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资料高中地理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点农产品木子种植

①春季气温高低,影响作物的播种、发芽及开花早晚。气温过低,倒春寒,受寒潮影响。

②夏季气温影响作物生长快慢。还要考虑水热组合状况,高温会加剧缺水,干热风也影响作物生长。

③秋季作物收获,气温低易受霜冻、寒潮影响。

④冬季气温影响作物越冬,也会冻死病虫害,作物可能会受寒潮、低温冻害等影响。

2.农业地形条件的分析

3.市场竞争力高低区位分析

(1)市场需求量大小;

(2)(不同产品)品质(受生长环境和技术等条件影响);

(3)(同一产品)价格(受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和品牌;

(5)产品种类;售后服务等。

4.畜牧业、养殖业和水产业或动物区位分析

(1)要从“食物、水、生存空间、气候、天敌、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方面分析。

(2)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确定其主导因素。

(3)其中畜牧业的食物主要是草及饲料;渔业的食物主要是饵料(浮游生物),浮游生物的多少又取决于水中的营养盐类物质,除此之外还包括水中的氧气。其他水产业或动物的食物可能是肉类,也可能是植物。

(4)气候主要是指气温条件。气温高低,影响生长的快慢。

5.农产品品质高的原因分析

6.病虫害少的原因

(1)虫源:环境封闭,不易受外来病虫侵袭。

(2)气候:

①气温:冬季低温(包括寒潮)、春温低(积雪厚)、夏季气温低或昼夜温差大、夜间气温低,不利于病虫繁殖。

③干旱少雨的气候环境。

(3)水土:水分、土壤条件好,作物生长发育好,抵抗病虫害能力强。

(4)科技:培育优良的抗病虫害品种;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5)生态环境:生态平衡,病虫天敌数量适宜。

(6)其他,如森林火灾会烧死部分害虫和虫卵。

7.农业种类多少的条件分析

8.农业总产量的条件分析

高频考点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温室大棚:改善热量条件。

②喷灌滴灌,兴修水利工程:改善水源条件。

③修建梯田:改造地形条件,既增加了耕地面积,又可保持水土。

④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区施用熟石灰、种植绿肥和增施有机肥:改造土壤性质。

⑤种植水稻需要增加水域面积:增加蒸发,比热容增大;降水可能增多,温差减少。

⑥间作套种:改变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减轻自然灾害,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增加农作物种类,调整农业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⑦轮作:平衡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避免作物连作,防止杂草蔓延,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发挥农田的生产潜力。

⑧等高种植:维护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⑨立体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⑩果园种草:调节气候,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土流失;恢复土壤肥力。

覆盖地膜:保温、保水、保肥、防风固沙、减少杂草生长、减小地下水位上升形成的土地盐碱化等。

(2)不利影响

过度发展某种农业,会导致农作物种类单一,保持水土功能减弱。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会加剧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土地盐碱化的发生。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入湖、入河泥沙增多,河床淤积,湖泊萎缩,防洪蓄洪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增多。

2.农业生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②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能促进各种设施、设备的更新与维护,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能促进销售网络不断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③某种农业的发展会带动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收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①某种鱼类的大规模发展,会导致当地原有鱼类品种的减少,由于鱼类的品种不同,捕捞技术和方法都要改变,因此会冲击当地捕捞业的发展。

②过度发展某种农业类型,可能会导致产品产量大量增加,产品价格下降,影响收入的增加;可能会增加市场的风险性,农事安排灵活性较差。

③设备的更新与维护,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会增加生产成本。

高频考点三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经济、生态、社会)

答题角度

答题要素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横县茉莉、建三江水稻、安溪优质铁观音);

②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

③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④加强科研投入,加大产业化应用研发;

⑤开发新产品;经营多元化,拓展旅游、文化市场,扩大市场规模

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

②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打造乡村生态旅游

农业社会可持续发展

①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

②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增收致富

2.开放性区位发展方向评价模板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观点有利/不利效益/影响

支持,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效益

反对,发展的不利条件是×××,将带来×××不利影响

[例题]

考法一结合智利水果进口分析水果区位条件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智利水果生产的有利条件。(4分)

(2)分析智利水果对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4分)

(3)对于智利的水果产业来说,主要的挑战在于提高竞争能力。为应对此挑战,智利水果产业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8分)

解析:第(1)题,结合智利水果产区的海陆位置可知其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照条件好;从图文材料可知智利水果产区地处山脉之间的中央山谷,地形、土壤等条件都较好,且东部高山可提供灌溉水源,另外,高山、海洋等天然屏障使其病虫害少。

第(2)题,智利对中国水果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与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和保鲜技术的发展以及水果的反季节供应有关。

第(3)题,可从加强科技投入、品牌建设和产品深加工等方面进行作答,合理即可。

答案:(1)智利水果产区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水果的品质好;中央山谷多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中央山谷有冰雪融水等作为水源,灌溉便利;高山、海洋等天然屏障使其病虫害少。

考法二农业生产活动对社会经济影响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响水村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见上图),这一带是火山爆发流出的岩浆凝结形成的熔岩台地,其面积达200多平方千米。经过多年的风化、侵蚀,千洞万孔的玄武岩上积聚了一层腐殖土,土质松软、肥沃,矿物质、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响水村盛产大米,称为响水大米,因为大米生长在火山玄武岩石板地上,因此也称石板米。响水大米品质优良,在古代曾为皇室贡品。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推进响水大米产业化发展。

