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视野高考地理中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微专题:泥炭沼泽草炭植被泥炭层有机质空气湿度

1.农业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生长和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

3.农业特点:地域性——因地制宜;季节性和周期性——因时制宜。

4.农业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的方式的方式、水平、效率,所以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图析如下: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5.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与限制性因素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1)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①热量主导:海南岛的三季稻、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

②水源主导: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③地形主导: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改造后形成“基塘农业”。

④土壤主导:江南丘陵以红壤为主,种植茶树生长。

⑤市场主导: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具体到某特定区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为主导区位因素。

(2)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指农业生产需要满足多个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具备,只有某个条件无法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限制性因素。而当这个制约因素得到满足时,该因素往往成为主导因素,如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灌溉水源,但借助黄河水源,使得两地区成为“塞外江南”,两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6.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

(1)大范围地域农业区位选择

(2)小范围地域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类型单位产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低价:离城市越近,低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城镇周围只能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

需水量:需水量大的花卉业等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交通运输: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便捷的地方。

7.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是不一样的。随着社会的进步,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其具体表现在:

(1)便捷的交通运输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2)及时把握市场及产品的需求信息,可以为农业的科技决策提供依据,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政府财政补贴维持农产品价格等,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一、概念

泥炭是沼泽发育过程中的产物,又名“草炭”、“泥煤”,形成于第四纪,由沼泽植物的残体,在多水的嫌气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堆积而成。其中含有大量水分和未被彻底分解的植物残体、腐殖质以及一部分矿物质。

二、主要成分

微观来看,泥炭含丰富的氮、钾、磷、钙、锰等多样元素,是纯天然的有机物质,它是一种无菌、无毒、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物质,可作多方用途。

宏观来看,泥炭在自然状态之下,其组成的物质横跨液相、气相和固相,是由三种相态合成的,其中固相物质主要包含“有机物质”和“矿物质”两个部份。

有机物质是泥炭的主要成分,据测量,泥炭有机质含量在30%以上(国外认为应超过50%),其中固相的有机物质比例为最高。

三、理化性质

有机质含量高

质地松软易于散碎

多呈棕色或黑色

具有可燃性和吸气性

pH值一般为5.5~6.5,呈微酸性反应

呈层状分布,称为泥炭层。

四、区域分布

世界各地都有发现泥炭的踪迹,大部份发掘到的泥炭层多在9000年前——上一次的冰河期结束、冰河北退之后才形成的,像这样的“泥炭层”,形成的速度非常缓慢,有时每年只有一公厘的程度而矣。

除了美国佛罗列达州的大沼泽区外,几乎所有的“泥炭”区都位于高纬度的地区,而世界上约有60%的湿地地区都是“泥炭”的蕴藏区,其中约6%的地区已经被开发为农耕或育林使用,因而遭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

五、形成条件

生长在沼泽中的植物的枯枝败叶必须没入水中,隔绝空气,才能防止氧化分解,在还原条件下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产生腐植酸等泥炭物质。如果没有水体沼泽条件,植物遗体暴露在空气之下,在自然界的化学反应中就会被分解掉,不可能成为泥炭。

因此可以简单的概括泥炭的形成条件如下:

气候条件:潮湿、低温阴凉、多雨

构造条件:构造沼泽要持续缓慢沉降

地理环境:有稳定的水体

六、基本用途

不要看着泥炭长的不咋地,但人家大有可为,在生活生产中具有很多用途,具体如下:

1、燃料:

许多盛产泥炭的地方,泥炭主要是被用作日常生活中的燃料来使用的。

2、制酒:

在“苏格兰”制造之“苏格兰威士忌”的过程中,泥炭被大量用来烘烤已发芽的大麦以使其具有独特的烟熏味道,这已经成为“苏格兰威士忌”的风味特色,业内称之为“泥炭度”,泥炭这名词最常被提及的场合就是这里。

3、建植:

以上所述之各类场地,往往在建植前都需要对土壤进行特殊处理,而由于“草炭”排水功能佳,加之肥效较长,能促进地下根系的生长,达到色正株壮之效果。因此,“草炭”对土壤“种植层”便有基础性的改良作用,也对今后草坪的生长、护理和保养的帮助甚大。

4、建筑:

尤其是建做屋顶花园的话,更是非泥炭莫属,这是由于泥炭的干重和湿重分别是是普通土壤的20%和30%,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所以一般以采用2份普通土壤比1份泥炭的比例做成混合土来建做屋顶花园,既可减轻土基重量20%至30%,又可改善土基透气性和养份结构。

