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实融合,以融促产——2024第十一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

万联导读:3月27日,由万联网主办,中企云链、光谷金信、简单汇、赫中企云、深度数科、高达软件、中信梧桐港、玉湖冷链、金网络、博阅信科、企汇安、韦屹供应链、迅航星、酒链科技等合作伙伴支持,并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成都市供应链金融协会、深圳市进出口商会、三亚中央商务区等机构鼎力支持的“2024第十一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在深圳盛大召开。

进入2024年,数字化如何驱动产业供应链协同并构建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生态?供应链金融如何有效帮助中小企业共渡难关打造韧性供应链?国资委严禁融资性贸易背景下地方国企如何通过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促进地方产业生态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如何开展跨境供应链金融?随着今年数据资产入表企业如何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万联网于3月27日在深圳隆重召开了“第十一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大会邀请了国内30多位顶尖专家学者、行业知名大咖出席,汇聚国内行业龙头、央企和地方国企、银行、产业互联网平台、数商、金融科技公司等数百行业精英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化+产业链+金融”创新实践之道,共谋发展!

同时,此次论坛也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成都市供应链金融协会、深圳市进出口商会、三亚中央商务区等机构鼎力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论坛伊始,主办方万联网创始人蔡宇江在现场作开幕致辞,并发布了由万联网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制作的《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调研报告(2024)》以及万联网编纂的《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生态图谱2024》。

今年是万联论坛首次更名为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正在深度融合,通过数字技术将供应链金融运营中各经济主体和业务、资产和活动连接形成“信任链”,是供应链金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供应链金融要不忘初心,回归到优化企业、产业现金流的本质,这也是本届论坛的主题“数实融合以融促产”的诠释。供应链金融的生态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万联网也同步发布了《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生态图谱(2024)》,我们希望图谱里面的各类参与主体都能够相互协同,共同促进供应链生态的良性发展。从2014-2024,万联网的论坛已经跨入了第11届,下一个十年,从这里开始,万联人永远在路上,我们也期待与各界同仁为构建共生共享共赢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而努力!

宋华总结了当前供应链金融面临的三对矛盾:概念的泛化与产品的单调性、去核化的呼声与核心信用的强化、政策的推进与金融的畏惧,并认为供应链金融的价值在于“优化和提升产业现金流”,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从组织模式、运营模式、管理模式、治理模式四个方面重新思考供应链金融的开展,用金融助力产业链供应链新质发展,用数字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强基运营。同时,宋教授还现场发布了由万联网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及一众实战专家团队编制的《中国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发展白皮书(2024)》并做了解读,并表示白皮书全面概述了最近一年多供应链金融的整体形势,包括现在的政策环境、行业情况,包括国资委十不准条件下如何整改、转型,包括利益产业集群等等,都做了全局性的分析。

本次论坛还有一个特别环节,即万联供应链新质发展智库成立仪式暨《中国货权风险判例研究报告(供应链企业篇)》发布。由万联网牵头,联合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律所、基金、基础设施服务商共同发起的“万联供应链新质发展智库”正式成立,旨在协同各类服务要素资源,促进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同时,万联供应链新质发展智库在大会现场发布了由中仓登、万联网、德和衡、银雁科技联合编制的《中国货权风险判例研究报告(供应链企业篇)》(想要领取报告的朋友,欢迎后台私信我们领取哦~)。该研究报告基于4200余例货权纠纷司法判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探明货权问题典型风险点,帮助大宗商品供应链和贸易业务做好货权确权,并给出司法实践中融资性贸易认定思路和供应链业务货权确权建议。

随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论坛进入了备受期待的环节——2024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优秀企业”评选颁奖授牌仪式,现场颁发了由万联网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中心联合遴选的先进产业供应链平台、卓越金融机构、优秀数智化服务商等榜单,万联网创始人蔡宇江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宋华一同为来自金融机构、供应链平台、平台企业、金融科技领域的多家优秀企业授牌,这些领先企业与示范平台为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树立了标杆,推动了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瑞轩供应链、迪链科技、中企云链、华能智链、简单汇、玉湖冷链、金网络、钰翔科技集团、韦屹供应链、企汇安、浙商中拓、鲲鹏商通、长江供应链荣获“先进产业供应链平台”奖项)

