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东北振兴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什么样的全面振兴、怎样实现全面振兴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东北新篇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系统把握东北全面振兴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战略思维,以实际行动加快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东北全面振兴关乎国家发展大局

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东北地区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资源、产业、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可见,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不仅对东北地区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关乎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其中,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和总体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东北地区涵盖内蒙古东部和黑吉辽三省,地域广袤、人口众多,地理位置沿边临海,且处于创新活跃度和经济增长潜力活力较高的东北亚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多年来,东北地区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发展的新旧动能平稳转换,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老工业基地正焕发新生机。但与此同时,相对于其他一些区域板块,东北地区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复杂原因,一些方面的差距仍有加大趋势。为此,需要通过东北全面振兴来缩小差距,并把潜在优势变成现实优势,补齐短板的同时在重点领域实现反超,进而形成新的增长极或经济支撑带。

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发展和安全犹如一体之两翼,需要统筹兼顾、同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作为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东北地区全面振兴,不仅是东北自身发展的需要、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还是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迫切需要。其中,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东北地区责无旁贷。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外风险挑战日益增多,东北地区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和责任更加重大也更加艰巨。只有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东北地区才能以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人口的集聚与增长,更好承担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大职责和使命,筑牢国家安全的北方屏障。

把握东北全面振兴的路径和任务

新时代东北振兴,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振兴,也是全面的振兴、全方位的振兴。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坚持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发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

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

推进东北全面振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统筹政府和市场、当前和长远、全面和重点、整体和局部,将东北振兴战略更好融入国家发展格局,谱写振兴新篇章。

坚持政府有为、市场有效。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一方面,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创新政府管理服务体制,增强政府创新观念和创新理念,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建立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发挥经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市场创新活力。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协同发展,形成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坚持尊重规律、发挥优势。东北地区产业体系完备,尤其是重工业基础好,实力雄厚,在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人才人力外流现象较为突出、创新资源和产业升级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必须尊重经济规律,立足本地实际,找准市场需求,有效整合资源,改变产业结构偏重的现状,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聚焦人口这个关键要素,优化顶层设计,健全各类激励措施,加大对年轻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度,广泛吸纳高素质人才投身东北地区创业发展。同时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动产业和人口向城市群集中,增强优势区域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

坚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必须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相结合。东北三省一区资源禀赋相似、人文历史相近、经济联系紧密,彼此间既要加强交流合作,强化区域整体协作,推动改革举措形成合力,又要注重把改革矛头指向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地方,将着力点放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上,把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放到重要位置,加大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改革,以重点突破带动其他领域振兴发展。

坚持完善政策、狠抓落实。东北全面振兴既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问题,也不是单个的区域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深刻认识振兴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敲。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完善支撑东北全面振兴的政策体系,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政策举措,精准发力,科学统筹,推动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作者系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THE END
1.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3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件(5套) 1. 必修3《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集体备课PPT课件优质课下载配套教案 2.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新课标PPT课件优质课下载配套教案 3. 中图2003课标版《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公开课PPT课件优质课下载配套教案 4.https://www.shimengyuan.com/k/47781.html
2.再生农业——基于土地保护性利用的可持续农业随着再生农业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加入进来。2019 年,再生农业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定为在全球变暖的严峻态势下有望应对生态脆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7]。商业界对再生农业的投资也日益增加,据土壤财富统计发现,2019 年就有70 项投资策略包括一个或多个与再生农业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125/17/37581541_1005873129.shtml
3.科学网—东北地区(黑吉辽)“三藏战略”深入实施推动农业农村地区内规划建设了众多生态旅游路线,并开展了一系列农业体验和生态观光活动,成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访。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也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出了积极贡献,让东北地区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我们结合东北地区在水稻、大豆、玉米、黑木耳以及有机农业方面的资源优势,认为发展一个综合性农业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260-1449344.html
4.中央出台意见推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率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实施东北地区低标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提升老旧铁路速度和运力。尽早建成京沈高铁及其联络线,研究建设东北地区东部和西部快速铁路通道。 https://m.loupan.com/dl/news/201403/2272279
5.考点49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考点49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考点热度 ★★★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 2.地形、土壤条件 (1)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等地形,利于农业进行多种经营。 (2)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二、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8pt3728ct4893n104907.html
6.高三地理综合测试试题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图示区域通过大量使用石油及其为原料的农用化学品发展农业生产,并成为世界重要粮食产区。近年又提出发展“理性农业”——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通盘考虑和全面兼顾生产者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保护,目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一,该区域位于①(东/西)半球,地形特征是②。(6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x29x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