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助推三明农业发展,沪上专家既“授鱼”更“授渔”水稻农科院三明市新品种

摘要: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对口合作的典范。

隔着一条马路,在三明市农业科技研究院里还有一个700平方米的展厅,这里更加全面地展示了沪明农业合作的科研成果。三明市农科院副院长华树妹说:“感谢沪明资金的投入,本着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的理念,我们利用展示厅和展示基地配套宣传和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上海市农科院最新科技成果在三明常态化展示提供了平台。”展示厅的中央“沪明情,向未来”六个大字格外醒目,饱含了两地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希望。

种源好才是真的好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产业链的源头。据统计,我国每10粒杂交稻种中至少有1粒来自建宁,这样的成绩对于山区三明市来说着实不易。

建宁县自2013年就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基地,制种产量占全国的10%以上。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的罗利军是节水抗旱稻的专家,他认为建宁县无论是气候、温度,还是地形、土壤,都是节水抗旱稻制种的优选地。他说:“其实早在2006年我们就在建宁实验试制上海的节水抗旱稻了,它的优点就是制种产量稳定、种子质量易保证,三明市的稻种很受市场青睐。”值得骄傲的是,三明市所生产的水稻种子除满足本省需求外,95%销往南方各稻区和越南、泰国、菲律宾、老挝等东南亚国家。

得益于沪明合作的支持,建宁县拥有一支优秀且经验十足的水稻制种专家团队。2023年,三明市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到34.6万亩、产量7万吨,稳居全国第一,2024年全市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7.5万亩,产量7.8万吨,分别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这为革命老区发展、农户增产增收、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除了节水抗旱稻,上海农科院的食用菌、黄桃、西红花、玉米等在整个三明地区都有了非常好的应用。华树妹称:“我们通过定期举办沪明对口合作——农业科技成果展示推介活动,让上海专家和企业以及推广部门进行深度地接触和洽谈,相信日后会有更多的科技成果能够运用到三明市的产业发展中。”

科技助力三明特色农产品开新花

2023至2024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把最新选育的特色南瓜、茄子、青梗菜、生菜、花菜等13个品种在三明沙县、三元、明溪、大田、建宁、将乐等县市示范应用,累计示范面积超过1000亩。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所的马坤博士是特种蔬菜方面的专家,他说:“我们经过多番科学试种,把最适合三明市的品种推广给当地企业,成效很突出。”马坤从2023年开始指导当地企业福建岚溪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高山蔬菜,目前蔬菜主要供应给福州、泉州、厦门商超以及蔬菜批发市场,日均供菜量1万斤,售价比普通蔬菜高20%—50%,经济效益明显。马坤补充介绍道,“企业成效明显也带动了当地农户的积极性,为山区的农村闲置劳动力找到了致富路子,更为山区的大学生提供了实践与发展平台。”

在三明市农科院的不远处是马坤指导种植的南瓜种植展示基地,走进大棚,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南瓜尤为可爱。基地主人蔡荣添每天都要去各个大棚里巡视几番,他说:“去年试种了马博士育种的南瓜,卖得特别好,今年我又多加了几个品种,包括迷你桔瓜2号、红蜜桔瓜1号、灰栗1号等特色南瓜105亩。”提到收成,蔡荣天笑得合不拢嘴:“平均亩产达1000公斤,市场销售价格稳定在每公斤10元,亩产值可达1万元。”他还强调说,“我的南瓜还没成熟就已经被预定咯,明年我还要扩大种植面积,提前和马博士买种子呢。”

近两年乡村旅游的爆火也给马坤团队带来了新的思路,他说:“我们团队还研发了观赏型南瓜,这种南瓜形状各异,能够满足各种节日的装饰需求,在花店和集市的销售特别好。”在蔡荣天的大棚里,一个个名为“丑小鸭”“黑天鹅”“佛手”的观赏型南瓜挂满枝头,俨然一场南瓜界的艺术展。

人才交流合作助推科研成果转化

在华树妹看来,除了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沪明两地的人才交流合作对三明市农业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大作用,加速了三明市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她说:“沪明合作以来,共有16名上海农科院科技人员任三明市科技特派员,遍布三明市11个区县提供产业科技服务,为三明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除了科技特派员,上海农科院还选派了王瑞娟担任三明农科院食用菌所所长。作为引进人才,王瑞娟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她说:“上海的专家带来优质的品种和过硬的技术深入到地方企业,丰富了生产的品类,并且优化了加工技术,推动了三明市食用菌产业向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和技术创新协调发展转化。”

尤溪县天草菌物种业有限公司就是王瑞娟口中的受益企业之一,她指着基地的一间间厂房介绍说:“今年我们引进上海市农科院选育的秀珍菇高产优质新品种‘申秀1号’,通过对该品种菌种质量控制体系和栽培技术参数的研究,优化工艺并建立基地栽培示范10万袋,充分展示该品种的优良特性,加快新品种在三明地区的推广应用。”企业负责人陈扬传对目前的产能很是满意,他说:“上海专家的到来,提升了我们食用菌工厂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水平。原先大棚里种植40多天才能收成,现在通过温控设施化栽培,7天就能收成。而且上海的菌种品质更加优良,产值大大提升。”除此之外,天草菌物种业有限公司还生产各类菌种包,培训周边农户科学种植,助力菇农增收。