2024中国供应链金融生态·优秀企业”评选活动,历时2个多月,最终遴选出33家先锋企业,分别入选先进产业供应链平台、卓越金融机构、优秀科技服务商,大会现场隆重公布了包括中企云链、华能智链、简单汇、玉湖冷链、金网络、钰翔科技集团、韦屹供应链、企汇安、工行深圳市分行、高达软件、光谷金信、赫中企云、中信梧桐港、深度数科集团、中粮保理、浙商中拓、鲲鹏商通、长江供应链、瑞轩供应链、迪链科技、吉林银行、晋商银行、九江银行、江苏苏宁银行、新希望财务公司、海融汇保理、冻品邦、泰乾数科、汇融数科、浪潮云、合合信息、通汇数科、泛钛客科技在内的共33家优秀企业获奖。

当前,产业数字化正进入以数智供应链为特色的下一站。对于企业而言,该如何实现供应链的数智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短暂的茶歇和自由交流之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宋华的主持下,国电投商务招标中心副主任胡亚民、中粮保理副总经理陈笑男、九江银行行长肖璟、中招公信链总经理胡志高等重量级嘉宾聚焦“如何实现供应链的数智化?”话题,分别从自身企业的发展业务现状出发,围绕数智供应链、供应链韧性、以融促产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多维度地带来了各方如何助力企业构建数智供应链,为生态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分论坛一:“国企数字化与产融新实践”专场

现在大部分国企供应链公司都在忙着梳理、规范、完善,并退出虚假(例如不符合常规的增长)贸易!但是下一步应该如何做?既要合规、又要规模、还要利润、还要增速,还要...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国企应有的担当和贡献。因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顶梁柱和主力军,国企供应链公司如何以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明确,今年内要确保完成70%以上的主体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如何扎实推动国企供应链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国企供应链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有哪些?

下午的分论坛一“国企数字化与产融新实践”专场中,万联网首席产业互联网专家黄贵生基于自身20多年大宗领域管理及创业经验首先带来了主题为“国企供应链公司打造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演讲,为国企供应链怎么和当地产业融合提供了参考意见。

黄贵生认为,传统的国企资金驱动模式难以为继,国企供应链公司现在转型要么退出,要么纯粹做贸易商,要么往更高阶进化,比如做全产业链运营、虚拟工厂、产业园区运营、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平台等是成长转型的方向。围绕地区产业集群打造生产性服务平台,服务区域实体经济,成为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的转型升级方向之一,同时还给出了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的蓝图。不过不是每个产业集群都适合,总结而言就是两类不碰:一是寡头垄断的产业,二是新产业,建议从小切口、小产业链开始试单,建立产业链供应链服务能力,然后横向复制。

最后,钟总对简单汇的整体业务构架做了简要介绍,并重点介绍了简单汇的系统平台建设以及平台运营体系。作为一家智慧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商,简单汇信息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孵化于全球领先的智能科技企业,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业务咨询、金融服务、科技建设和运营服务,致力于通过科技手段推动商业信用的价值传递,提高企业供应链整体竞争力。

中信梧桐港总裁助理郑炜带来了“数字供应链助力国企市场化转型”的主题演讲。郑炜在对当下国企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国企供应链公司转型有以下两个方向:一是从供应链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平台转型;二是搭建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平台,非标动产标准化,“去核心化”。地方国企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建议从增加营业收入、优化业务结构、改变商业模式三个阶段,分短期、中期、长期逐步实现;转型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产业孵化、产业供应链运营、构建地方产业链生态体系的主体。

基于产业互联网的数字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将成为整合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工具,中信梧桐港作为中信集团成立的数字供应链系统平台建设、运营公司,通过将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科技元素充分与供应链场景相结合,可为产业客户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打造一站式数字供应链综合服务。

