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现代国家的九个命题之八:创造资本财经频道

(原标题:走向现代国家的九个命题之八:创造资本)

在现代国家的成长过程中,资本扮演的角色令人无法轻视,它被视作国家富裕的源泉。德·索托(HernandoDeSoto)在《资本的秘密》一书中说:“只有资本能够提供必要的手段来支持扩大化市场中的专业化分工和资产的生产、交换。资本才是日益提高的生产力的源泉,因此也是国家财富的源泉。”

德·索托实际上是在回应亚当·斯密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观点,斯密曾肯定地表示:“一国国民每年所需的全部必需品和便利品都源于国民的劳动,其供应的充裕程度取决于劳动生产力和有用劳动者的比例。劳动分工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也是改善人们生活状况的最佳途径。”

显然,在德·索托看来,仅有劳动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资本。正如他追问的,以市场秩序与私人产权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为什么在西方取得了非凡成就,而在别处却基本上停滞不前?”德·索托回答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西方国家产生了足够的资本。可为什么只有西方国家产生出足够的资本,而世界其他地方却做不到呢?德·索托说,这个问题已经变成了一个谜。

接下来,我们借助于《资本的秘密》一书的内容来解开这个谜,即看看发达国家曾经做对了什么才发达起来。用德·索托的术语来说,那就是创造出了资本。

什么是资本?

在德·索托的著作中,资本显然是一个关键词。在日常语言中,当我们说起“资本”时,一般把它理解为实物性资产,或者把一定量的货币说成是资本。对这样的看法,德·索托根本不赞成。他不断地强调,我们不应将资本视为一种物质性的存在。它不是积累下来的资产,也不是货币,而是一个抽象的经济范畴。他强调,资本是一种蕴藏在资产中、能够推动新的生产的潜能。既然是潜能,就需要去开发;而要开发这样的潜能,就要有一系列条件的配合。德·索托认为,最重要的条件是一种正式的所有权制度,它能够确认资本中的潜能并帮助人们将其释放出来,从而把资产转换成资本。

通常认为,正式所有权制度是用来保障资本安全或者说“资产所有人的物主身份”的。然而,德·索托指出,所有权管理的核心职责应当是维护交易安全,而非仅仅保护资产安全。他强调,尽管需要在保障所有权和交易安全之间找到平衡,但政府制度更倾向于促进交易的便利性。这种倾向使得人们能够以最少的步骤转移大量资产,从而更容易发掘资产的潜在价值,创造资本,并推动经济增长。

西方通过正式所有权制度改革

来创造资本

西方国家为何能够创造资本并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德·索托强调,这并非由文化基因决定。西方国家公民对所有权和交易的尊重,实际上是在可执行的正式所有权制度建立之后逐渐形成的。

之所以西方国家能够建立起现在的正式所有权制度,是因为自19世纪以来,政府因应社会的变化与要求,通过艰苦的法律修订工作,不断地将分布在城市、乡村、住宅区和农场的所有权规则融合为一套法律制度,从而将大多数资产综合到正规的所有权表述制度中。这样的所有权制度将管理国民财富的所有信息和规则整合到了一个统一的知识库中,使得西方国家的经济主体能够发掘并释放资产的潜在价值。因此,19世纪是西方国家历史上的革命性时刻,德·索托在2000年时说:“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综合所有权制度大约100年前才出现,日本的综合制度则出现在50多年前。”

这些欧洲国家的政府,一开始并没有调整过去的法律以适应这种新的城市现状,而是制定出更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试图对非法企业活动进行压制。规章制度越多,违法现象也就越多。很快,政府又制定出新的法律来处罚那些违反了先前的法律的人。到后来,欧洲国家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道路是,政府继续坚持宣布不合法企业家的行为为“非法”,采取措施打击这些非法活动,而不是调整现有制度以吸纳这些非法的企业。德·索托说,这么做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使社会动荡不安,最终演化成暴力冲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法国大革命和俄国革命。另一条道路是英国所走的道路,那就是政府制定新的法案,使农村和郊区的企业合法化。政府的主要行动是调整现有的法律制度,如所有权制度和政府管制行业的措施,让非法企业家的产权合法化,最终整个国家和平地进入市场经济。

德·索托强调说,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大多数西欧国家都模仿英国改革了法律,以适应现实状况的发展。政治家们正确地认识到(或者无奈地接受了)现实,那就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人而在于法律本身”,因为正是法律在阻碍穷人变得更具有生产力。于是,这些欧洲国家着手把具有排斥性的法律制度转变成能吸纳融合不合法企业的法律制度,通过放宽取得正规所有权的限制、减少由过时的法律条文造成的法律阻碍,让政府和立法机关接受现实。就这样,通过消除法律和经济制度中的矛盾,欧洲的政治家们让自己的国家做好了走上经济发达之路的准备。