5、盆栽:

泥炭已成为当前温室盆栽以及中、高档花卉生产、栽培的必需品。理想的盆花栽培基体物质是用30%-70%的泥炭,掺和适量的蛭石、珍珠岩等材料进行精心养殖,因此在购物时不难见到专门出售的泥炭土。

6、育苗:

花卉与蔬菜的育苗过程,可采用泥炭为介质材料,或充当为基质结构来培育幼苗,这可大大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提高幼苗的发育质量和成活率。

7、原料:

泥炭是有机无机肥的主要添加原材料,也是生产优质花卉营养土、育苗床土、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出口盆栽花卉基土等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材料。这主要是因为泥炭本身就已经是无公害的绿色肥料,用之而生产的各类生物菌肥、高效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具有长效、无污染、无公害、无残留等优点,同时也是现时中国重点推广的建设“绿色生态”农业环境的理想肥料。

8、改良土壤:

对无论是种花、种草或种植其他农作物的土壤,如有板结、硬化等现像,只要加入适量的泥炭便可恢复并提高土壤的持水、通气和保肥的能力,又能增加营养成份,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以达到更佳的经济效益

泥炭(又称为草炭或是泥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泥炭是沼泽在形成过程中的产物,也是沼泽地形的特征之一。近年来,泥炭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下图为中国泥炭分布示意图,图例1表示储量大于100万吨;图例2表示储量预测大于100万吨;图例3表示储量在30-100万吨之间;图例4表示储量大于10万吨。

图例为泥炭分布区界。据此完成1~2题。

①青藏高原②东北平原③华北平原

④江淮平原⑤塔里木盆地⑥四川盆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2.下列物产中,与泥炭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石油B.小麦C.铁矿D.陶瓷

答案:BA

泥炭土是指河流沉积平原或山间谷地中,由于长期积水,大量水生植物因缺氧分解不充分的有机残体积累而形成泥炭层的土壤。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下游河谷沼泽泥炭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3.图中泥炭层所在区域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

B.生物风化与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与搬运作用

C.冰川侵蚀与沉积作用

4.该地泥炭层深厚的原因是

①植物茂盛,有机残体数量多

②河流沿岸,河流泥沙沉积多

③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缓慢

④沼泽广布,有机质分解缓慢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B

5.(2020年武汉高三3月线上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图9)位于湖北神农架西南边陲,区内有亚高山草甸和多种蕨类沼泽,平均海拔1730米,气候冬长夏短,年平均降水量约1500mm,各月降水均匀。大九湖盆地石灰岩广布,落水洞逐步发育,溪流通过北侧落水洞群流到外部。

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林地分布于盆地周边的高山上;灌草散布于高山基部;耕地、沼泽.等分布于中央盆地。大九湖湿地形成年代久远,中央盆地沉积了深厚的泥炭(泥炭是植物遗体沉入沼泽底部,由于潮湿等原因无法完全分解,残留的植物遗体多年积累而成)。因泥炭富含有机质,吸水能力强,吸附性能好,历史上当地农民多采挖泥炭用作种植肥料。

大九湖湿地公园成立前,正面临着湿地加速变浅变干的处境。湿地公园成立后,为了保护湿地,大九湖区经济从“湿地开垦”逐步过渡到“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1)请从气候角度出发分析大九湖盆地泥炭沉积的有利条件。(6分)

(2)试推测公园成立前大九湖湿地变浅变干的原因。(6分)

(3)说明当地农民大量采挖泥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8分)

(4)指出大九湖地区产业多元发展的方向。(6分)

【参考答案】

(1)湖泊的静水环境利于泥沙沉积(2分),上游河水经过了多个湖泊连续沉积(2分),同时流域植被覆盖率高(2分)(,这些都导致尼亚加拉河河水含沙量极低)。(满分6分)

(2)(气温升高,上游冰雪融水增多,)伊利湖水位上升(2分);冰川北退,下游河道通畅,水位下降(2分),导致上下游水位落差增大(2分)(,流速加快。)(满分6分)

(3)控制水流措施类:伊利湖出口修建水闸;引水分流;在尼亚加拉瀑布上游兴建水库等。(任答2点得4分)

加固措施类:用混凝土加固崖壁;在跌水潭底部铺设缓冲物;用混凝土加固跌水潭底部等。(任答2点得4分)(满分8分)