关于数字化转型,最后张宁谈了三点感悟:一是数字化转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上系统;二是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业务变革;三是数字化转型需要长期的投入和专注。作为中国动态折扣数字化营运资金管理赛道的引领者,张宁表示希望赫中企云可以代表中国为全球的企业提供效能的优化服务。

在县域经济产业集群的数字化实践方面,高达软件以县域经济产业集群为中心顶层设计6+1+N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助力县域经济生态进行产业供应链资源整合,服务产业集群应用,提高供应链效率,建立全流程、全要素的产业集群生态,为县域经济产业集群提供供应链综合服务。最后,胡总结合场景化供应链金融-物联网监管改造模型、产业集群典型案例解析等案例详细介绍了高达软件打造的县域产业集群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各项功能、业务框架以及应用效果。

优合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信息官丁军发表了“科技赋能冷链物流发展,打造全球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主题演讲。丁军表示,农业贸易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第五大出口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产品供应链链路长,环节多,参与者众。运营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环节不透明、流程不标准、管理不高效,风险难控制是目前农业产业的最大痛点。为解决产业痛点,优合集团在农业平台,智慧农业,农业金融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在数字推动冷链物流产业转型实践方面,优合集团在国内外主要区域布局投资建设“智慧冷链综合体”项目,打造全球温控服务平台,项目涵盖了集办公、智慧温控、加工、分拨、产业孵化、集采分销、农产品安全溯源、产业链金融、智慧农批、大数据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并形成了一套智慧冷链综合体的服务新模式。

“国企数字化与产融新实践”专场圆桌讨论环节,国际供应链与运营管理学会副主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专家文健君作为主持人,与文轩宝湾总经理赵俊怀、厦门海峡投资董事长宋小坚、物易云通副总经理王义、协同资本董事长助理丘炜雄以“国企供应链服务创新及产融生态构建”为话题展开了讨论。大家围绕国企供应链创新路径、服务地方产业集群、产业基金等话题各抒己见,发表了各自对国企供应链服务如何创新以及如何构建产融生态的见解。

分论坛二:“企业出海背景下跨境供应链金融”专场

2024年,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速,高质量出海更是成为今年两会上的风向标。看清政策,看清风向,才能安心出海。为助力中国企业在出海大浪潮下,搭建外贸“金融桥”,构筑跨境“共赢链”,实现出海不掉队,在本次“第十一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上,万联网联合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新加坡中心联合特设“企业出海背景下跨境供应链金融”分论坛。

沈亦文在演讲中重点结合三一重工的内外联动模式、新希望的国际化与境内外供应链联动模式等案例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出海企业可以充分借助新加坡开放繁荣的金融资本市场,结合国内的生产制造基础设施,形成双总部内外联动+产融结合的全新商业模型。沈亦文强调,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不可逆转,没有所谓的去全球化或逆全球化,中国若不融入世界,就只会有去中国化,中国企业不出海就出局!中国企业家亟待把握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产业、新市场机会,实现二次曲线发展。

围绕冷链冻品行业这一现状问题,玉湖冷链作为玉湖集团旗下的冷链食品供应链企业,玉湖易采通过玉湖冷链物流基地与自身强大的产业整合能力,构建出以供应链金融为核心的一站式供应链服务监管体系,同时依托自有的国际高标数智化冷链园区产业集群,提供一站式国内外代采、仓干配物流解决方案、全链路创新金融支持等一系列专业服务。畅敏表示,冷链作为当前中国新基建的重要基础领域,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未来玉湖冷链也将更加积极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与实践。

三亚中央商务区管理局金融与科技部部长曾宇晖随后着重介绍依托海南自贸港资金自由流动便利化优势,三亚中央商务区在助力供应链业态发展上的具体措施。曾宇晖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是重大国家战略,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受益于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海南自贸港将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桥头堡,也将成为跨境电商、保税维修、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等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业务绝佳的展业平台,可以针对跨境供应链业务、数字供应链等业态发展拓宽应用场景。