美国的土地法律革命

德·索托特别提到了美国在土地领域的法律革命。他以19世纪美国如何成功建立全民覆盖的正式土地所有权制度为例,展示了这一变革的过程。

美国独立后,存在着大量的未开发土地(尤其在中西部),其所有权在法律上归联邦政府,或者说是国有制。有一些州不管联邦政府的规定,制定了本州所有权和土地分配的规章。到美国来的移民,则根本不管联邦或者州制定的正式制度,纷纷涌入广大未开发的土地,建立起住宅和农场,并制定属于他们自己的所有权“法律”。比如说,他们利用各种记号,标明自己对某块土地的权利并在移民间相互认可:在树上刻上名字标明自己的“斧头权”,建造一座小屋以标明自己有“小屋权”,种上一棵玉米标明自己的“玉米权”。在政府看来,到公共土地上耕种的移民是“不合法居民”,甚至是歹徒。可移民们认为,自己所占据的土地,其价值是因自己的辛勤劳作而提高的,但现行正规所有权法律却不承认他们的劳动价值。

这样的混乱以及在政府看来的大量非法状态,是由于正规的所有权法律在现实中不能为土地的有效使用提供相应的指导才出现的。在美国土地所有权问题上,至少出现了两种法律制度,“一种制度是编纂起来写在法令全书里,另一种制度则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在18、19世纪初的美国现实中,就像今天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大多数土地所有权和所有权协定由不合法的“法律”决定。但是,这种不合法的“法律”或者说不合法所有权协定,尽管不是由国家制定的,也不是来自法令全书,但它确实是一项法律,“这项法律源于人们自己,由人们自己制定,它的命令同时也具有强制性。”德·索托反复强调,这些所谓的非法移民“根本不是罪犯;他们组织社区、建立学校、修建房屋、销售土地”,他们为经济增长、土地价值提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遵循着自己的“法律”。

由于移民们的积极努力和不懈抗争,以及政治家们逐渐认识到将正式所有权出售给这些无法驱逐的移民既能增加政府收入,又能推动土地的有效开发,加之民主制度下选票的影响力,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的紧要关头采取了行动。政府区分了真正的罪犯和不合法居民,并承认现有的土地制度并未完全符合美国人获取土地的实际做法。因此,政府开始对法律进行改革以适应现实需求,主要的做法就是在正式法律中融合大量的原本不合法的所有权协定。

法律革命的目标

是实现法律的最终意图

上述欧洲曾经的状况和美国的例子表明,在这些国家中旧的正式所有权制度与民众自发创业建立起来的“非法”权利之间,也曾经存在着冲突。但跟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政府今天的做法不同,欧美政治家在当时逐渐认识到,这些开办非法企业或占据公共土地的人,“不是什么罪犯或者野蛮人;他们是高尚的先锋,他们保证了这个国家的快速增长和发展。如果他们违反了法律的书面文字,那他们也只是在完善法律的最终意图”。因此,重要的不是打击这些具有非凡创业能力的人群,而应该致力于改变现有的法律规定,实现法律最终的意图。

显然,只有从民间经济活动(可能仍处于不合法状态)中吸取现实存在的种种所有权协议,才能为现有的法律注入生命,让正式所有权法律保持活力。由此形成的法律,有助于及时地将所有权制度向底层民众开放,形成有利于穷人的所有权制度。德·索托进一步地强调,这样的法律变革事实上构成了一场法律革命。之所以说它是革命,是因为以下两点原因:第一,这样的法律在观念上是革命性的,即它体现的原则是“社会需要是赋予所有法律制度活力的本质内容”;第二,这样的法律在行动上也是革命的,它创造出了一个更加符合有创造力的、动态的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新法律制度。

这样的法律革命为什么在西方能够成功?归纳德·索托在不同段落中的探讨,我们大致可以发现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处于不合法部门的民众及其组织的抗争与努力。他们坚信,“人民比法律专家更有权利去定义和解释规章制度”,这种信念赋予了他们的斗争以正当性。第二,政府及政府领导人的开明,成功的西方各国“都有一些开明人士懂得,如果有很多人生活在某一法律制度之外,那么这个法律制度的存在就毫无意义”。第三,已经存在的选举政治与民主制度的作用,即选票压力和议员活动,最终迫使国会或政府一步步地修改早已僵硬的所有权正式法律,使其向有利于穷人、有利于产生资本的方向变革。

