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利用和驾驭资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正确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利用和驾驭资本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正确方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关键词:资本特性;行为规律;健康发展;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既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系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关系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深化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各类资本及其作用的认识,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这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的坚持更是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正确利用和驾驭资本提供了根本遵循。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利用资本,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积极探索利用资本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国家建设服务、为人民利益服务上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经济全球化、资本国际化背景下,从本国内资和外资已得到长足发展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对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的认识,在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上取得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重要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的论述是对马克思资本理论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的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坚持和继承,更是发展和创新。资本的特性是什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3]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一文中还指出:“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4]依据马克思的论述,资本具有两种存在形态,即物理形态和生产关系形态。资本的物理形态是生产要素,主要是生产资料,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作为生产关系形态存在的资本,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生产资料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关系。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资本在物理形态上表现为某种物品,如机器、厂房、设备、货币等生产要素,但从本质上说,资本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作为物理形态存在的资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和物质条件,不具有阶级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可存在于不同社会制度之中,为不同制度性质的国家所利用。作为生产关系形态的资本,在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其性质并不完全一样,具有不同特点和特殊性。在资本主义国家,资本所体现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无产阶级的阶级对立关系和阶级矛盾,是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所体现的生产关系,虽存在劳资利益差别和劳资矛盾,但不表现为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劳资双方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既存在利益矛盾又具有共同利益的对立统一共同体。
二、以辩证思维方法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特殊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新的时代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这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9]从理论上说,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不存在私有资本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资本存在超出了马克思的预见和设想。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不同于马克思《资本论》所指的资本的特殊性,解放思想、破除传统观念束缚,充分利用资本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一)破除认识误区正确把握劳资关系的特殊性
(二)克服传统观念正确认识资本同上层建筑关系的特殊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政治上层建筑同资本的关系并非水火不容根本对立,而是矛盾性和一致性的统一。一方面,资本与政治上层建筑具有一致性。在我国资本必须服从国家政治上层建筑,遵守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法规,政治上接受和服从中国共产党领导,道德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上不能违背马克思主义指导根本制度。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制约下资本的逐利本性和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受到不同程度限制。另一方面,不可否认资本同政治上层建筑存在矛盾性。如资本围猎领导干部、贿赂政府官员、操弄政治选举、渗透意识形态、污染营商环境等。因此,“要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要设立‘红绿灯’,健全资本发展的法律制度,形成框架完整、逻辑清晰、制度完备的规则体系”[10]“要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提升市场准入清单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要完善资本行为制度规则”。[11]防止资本无序发展、野蛮生长。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环境影响制约资本的特殊性
如何看待资本同外部环境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存在于特定环境之中,都要受环境影响和制约,要么改变环境,要么适应环境被环境改变。按照马克思的设想,资本只存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体系环境中,不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内。与马克思设想不同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允许资本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环境必然程度不同地影响和改变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12]这一精辟论述表明,外因虽不能改变事物本质,但会程度不同地影响事物变化。
从资本存在的基本经济制度环境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经济制度环境,使资本必然受到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主体地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约和影响。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着它们的特点。”[13]
在这种“普照的光”的特殊经济制度环境下运行的资本,决定了它既要遵循资本运行的经济规律,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制约和影响。资本必须服从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把自身发展同国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从资本存在的政治环境看,社会主义政治法律制度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使资本无法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凌驾于国家之上,操弄政府于股掌之中,使国家机器和政府机构沦为资本剥削压迫无产阶级的工具。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使资本必须遵守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和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从资本所处的思想文化环境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一根本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伴随资本而来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等设置了坚固的思想防线,资本的生产经营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四)全面把握我国资本投资领域和活动范围的特殊性
从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看,资本跟着利润走,只要有利可图的地方就有资本存在。在资本主义国家,哪里有利可图资本就投向哪,资本家想怎么投就怎么投,资本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人能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居主体地位,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国民经济布局由国家决定,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资本不能想投哪就投哪、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更不能随心所欲、横冲直撞,而必须听命政府宏观调控。关系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军事安全等特殊领域资本或严格限制或禁入。国家鼓励支持保护资本依法获利,但资本不能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
三、以辩证思维方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历史地、发展地、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存在的各类资本及其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发挥资本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必须认识到,资本具有逐利本性,如不加以规范和约束,就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正确处理不同形态资本之间的关系,在性质上要区分,在定位上要明确,规范和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14]资本具有二重性质和二重作用,既要充分利用资本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又要最大限度限制资本逐利的消极作用。
(一)要充分发挥资本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发挥资本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15]“注重激发包括非公有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活力,发挥其促进科技进步、繁荣市场经济、便利人民生活、参与国际竞争的积极作用,使之始终服从和服务于人民和国家利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16]资本作为生产要素,是社会稀缺资源,既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手,具有创造财富、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活跃市场、保障供给、对外开放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
(二)要加强引导和监管防范资本的消极作用
引导和规范资本健康发展要依法依规加强对资本的监管,兴利抑弊克服资本的消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要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探索创新,增强资本治理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健全事前引导、事中防范、事后监管相衔接的全链条资本治理体系。”[20]要通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税收杠杆等对非民营经济发展予以宏观指导引导,帮助其克服生产经营上的盲目性,避免企业盲目决策造成投资失误和资源浪费,把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轨道。
引导和规范资本健康发展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引导资本主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信用信义、重社会责任,走人间正道”[21]的重要论述。一要引导资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善待职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主动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贡献。二要引导和督促资本自尊自律,自觉摆正资本谋利、职工福利、国家税利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要加强资本领域反腐败,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打击以权力为依托的资本逐利行为,着力查处资本无序扩张、平台垄断等背后的腐败行为。”[22]三要引导民营企业家以产业报国为己任,立志振兴民族经济,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四要依法约束私有资本的经营领域和活动范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强化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有效防范风险,维护市场公平竞争。”[23]对资本既要为其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政策条件和舆论环境设立“绿灯”,又要对资本消极负面作用保持清醒认识,给资本划出红线、明确底线,设置“红灯”,确保资本有序经营、健康发展和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2][6][7][8][9][10][11][14][15][16][19]][20][21][22][2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2]《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7]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社2022年12月16日。
[18]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凝聚思想共识践行核心价值:学习贯彻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
(作者简介:谭劲松系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严梅萍系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