三亚中央商务区作为海南自贸港的重点园区也是自贸港唯一的、发改委认定的千亿级现代金融产业集群,在跨境金融领域已经形成集聚效应,吸引了诸多知名创投公司落地,QFLP、QDLP试点效果明显,园区由此打造了一方面服务国内企业进入RCEP、东南亚等境外国家和地区投资合作;另一方面以RCEP、东南亚等境外国家和地区企业为主的面向中国大市场的“双总部基地”三亚示范区,在服务中资企业出海展业、投资,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做了充足准备,具备完善的产业基础,能“链”接产业,更能“创”出未来。

行云集团通过本地化运营能力、渠道掌控能力、供应链能力,构建了出海+品牌+渠道+跨境供应链服务”等一体化全球商品综合服务体系,已为多个企业制定适合的品牌出海策略,同时结合当地文化为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帮助企业探寻海外产品细分领域,完成海外品牌塑造,以实际行动帮助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

姜仕鸿认为,在全球产品升级趋势的背景下,中国贸易型卖家提供的产品将日益突出重围。而中国跨境电商突围的关键点在于产品创新。他提到,要实现有效的产品创新,就要求跨境电商卖家能有效根据海外市场数据去开发新的产品,从源头上把握产品供应链话语权。易芽创新开发出系列的数字化工具,成为跨境电商行业的中间桥梁,能根据真实的海外市场收集到最为可靠的消费者喜好数据,将之反馈至电商卖家以及源头供应链工厂进行有效产品创新开发,消除供需两端信息差,解决跨境电商供需环节中资源错配问题,切实赋能跨境电商行业。

“企业出海,服务先行”,售后服务是决定品牌口碑与影响力的关键要素,随着中国出海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大,售后服务体系必然也要搭建完善以支撑销售,助力企业产品升级。在本次论坛上,全球售后服务专家——迈创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沈凌云也受邀出席,并围绕“服务保障支撑,赋能品牌企业出海”进行主题演讲。迈创是一家为先进制造业企业全球化提供数字化售后服务的公司,致力于以数字化方式去解决制造业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售后服务问题,为客户品牌全球化扩展提供保障。

沈凌云提到,依托于IT、AI、大数据分析能力、算法模型等数字化技术在迈创售后系统的应用,迈创构建了需求预测与备件运营两大售后服务核心能力,覆盖70+国家的13,150条国际供应链线路的实际运营,近10年海外本地化运营及管理经验与积累,能帮助中国品牌解决进军海外市场所面临的资源性问题、准入背景问题以及专业性问题等诸多难题,将迈创核心优势转化为客户利益,助力客户迅速搭建起覆盖全球的售后服务体系,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

分论坛三:供应链金融新增长:动产融资与数据融资

下午,由万联网高级分析师许书川主持的以“供应链金融新增长:动产融资与数据融资”为主题的分论坛三,通过线下会议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展开。

当下,地方产融协同服务已经从1.0的信贷服务展厅,进阶到3.0的超级支行+超级信贷工厂/信用风险预处理+金融供应链服务/运营外包服务。梁超杰认为,更为值得期待的是未来:即数字化+场景+金融供应链服务,产业调用金融,金融嵌入场景,精益衔接、智能匹配、按需调用——这是行业未来三五年有可能发展的方向。结合“翔桥供应链数字电商产业园,协助地方国企(园区)打造地方百亿电商产业集群”的精彩案例,梁超杰对地方产业集群如何善用数据、善用金融开新局做了独到解析。他强调,当下各个产业集群中还存在不少基础设施发展的商业机会,企业可以立足产业场景,应用公共数据增效增收。

随后,华夏银行产业数字金融部总经理王涛基于华夏银行的产业数字金融创新与实践,带来了以“发力产业数字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演讲。基于对产业金融业务模式由1.0到3.0进阶的解读,王涛认为,在做产业数字生态时,要从积累数字资产、挖掘数字价值、创设数字信用,最后进阶到形成数字担保。