厂房外,技术员正通过食用菌菇房智能控制系统设置菇房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为不同品种的食用菌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看着长势喜人的各种“致富伞”,尤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杨彬感触良多:“沪明两地农业人才长期保持交流与合作,今年我们选派了5位青年科技人员先后赴上海农科院交流,系统学习基本理论、杂交育种、精深加工等知识,相信能够为三明市农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谈到对三明市农业发展的展望,华树妹眼神坚定地说道:“接下来,我们会以沪明成果对接活动为契机,在成果创新合作、成果转化以及构建平台方面进行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把上海农科院的成果优势以及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打造我们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对口合作的典范。”

THE END
1.台湾新农人走进茂名体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成果活动期间,市委台港澳办主任邓向明向台湾新农人详细介绍了茂名作为全省首个农业产值超千亿的地级市,在荔枝、龙眼、化橘红、沉香、三华李“五棵树”、罗非鱼“一条鱼”和高凉菜“一桌菜”等特色产业的集聚发展情况,深入解读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NDAyNjI4Nw==&mid=2247489567&idx=1&sn=468e89a7e15508c3747e36fe3a477c8d&chksm=fda149dfcad6c0c9fcb4a1520935166ec395f44480bef2629a11ed26f6580ca0aee60751bf02&scene=27
2.黄科智:防ECFA终止风险台农业须转型台湾经济研究院研究二所助理研究员黄科智12日表示,若ECFA全面终止,台湾出口大陆受影响的金额约10亿美元,占台湾对大陆出口总额4.42%。虽说各界认为影响有限,当然对台湾特定农产品民众生计,影响颇大,因此台湾农业需要转型发展。 大陆方面分别在2023年底、2024年5月,对台中止ECFA关税减让,包括石化产品、纺织、机械、钢铁https://bj.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7&docid=160078951
3.农业部:仲秋到田间去采摘精品路线: 为方便城乡居民体验农耕乐趣、品味农业情调、享受田园生活、感知民俗风情,向社会推介一批以“仲秋到田间去采摘”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引导城乡居民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吃、住、行、游、购、学、观、教、娱的高品质休闲体验。 为方便城乡居民体验农耕乐趣、品味农业情调、享受田园生活、感知民俗http://www.crttrip.com/showinfo-9-1301-0.html
4.台声杂志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2019年第21期10月19日至20日,由江苏省台联组织的“江苏,你好--走进淮安”台生日活动在淮安举办,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8所高校的近40位台湾同学和高校老师参加了活动,一起领略淮安悠久的历史和淮扬文化。 广州市台联组织在穗台商赴云https://www.youfabiao.com/taisheng/201921/
5.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钦台农休闲农唱放!门票免费,参加园内骑马门票免费,参加园内骑马、烧烤、钓鱼、观园郊游活动! 钦州台湾农民创业园经农业部、台办批复同意设立,钦州市钦台农农业综合观光休闲有限公司是以种植、深加工台湾特色水果为基础,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企业,集新生态、新生产、新生活为一体的品味特色休闲农场。项目得到自治区政府、钦州市政府高度重视,http://m.qinzhou360.com/wap/thread/view-thread?tid=1557385
6.台湾的休闲农业(精雅篇)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以观光果园为主的台湾休闲农业经营形态逐步发展为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这使利用人文习俗、农村自然风光等休闲旅游资源开发的经营形态,成为典型的“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并平稳发展的农业经营模式而被广泛接受和推广[5]。现在,台湾农业已进入以创意为标志的“精致农业”和“休闲农业”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kmnjpp7.html
7.台湾土地及农业问题资料台湾有关土地立法、政策、地权、征收、地价、地税、金融、行政及农业金融、农地利用、农业经济、市地利用、工业用地等层面,作深入的探讨并加以分析及研究,此一历史性文献的编印,足资政界及学术研究机构利用,洵为研究台湾农业及经济史宝贵资料。其主要内容有七大类八十种,如下: http://www.chengwen.com.tw/sc/cat/tai/tai22.htm
8.台湾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若干特点及其借鉴意义前不久参加中国城乡发展交流协会调研组赴台调研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状况。一周内访问了台湾大学等三所大学的农业或资源环境学院、台湾农会及基层农会和专业合作社、台湾兰科农业科技园及其三家科技农业企业,与台湾区域经济协会、农会和园区负责人、大学院长、教授、企业家、农技员以及农业工人进行了一些深入的交流探讨与谈话。https://cdo.develpress.com/?p=3013
9.台湾经济历史政治交通区划社会名称地理工业方面,台湾于195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劳力密集轻工业,另外也扶植以纺织业为主的民营企业。1950年代,发达国家将劳力密集产业外移,当局为吸引外资采取鼓励出口的政策,由出口带动生产,使台湾成为美、日两国的加工基地,从农业社会转为工业社会,缔造举世瞩目的“台湾经济奇迹”。1970年代,在蒋经国推动“十大建设”下,台湾http://baike.xuexiaodaquan.com/doc-view-8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