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农会在两岸农业交流及合作中角色

作者柳金财(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兼澄正书院主任)

对于大陆举办两岸农业交流大会,台当局陆委会则回应“两岸农业交流大会对农民与投资者并无带来实质利益”。从大陆公布的议程,还有召开会议的目的来看,无论对台湾的农民也好,台湾投资者也好,目前看不出有什么实质好处。显然,民进党当局对于两岸农业交流及合作,仍采取反制、不鼓励甚至抵制立场。

大陆方面,主要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前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致辞,随《意见》贯彻落实,福建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效应将充分显现,为台胞台农发展提供更好条件、更强保障。提出促进台湾农渔业和中小企业在闽发展,鼓励台湾农渔民参与福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用地、融资、开拓内销市场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目前漳平是台农最为集聚的地区之一。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常斌也论及闽台合作空间广阔,福建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的理念,推进两岸农业融合发展,深化闽台乡建乡创交流等。

台湾方面发言主要是来自农会组织社会精英,例如台湾高雄市农会理事长萧汉俊表示“两岸一家人”应在农业上互相交流、互补不足,大陆农业就会在世界上发光发热。大陆和台湾农业各具优势,两岸一家亲,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台湾苗栗县农会理事长吴峻毅则提出,大陆农业商机无限,希望把苗栗的精致农业带来交流。基本上,台湾农会领导精英参与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持肯定立场及论点。

截至2023年10月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台办,已在14个省份建立28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共入驻1662家涉农企业,其中台资企业计854家,超过50%。漳平地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台资农业企业共82家,汇聚台农600多人,建立大陆规模最大的台湾高山茶生产基地,不仅促进两岸茶产业交流合作,也提高当地农民就业收入。

福建作为两岸融合示范区具有五缘优势。福建与台湾基于特殊的地缘和血缘关系,成为两岸农业合作的一块试验;两者具有地缘相近的便利性,具打造台湾水果等农产品登陆的集散地和中转地的地位。兹就农会在两岸农业交流及合作中所扮演角色及功能分析如下:

首先,此次大会参与者台湾方面主要是农会等成员,汇集两岸农业界智慧,兼具广泛性、专业性与实用性。有来自大陆28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及9个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管委会代表,海峡两岸农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台湾市县乡镇农会代表及台农台企代表等近500名嘉宾参会,其中台湾嘉宾高达203人,约占五分之二。尤其县市层级农会理事长如高雄、苗栗也参与其中,

其次,国民党掌握台湾农会经营发展,较为致力于积极推动两岸农业交流发展。农会四年改选一次,2021年已选出理事及监事,在理事27席、监事9席中,蓝营成员获得25席及8席,绿营仅取得2席及1席。国民党在农会改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尽管民进党已取得“完全执政”,但国民党则可通过“地方包围中央”策略及掌握社会组织主导性,弱化民进党对农会组织掌握;并促进两岸农业交流及合作,提高经济增长。

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为两岸关系发展起步最早,基础最好、成效最明显的领域之一。两岸农业资源、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的共享融合,促进台湾精致农业在大陆广大市场中成长,大陆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两岸农业合作机遇。基本上,台湾农会大多数赞成两岸农业合作及交流,强调福建在交流角色中之重要性。

复次,台湾农会倾向支持两岸农业交流及合作政策。农会曾公开支持“两岸经贸论坛”宣布的15项惠台措施,其中7项涉及农业,提出台湾农户最在乎的是农产品能否销售问题;支持大陆宣布设立的台湾农民创业园;支持福建出台很多有关闽台农业合作的优惠政策,福建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扩大到全省,及推出有关支持海西建设的政策等;肯定台商在漳州、泉州等地投资农业项目,创造台湾农民赴大陆发展的第二春;也肯定“农林22条”对两岸农业发展之促进作用。

国民党无论是处于“执政党”或“在野党”地位,农会一直扮演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重要平台角色,为两岸农业交流的促进者、推动者及合作者;例如2014年国民党执政八县市赴陆参访及进行农产品推销,2019年高雄市长韩国瑜赴陆推销农产品,皆受到农会及农产蔬果公司支持。台湾农会在两岸农业合作及交流中,扮演者主动媒合及推动者、促进者角色,尤其在国民党执政时期更为积极主动。

然当国民党失去政权由民进党“执政”,由于两岸事务系属“中央层级”权限,农会角色及功能受限于“中央层级”政策规范,故其角色转为相对消极及功能不易发挥,尽管如此从农会组织成员积极参与两岸农业交流及合作会议可见,农会仍发挥关键性引导作用。总结而论,两岸农业交流及合作方面,台湾在技术和质量保障、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种质及种源,仍具相对优势,应扮演积极主动促进者角色,这实有助于两岸平等互惠、共荣共存及建立和平稳定关系框架。