(1)分析响水村石板米品质较一般东北大米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响水大米产业化发展对该区域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6分)

解析:第(1)题,优良稻米主要产自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污染小的地区。由材料可知,响水村石板米生长在火山玄武岩石板地上,因此要从火山玄武岩石板地的特点进行分析。火山玄武岩通常富含多种特殊的养分和矿物质;与一般土壤相比,石板比热容小,昼夜温度变化大;玄武岩表面具有气孔构造,因此具有较好的渗水、透气功能;地处河流上游,人类活动少,水质较好。

答案:(1)土壤肥沃,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位于河流上游,灌溉水源水质纯净;石板地比热容小,昼夜温差大;石板地白天吸收热量多,夜晚散热,使水稻吸收的营养充分;多孔的玄武岩渗水、透气作用好,便于通风和晒田。

考法三结合示意图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

1.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据此完成(1)~(3)题。

(1)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

A.形状规整

B.地形差异小

C.分散细碎

D.距离村庄近

(3)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

A.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B.农用地面积减少

C.农产品种类多样化

D.农产品质量下降

解析:第(1)题,通过对比分析农产品的劳动投入(粮与菜),距宅基地距离(远与近),结合关键信息“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可知②地距离宅基地距离最近,方便农户安排农事活动,故B选项为正确选项。

第(2)题,结合关键信息“我国中部平原地区”“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农民进城落户”可推测该村农业的发展方向为农业的机械化,题干信息“大型农用机械”,与图中图例信息比例尺及估算某农户的地块面积,可知由于该农户的地块面积分散细碎,使用大型农用机械投入大、产出低,操作不便,因此农户不会购置,故C选项为正确选项。

第(3)题,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集中连片;种田专业户,粮食种植技术水平高,熟练使用农业机械,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产量;又因为,该村大量农民进城落户,农产品的消费量减少,该村农产品的剩余量增加,使农产品商品率提高,故A选项为符合题意选项。

答案(1)B(2)C(3)A

考法四结合图示材料考查高原夏菜的发展措施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原夏菜是指夏季适宜在气候温凉地区生长的蔬菜,甘肃榆中县海拔在1500~3670米之间,高原夏菜种植较多,品质较好。每年5月下旬到10月是榆中高原夏菜的上市期,主要销往东南沿海,很好地弥补了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榆中高原夏菜目前以分散的小农户生产为主。下图为甘肃榆中县简图。

请你为榆中县以高原夏菜为基础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THE END
1.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知识梳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知识梳理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 2.地形、土壤条件 (1)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等地形,利于农业进行多种经营。 (2)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Q5NzMzNw==&mid=2447976086&idx=1&sn=5517cafe7b9bcfc571489640881a7a92&chksm=848d20c0b3faa9d6f20bd189f80311fde2f40fe8dcf8a0da5004ccfca62d1a2dc4e980cd9814&scene=27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提高粮食的产量.一是要珍惜和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而是要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 2.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 3.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业.既要保证粮食生产,又要使经济作物、畜牧、水产https://edu.iask.sina.com.cn/jy/3mfwiCNI1WV.html
3.一图速览!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汇集!附“乡村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 措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7936457977522764&wfr=spider&for=pc
4.最新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高中地理中国的农业教学设计高二区域地理中国的农业教案 高中地理中国的农业教学设计篇一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以某农业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http://cooco.net.cn/zuowen/2663953.html
5.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上没有不付出就成功的可能,想要高考取得好成绩,扎实的复习必不可少,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让更多的高三学生更好的复习,并祝愿高三学生一朝金榜题名,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访问www.liuxue86.com。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https://www.liuxue86.com/a/2295830.html
6.年高考地理大题限时集训区域发展地理高考专栏认真分析区域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明白区域优势与劣势条件,然后提出整治与开发方向,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延伸农业产业链。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http://cgzdl.com/jiaoxue/gaokao/22400.html
7.考点50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4)下列黑土保护措施中,请选择一例说明其提高土壤肥力的原理。①大豆—玉米轮作;②秸秆免耕覆盖还田。 2021-10-10更新 | 69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测试一文综地理试题 相似题 纠错 收藏 详情 加入试卷 考向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8pt3818ct5016n144744.html
8.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合理的措施是()A.修建梯田.扩大水稻18.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A.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B.滥伐森林,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C.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畜牧生产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http://www.1010jiajiao.com/czdl/shiti_id_8ea08c9777fdfe1c6796ee86d55eccde
9.无人驾驶高中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 2.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基本原则 4.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地理信息技术 一、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2836671/article/details/112738360
10.2020版高考湘教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020版高考湘教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还剩8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精 2020版高考湘教https://www.51jiaoxi.com/doc-5727108.html
11.高中地理复习:农业韧性城市韧性.pdf高中教育高中地理复习:农业韧性 城市韧性.pdf 11页VIP内容提供方:微传科技 大小:3.44 MB 字数:约7.25千字 发布时间:2024-06-30发布于河北 浏览人气:1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高中地理复习:农业韧性 城市韧性.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29/8052075137006104.shtm
12.基于多学科交叉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思路及案例——以“农业区位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变化,学会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明确不同农业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3) 通过观察、品鉴、直播、实地调查农产品等活动调查本地茶产业,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4) 遵循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农业布局原则,分析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找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http://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8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