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代人之间、代与代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共同性原则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限制,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不同点
提出背景
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
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定位
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共同点
根本目标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发展要求
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基本保障
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
(1)分析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
(2)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
(3)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分析。
(4)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①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
②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
④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