THE END
1.台湾新农人走进茂名体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成果活动期间,市委台港澳办主任邓向明向台湾新农人详细介绍了茂名作为全省首个农业产值超千亿的地级市,在荔枝、龙眼、化橘红、沉香、三华李“五棵树”、罗非鱼“一条鱼”和高凉菜“一桌菜”等特色产业的集聚发展情况,深入解读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NDAyNjI4Nw==&mid=2247489567&idx=1&sn=468e89a7e15508c3747e36fe3a477c8d&chksm=fda149dfcad6c0c9fcb4a1520935166ec395f44480bef2629a11ed26f6580ca0aee60751bf02&scene=27
2.黄科智:防ECFA终止风险台农业须转型台湾经济研究院研究二所助理研究员黄科智12日表示,若ECFA全面终止,台湾出口大陆受影响的金额约10亿美元,占台湾对大陆出口总额4.42%。虽说各界认为影响有限,当然对台湾特定农产品民众生计,影响颇大,因此台湾农业需要转型发展。 大陆方面分别在2023年底、2024年5月,对台中止ECFA关税减让,包括石化产品、纺织、机械、钢铁https://bj.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7&docid=160078951
3.农业部:仲秋到田间去采摘精品路线: 为方便城乡居民体验农耕乐趣、品味农业情调、享受田园生活、感知民俗风情,向社会推介一批以“仲秋到田间去采摘”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引导城乡居民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吃、住、行、游、购、学、观、教、娱的高品质休闲体验。 为方便城乡居民体验农耕乐趣、品味农业情调、享受田园生活、感知民俗http://www.crttrip.com/showinfo-9-1301-0.html
4.台声杂志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2019年第21期10月19日至20日,由江苏省台联组织的“江苏,你好--走进淮安”台生日活动在淮安举办,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8所高校的近40位台湾同学和高校老师参加了活动,一起领略淮安悠久的历史和淮扬文化。 广州市台联组织在穗台商赴云https://www.youfabiao.com/taisheng/201921/
5.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钦台农休闲农唱放!门票免费,参加园内骑马门票免费,参加园内骑马、烧烤、钓鱼、观园郊游活动! 钦州台湾农民创业园经农业部、台办批复同意设立,钦州市钦台农农业综合观光休闲有限公司是以种植、深加工台湾特色水果为基础,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企业,集新生态、新生产、新生活为一体的品味特色休闲农场。项目得到自治区政府、钦州市政府高度重视,http://m.qinzhou360.com/wap/thread/view-thread?tid=1557385
6.台湾的休闲农业(精雅篇)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以观光果园为主的台湾休闲农业经营形态逐步发展为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这使利用人文习俗、农村自然风光等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经营形态,成为典型的“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并平稳发展的农业经营模式而被广泛接受和推广[5]。现在,台湾农业已进入以创意为标志的“精致农业”和“休闲农业”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kmnjpp7.html
7.台湾土地及农业问题资料台湾有关土地立法、政策、地权、征收、地价、地税、金融、行政及农业金融、农地利用、农业经济、市地利用、工业用地等层面,作深入的探讨并加以分析及研究,此一历史性文献的编印,足资政界及学术研究机构利用,洵为研究台湾农业及经济史宝贵资料。其主要内容有七大类八十种,如下: http://www.chengwen.com.tw/sc/cat/tai/tai22.htm
8.台湾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若干特点及其借鉴意义前不久参加中国城乡发展交流协会调研组赴台调研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状况。一周内访问了台湾大学等三所大学的农业或资源环境学院、台湾农会及基层农会和专业合作社、台湾兰科农业科技园及其三家科技农业企业,与台湾区域经济协会、农会和园区负责人、大学院长、教授、企业家、农技员以及农业工人进行了一些深入的交流探讨与谈话。https://cdo.develpress.com/?p=3013
9.台湾经济历史政治交通区划社会名称地理工业方面,台湾于195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劳力密集轻工业,另外也扶植以纺织业为主的民营企业。1950年代,发达国家将劳力密集产业外移,当局为吸引外资采取鼓励出口的政策,由出口带动生产,使台湾成为美、日两国的加工基地,从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缔造举世瞩目的“台湾经济奇迹”。1970年代,在蒋经国推动“十大建设”下,台湾http://baike.xuexiaodaquan.com/doc-view-8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