小结

在德·索托看来,西方国家之所以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进而成为现代国家,是因为它们建立起一套正式的所有权法律,让人们能够开发利用资产中所蕴含的潜能,从而创造出资本。这是西方国家之所以成功的秘密。

而西方之所以能建立这样的所有权制度,是因为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发现旧的所有权法律制度无效,并懂得大规模改变法律的力量存在于法律制度之外,于是通过吸收大量民间所有权协议,从而弥补了现有法律的缺陷,制定了新法律。这样的法律变革是一场革命,其实质是让所有权正式法律变得有利于穷人、有利于产生资本。正如德·索托所说,世界上并没有足够的钱来拯救穷人,穷人也不需要拯救。

THE END
1.网络意识形态博弈的力量分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二)资本的逐利性催生了网络大型企业的垄断性 无论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由于资本扩张性和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以企业为代表的资本力量,始终有超越政治与社会力量制约,成为垄断或独占一切的强烈倾向。从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大网络公司围绕安全、搜索、电商、支付、音乐、视频等主要市场,你争我夺、硝烟弥漫,http://sass.cn/109000/42547.aspx
2.资本的几个特点:1.资本是逐利的;2.资本逐利的本性是由人的本性决定2.资本逐利的本性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因为多数人是逐利的; 3.在面对竞争时,资本会发挥出惊人的创造力,这是资本逐利本性决定的。 4.在没有竞争时,资本会表现得极为贪婪,这也是资本逐利本性决定的。 全部讨论 资本竞争而形成的垄断 恰恰能提供最好和最高性价比的服务 因为原因很简单 不提供好的服务,马上就https://xueqiu.com/1731685223/220223540
3.共同富裕背景下中国跨越中高收入阶段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中国金融化存在结构性特征,大量金融资源集中于少数行业,形成部分行业金融资源过剩和局部泡沫,另一部分行业则面临融资困难(刘锡良,2018)。从两个层面看:一是由于资本逐利性和金融创新泛滥,许多实体企业谋求多元化经营,高负债和高杠杆盛行,造成债务负担过重和重资产,频繁出现兑付和违约风险,甚至引发破产倒闭危机,对社会财富https://www.yicai.com/news/101244583.html
4.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西方,金融资本成为了控制社会和收割财富的工具,引发一系列经济动荡、金融危机。在我国,也出现过逐利性驱动下的资本无序扩张,资本控制金融牌照或利用金融手段实施不当竞争、信息垄断、监管套利等现象,给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带来了重大隐患。 资本无序扩张的背后是金融偏离了社会价值考量维度,究其根源在于金融https://www.czbank.com/cn/pub_info/Outside_reports/202308/t20230809_35923.shtml
5.80后发财靠康波:周金涛生前20篇雄文精华,一文尽览启动点在康波繁荣阶段或回升阶段的房地产周期的波动幅度要更大一些(尤其是回升阶段),原因可能在于康波回升或繁荣阶段正处于新技术加快扩散和应用的重要时期,房地产置业需求和富余产业资本的逐利性加剧了房价的波动性。启动于1995年(康波繁荣阶段)的本轮房地产周期属于较强的房地产周期。 https://blog.csdn.net/julius_lee/article/details/86543969
6.剥削来自资本还是权力?——对马克思与马斯克对剥削来源分歧的思考一是资本过度追求利润。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指出:“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二是资本的逐利性必然导致资本家忽视风险、牺牲社会利益和http://www.beijingdecheng.com/news_detail/id/684.html
7.数字经济背景下全球要素资源重组趋向及中国策略为了明确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全球要素资源重组趋向,本节着重从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切入,探讨全球要素资源重组的基本走势。 (一)全球资本要素的重组趋向 1.数字经济与资本要素流动的相关性分析 资本的逐利性特征决定了资本要素倾向于流入利率相对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提高了各国在数字基础设施投资、数字技术http://gjs.cass.cn/kydt/kydt_kycg/202312/t20231201_5700236.shtml
8.思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困境与对策企业新闻另一方面,整治出的指标还需要通过工程实施、项目验收和指标交易等程序,各地的项目验收标准不一,指标交易的价格、时间和最终可收益总额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较大;社会资本参与方面,基于资本的逐利性,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大多处于观望阶段。 1.3社会资本参与的政策和机制不够健全http://zcgis.com/article_show.aspx?id=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