阳性病例转运后的处置要点?

阳性病例转运后应由符合要求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终末消杀,并做好环境检测评估。隔离点要督导及时完成并留存有关资料。

20.工作人员要知晓哪些消防安全要点?

所有工作人员应熟悉隔离酒店人员分布情况及逃生路线,熟练使用防毒面具、灭火器具等,掌握消防事件应急撤离等规范。

21.隔离酒店化粪池如何监测和管理?

22.工作中常见感染风险的高危动作?

(1)未规范做到二级防护进入污染区;

(2)工作人员与被隔离人员直接接触,触摸被隔离人员直接接触的物品设施;

(3)在污染区口罩松懈导致气密性不够或直接接触口罩外表面;

(4)污染区出来脱防护服时,用手触摸防护服外表面;

(5)未戴手套或手套破损时触摸医废垃圾或污染区物品等;

(6)在污染区的非必要逗留。

些重点?

(1)安保人员负责24小时监控和使用门磁系统,维持正常秩序;

(2)及时制止未经允许离开隔离房间的行为;

(3)隔离房间的窗户在保证通风换气的条件下,防止意外发生;

(4)在隔离楼层通道张贴明显的安全通道指向标识;

(5)确保紧急出口畅通;

(6)禁止快递投送人等无关人员靠近隔离酒店。

24.对隔离人员的人文关怀需要注意哪些

事项?

25.电子门磁、智能体温贴的安装与使用

要点?

隔离酒店应及时推广安装电子门磁和隔离人员使用的智能体温贴。监测信息联网到工作人员的手机端,便于随时预警和查看。

26.隔离酒店的通风和空调使用注意事项?

(1)酒店房间和走廊通道定时开窗,加强自然通风。

(2)房间内分体空调可以使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集中空调可使用,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严禁隔离房间之间气流交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THE END
1.集中控制管理范文12篇(全文)集中控制管理 第1篇 财务控制是利用相关的信息来进行控制, 不仅包括会计信息、财务预测信息, 还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各项财务会计制度等信息;财务控制主要是对企业资金流的控制, 这是由财务管理的性质决定的, 因为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 所以财务控制也是一种价值控制;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为最终实现企业财务管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isx3g5e.html
2.集中管理模式C:在市区及区县数据库用户中,设置对应的用户来控制业务流程。 二、集中管理的优势: 1、集中式管理可以使业务更规范、更统一; 2、集中式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硬件成本和管理人员成本; 3、集中式管理通过权限管理实现数据分权管理。https://www.bestvike.com/bvfocus.html
3.财务集中管控方案实行税费的统一缴纳和集中管理,有利于集团整体的税负最小化,也有利于改善集团与征缴机关的关系,提高集团统一调度和运作资金的效率。税费管理部门对集团内各种税金、计提的费用与基金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征缴。其主要工作为:分析研究国家的税法、费用征管规定与基金管理制度;协调并处理好集团公司与税务、社会保障等机构的征缴https://www.unjs.com/fanwenku/505975.html
4.三精管理的观点和要义科研成果5.资金集中管理 通过发挥集团资金规模优势,动态、有效地集中管理统筹资源,以提升资金效率和经济效益。 03 经营精益化 经营精益化是围绕业务选择、产品创新和市场细分展开的,它的核心目标是建立效益优先的经营管理体系,解决可持续盈利能力问题。 业务归核化 http://www.cerds.cn/site/content/8692.html
5.科学规范高效推进集中采购切实提升集团采购管理水平科学、规范、高效推进集中采购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是建材产业基础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建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建材集团始终高度重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将科学、规范、高效地做好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作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在管理提升活动中,中国建材集团将采购管理列为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点工作https://www.cnbm.com.cn/wwwroot/c_000000290002/d_22749.html
6.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发展创新的思考与实践探讨(二)以爱为中心集中管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TEM素质教育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班主任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当学生的教育成绩不理想时,班主任还必须掌握批评的艺术,首先分析学生的特点,然后选择批评的方法。此外,班主任的工作不是惩罚学生。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荣誉。除此之外,由于班主任在进行https://yxedu.yxjyy.net/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33057
7.集中后勤管理集中后勤管理(Integr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是协调公司全部分销决策,各部门密切的工作关系可以通过几种方法获得。一些公司建立了永久的后勤委员会,由负责不同实体分销工作的经理们组成。这些委员们经常碰头,制定政策,改进后勤管理。公司也能设立管理岗位,把各个职能部门的后勤活动联系起来。例如,P&G公司设立了“供应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B%86%E4%B8%AD%E5%90%8E%E5%8B%A4%E7%AE%A1%E7%90%86/22991549
8.大连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法规库第十三条 城市集中供热是一项综合性的公用服务事业,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负责。 供热单位应坚持为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服务,改善经营管理,加强设备维修,提高企业素质和服务质量。 第十四条 供热单位符合下列条件的,由集中供热主管部门核发《供热许可证》,并每年进行一次年检。 http://www.110.com/fagui/law_19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