6.【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托夫达尔河位于挪威南部,源头高地海拔超过1000米,向南流入托普达尔斯峡湾。流域上游区域以高山、荒地以及泥炭沼泽为主,下游大部分地区被针叶林覆盖。流域内几乎没有农业、工业和居民。研究表明,随着副极地地区气候的暖湿化,托普达尔斯峡湾氮元素含量将持续增加,可能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图13为托夫达尔河流域示意图。

7.【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泥炭是指植物残体在多水嫌气的条件下因不能完全分解而形成的有机堆积层。泥炭地是陆地上的最大碳库,储存了全球土壤碳的25%。爱尔兰发育了广阔的泥炭沼泽,当地重要的燃料能源就是泥炭。传统的泥炭开采需要挖排水沟把水排干,然后用铲翻出一块块泥炭草皮用作燃料。然而,长期的泥炭沼泽开发已经导致了当地碳排放不断增加。

说明泥炭沼泽开发导致碳排放增加的原因,并为爱尔兰减少泥炭沼泽碳排放提出实用性措施。

答案:

原因:沼泽水排干导致泥炭分解作用增强;沼泽表层植被破坏,固碳作用减弱;草皮用作燃料燃烧,释放的CO2增多;沼泽变干引起火灾风险增加。

措施:修建生态水坝并阻塞排水沟,使沼泽重新滞水湿润;种植适宜的植物(退耕还湿),恢复沼泽地表植被;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对泥炭燃料的依赖;将修复的沼泽适当开发生态旅游,以淘汰传统泥炭开采的经济活动;划定自然保护区,对沼泽进行定期检测保育等。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THE END
1.区域地理中国的农业(知识总结)2.综合分析某区域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存在问题。(综合思维) 3.能够提出我国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路、措施。(人地协调观) 一、农业概述 1.农业结构:农、林、牧、副、渔(“五业”)。 2.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https://www.360doc.cn/mip/1125206028.html
2.农业区位因素教学反思篇3: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一、题型回顾 例1 (2015年四川文综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奇异果”(图1)。 奇异果生长过程中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 疏松、深厚的土壤中。新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huqn1gg.html
3.高中地理会考卷子6篇(全文)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2)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开发时间较晚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ntb5cr6.html
4.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评课稿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界线、纬度位置及临海、邻国以及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 师 东北区域农业发展较为成熟,阅读相关章节,初步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及农业布局特点。 板书: 一、地理条件 师 (知识回顾)从《地理必修Ⅱ》中可知,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农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https://www.21cnjy.com/A/130/136/V665068.shtml?ivk_sa=1024320u
5.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A.地形崎岖B.热量不足C试题答案 分析 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 解答 解: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纬度高,热量不足.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理解即可.练习册系列答案 https://m.1010jiajiao.com/gzdl/shiti_id_85fdf50f61d1971c00258da10730fd40
6.高中地理综合题的分析思路和答题方法集锦十四、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 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http://m.fz18z.cn/nd.jsp?id=354
7.高二区域地理复习之精华青藏地区: 1、分析青藏地区河谷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海拔低,气温稍高,热量条件稍好 ②源流提供灌溉水源 ③日差较大,光照时间长,农作物单产量高 2、分析青藏地区农作物单产量高的原因? ①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制造的营养物质多 https://www.jianshu.com/p/cb2c215cc6c4
8.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借鉴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东北地区优越的区位条件,根据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中的层次分析法以及逐步回归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系统辨识,确定影响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导因素,从而为制定对策措施奠定基础。 本论文根据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83-2007095166.nh.html
9.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docx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docx,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课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22/6124143200010234.shtm
10.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及农业布局特点区域农业发展 ?第一课时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及农业布局特点 学习目标 ? 1.熟练掌握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提高分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案例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方法。 ? 3.激情投入,享受成功,树立正确的农业发展观。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https://doc.mbalib.com/m/view/4cc887b1a02ff0fbba4d2d44b5c4f2d6.html
1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自然条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春季积雪融水,有利于保墒;纬度高,气温低,病虫害少;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e8afddcb2fba62ba04b2dae38d3c5a49.html
12.中国九大农业区划shp.rar中国九大农业区是中国根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因素划分的九个主要农业区域,这些区域对于理解和规划中国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压缩包文件包含的“东北地区shp”数据,是关于中国九大农业区之一的东北平原区的具体地理信息。 1. **SHP文件**:SHP是Esri公司开发的一种空间矢量数据格式,常用于地理信息系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qq_41934573/1863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