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农产品价格近期受到国家释放的货币紧缩信号影响及基本面利空因素打压而大幅回调,市场多头人气严重受挫。但分析师认为,国家对农政策面及坚挺的现货市场为国内农产品市场提供较强的底部支撑。此外国家总体货币供应形势仍然充裕,在全球经济形势趋好、市场通胀预期以及国家预期利好的农业政策共同作用下,国内农产品价格后期仍存在反弹的潜力,预计国内农产品价格后市总体将呈现宽幅震荡走势。
外盘农产品近日大幅下挫,基本面的利空打压令农产品期货陷入弱势行情。就大豆市场而言,南美大豆供应前景利空以及市场需求可能转向已令美豆价格承压回落至1,000美分/蒲式耳之下,这低于美国大多农户心理价位,惜售的情绪将再起。而巴西多数农户仍持等待观望的态度,巴西大豆销售基本停滞,这将限制大豆价格下方空间。南美大豆集中上市供应要到4-5月份,在此之前全球需求仍主要依赖于美豆市场。美国农业部1月报告进一步下调2009/10年度美豆期末库存预估,尽管较上年度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南美大豆上市前全球大豆供应总体仍处于紧张的状况,这将为价格提供支撑。此外南美作物目前仅处于生长期,对产量定论为时尚早,而目前南美许多产区持续的降雨已经开始影响作物的生长,未来天气变化、病害等因素都可能为市场提供利好炒作题材。而对于玉米市场,美国低温降雪天气令2009年玉米收割受阻,大约有5%的作物仍滞留田间,直到春季进行收割,未来产量仍有进一步修正的可能,这为市场提供潜在利好。此外,指数基金重新配平,预期更多的资金将被注入谷物和大豆市场,有望推动农产品价格反弹。
从国内市场上看,国内农产品供需面相对稳定,作物产量下降但总体供应充足。据了解,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月14日发布最新《中国主要粮油作物产量1月份预估报告》,报告维持上月预测水平不变。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09年中国玉米产量较2008年减少1.8%,但仍保持1.63亿吨的历史较高水平。预计2009年大豆的产量为1,450万吨,较2008年减少105万吨,减幅6.7%;而2009年油菜籽及小麦产量预估分别较2008年提升11.6%和2.2%。国内农产品总体供应充足对市场有一定打压作用。不过产量下降也增加了市场对远期供给形势的担忧。另外目前处于国内秋粮上市销售阶段,部分农产品的减产令农户存在较强的惜售心理,也对国内相应农产品价格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而宏观消息面上,近期央行多次上调央票利率,并于12日晚间意外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国家宏观调控释放出货币政策收紧信号,令农产品市场人气严重受挫。但这些信号并不能看成是管理层对宏观政策的转向,经济刺激政策并未实质性退出。国家高层曾多次强调,过早退出刺激经济的政策的话,就可能造成前功尽弃,甚至使形势发生逆转,2010年中国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国内市场上流动性总体仍将保持充裕。邻国越南和印度12月24日宣布出现了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两国的食品价格均高涨,这对中国市场将有一定的带动作用。而中国2009年11月CPI由负转正,在12月份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下,12月CPI预计将大幅提升,而PPI也可能如期转正。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向好,通胀预期日益升温仍有望为后期国内农产品价格提供上涨动力。
综合来看,近期央行调控政策频发强化流动性紧缩预期,且国内农产品供应前景偏空,市场面临较大压力。但农产品市场受到收储政策及坚挺的现货市场支撑,价格下跌空间受限,短期可能以震荡为主。由于国内经济增长势头良好,而市场上流动性总体保持充裕为国内商品市场提供利好基调,再加上国家一贯的对农业扶持政策,国内农产品价格长期上行的趋势有望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