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12.01辽宁
作者:横槊赋诗2022-08-0919:04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的,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
第一,资本的价值性
资本的形成过程:“特殊商品—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资本”。商品两次转化形成资本,资本是货币,资本是商品资本是由商品构成的,资本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商品,或者说,资本的本质是商品。资本是一种有价值的物质。
资本运动的主体是价值,资本可以称为处于运动中的价值,在运动中资本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并使自己增值。
第二,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在确立资本关系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诸如“羊吃人”的生产资料剥夺运动,社会被分为手握资和自由得一无所有的人,自由得一无所有的人不掌握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因此只能靠出卖自身劳动力过活。手握资本的人以工资的形式购买劳动力商品,资本关系因而成为可能——“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的和文化的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另一些已经成了劳动的物质条件的所有者的人出卖劳动。”
资本生产过程不仅再生产了资本本身,也再生产了“权力”。它会不断地增加和增大。
第三,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资本并非与人类社会生产相伴相生,而是从历史中走来。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和完善。
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商品流通的结果产生了货币,而货币正是资本最初的表现形式。一切新资本都以货币形式出现在商品市场、劳动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经过一定的过程,这个货币就转化为资本。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
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并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时候,资本才会产生。劳动力这一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力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它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这一商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才成为商品。一方面,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是自由的人,他才可能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他已经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自由的一无所有,必须出卖劳动力才能生活。这两个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随着商品生产的出现而出现的。因此,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作为前提条件。
第四,运动的无限性和自行增值性
在资本生产中,资本只有不断运动才能保存,才能增殖。如产业资本要先后经历购买、生产和销售这三个阶段才可能实现增殖。即产业资本先是通过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而产业资本以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出现;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后,产业资本又以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出现;在生产过程完成、生产出合格的商品之后,产业资本有以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出现。产业资本在经历了包含一个生产阶段和一买一卖的两个流通阶段的循环后获得了增值额,从而完成了不断增值的“历史使命”。
第五,资本的本性是逐利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资本逐利是本性。资本逐利不遗余力甚至枉顾道德、法律和人类良知的疯狂追逐使得资本发家史充满着罪与恶。同时,也正是资本逐利的本性使得其为生产而生产,由此引发生产相对过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第六,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推动了人类社会劳动生产力的狂飙式发展。既有罪恶的一面,也有文明的一面。
随着资本的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出现了相对人口过剩,“劳动生产力越高,人们就业手段的压力就越大,因而他们的生存条件,也就越没有保障。”
于是便产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随着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的规模的扩大,社会生产愈加社会化,而资本愈加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由此进一步加剧了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私有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七,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之所以能够增值,能带来剩余价值,关键是它处在无休止的运动中,不断地从流通领域进入到生产领域,再由生产领域进入到流通领域,资本这种不间断地运动是资本取得价值的增值的必要前提和条件。资本的运动表现为资本循环,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是三种形式、三个阶段的统一。周期反复的循环就是资本的周转。一旦停止运动,资本就不能增值。
资本也是一种运动中的价值。资本的运动表现为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售卖3个阶段,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3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资本生产作准备,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而商品资本的职能则是实现剩余价值。资本只有顺利地从一种职能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职能形式,顺利地通过购买、生产、售卖3个阶段,才能生产并实现剩余价值。资本一旦停止运动,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就会丧失,资本的生命就会停止。
资本运营:又称资本运作、资本经营,是指利用社会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价值运动,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
资本同时采取三种形式并各自完成自己的循环: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环。资本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而且是三个循环的统一。由此可见,资本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它还是一种运动。是一个经过三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循环过程本身又包含着循环的三种不同形式。
资本运动的主体是价值,资本运动的目的是为了价值增值,在运动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变换为适合人的需要的自然物质——种种商品体。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增值性是资本的本质属性。资本可以称为处于运动中的价值,在运动中资本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并使自己增值。
第八,资本的社会性
资本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它的提升或增值由社会政治思想等变革来实现。
资本要在社会上得到认可。在一个消灭了商业规则的社会,资本就无任何用武之地,它的资本权威得不到这个社会的承认,也得不到这个社会劳动者的响应。那么其效率为零。这种社会权力,当社会成员普遍不承认时,也就没有了意义。
资本在现象上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但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下,才转化为资本。
人们则以资本来量化权力,以公司或国家的形式,共同支配整个社会。
第九,资本的历史进步性
首先,资本推动了人类社会劳动生产力的狂飙式发展。
其次,资本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进步。
最后,资本为未来社会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作为价值增值的狂热追求者,他肆无忌惮地迫使人类去为生产而生产,从而去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
可见,资本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罪恶的一面,也有文明的一面。
第十,资本的人性
人性指的是人所具有的正常感情和理智。人和人的劳动实践产生社会,使得自然附着物对象化、人格化。
人格化是指把人的特征、情感或意图归因于非人的实体,把人的形态和特征赋予抽象概念如民族、情感、自然力、季节和天气等,也可以赋予实体的物质,它被认为是人类心理的一种固有倾向。
趋利避害是一种生活本能,从某种思维角度看,人性本质映射资本本质,人本身只有作为资本的人格化才是统治者。资本在人性的驱使下完成自身。资本的运行就是人的活动,具有人性、情感和理智等秉性。在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事实。
资本掌握在人手里,作为人格化的、有意志和意识的资本执行职能,却不受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