产业数字金融模式是对传统业务模式的变革,王涛介绍,华夏银行在2023年发布了数翼通平台,围绕动产开展业务,这种产业数字金融模式有5大优势:①秒贷秒还,随用随借;②一点接入,覆盖全国;③能进能出,即时预警;④交易穿透,用途明确;⑤手续简便,不分大小。通过华夏银行“积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确立产业数字金融三大业务主攻方向(动产、交易和物流)”和“构建产业数字金融垂直银行管理体系”等的实践介绍,王涛表示,华夏银行正在与产业端、生态端共建产业数字生态、共探产数模式创新,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通过光谷金信“云仓有色”和“优牛数智牧场”两大案例的拆解,孙文对光谷金信如何打造场景化数字产融生态进行了细致介绍。他提到,在肉牛养殖场景中,为了了解肉牛的日增重信息,金融人的传统思路是,把牛拉出来测重,但光谷金信摈弃了这种思路,改为采用了构建科学标准化养殖+模型估算预测增重指标的方式,颠覆了传统金融人惯性思维,而是转型为产业人士思维。

结合对深度旗下承法·产业图谱平台的介绍,王红平表示:基于产业链关系数据可以实现数据的生产要素化,不仅在精准营销、增信提额、产品设计与风控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力,还在地方产业生态、产业园区的场景中起到了建链、补链、强链的作用。

针对供应链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的三大演进历程,胡志高进行了详细回顾。他认为,在构建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网格化平台新生态的过程中,搭建“互连互通互信”数字化底座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南钢鑫智链的标杆案例,胡志高对如何打造数字化底座进行了介绍:中招公信链基于招标场景,跨平台形成生态数据,然后构建金融共享目录、金融超市,实现多对多的互通互信和普惠金融。

中仓登总经理马令海以“全国性仓单体系的规则和制度在中国的数字化实践——电子货权凭证”为主题,从“中国存货融资市场现状、存货融资解决方案、电子货权凭证和实践分析”4大角度,对中仓登电子货权凭证解决方案,做了独出心裁的解析。他表示,据IFC估算,中国的存货总量在100万亿左右,中国各类型存货融资量的年度发生额在5-8万亿之间,融资率极低、市场缺口巨大,急需发展存货(仓单)融资业务,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在对国内外市场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后,马令海认为,适应于中国的存货融资解决方案是“电子货权凭证”,即确立了货权的电子提货凭证,是电子可转让记录的一种表现形式。马令海表示,电子货权凭证的核心是确权;确立其效力的方法是“三登记两确认”,即仓库、货权和仓单登记公示,提供动产交易、融资参与方准入标准,和货权从成立到存续全流程管理并留痕。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电子仓单”的案例,马令海对中仓登推动电子货权凭证的实践路径和方法进行了详尽剖析。

在“供应链金融新增长:动产融资+数据融资”专场圆桌讨论环节,万联网首席金融顾问梁超杰老师作为主持人,与华夏银行产业数字金融部总经理王涛、光谷金信副总经理孙文、深度数科副总裁王红平、中仓登总经理马令海围绕“脱核大背景下如何激活货权+数据融资市场”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大家就脱核供应链金融、货权+数据融资等话题各抒己见。

至此,嘉宾演讲及分论坛圆桌讨论环节结束,2024第十一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正式落下帷幕。本次论坛全天围绕“供应链金融重构与新征程”“以金融共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生态”“以场景解锁产业数字金融新潜力”“主流细分产业领域的金融服务模式与实践”“如何实现供应链的数智化?”“银行业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国企数字化与产融新实践”、“中国企业出海背景下的跨境供应链金融机遇与挑战”“脱核大背景下如何激活货权+数据融资市场”等核心话题展开精彩演讲与现场交流;同时,晚上举办的高端商务交流酒会高朋满座,举杯共饮话明天,更为本次万联网十一届论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3月28日,万联网还带队组织一批参会生态企业高管精英走进了广东省首个全温区冷链仓储交易园——玉湖冷链(广州)交易中心进行考察,观摩玉湖冷链世界级冷链食品交易园区的经营模式和战略布局,实地学习其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全国的「1+N」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实践,为更多企业寻找合作共赢机会。同时,我们还走进了智慧供应链金融科技领跑者【简单汇】,重点学习其作为金融科技标杆,如何利用金融客户赋能制造业、基建行业、光伏新能源行业等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利用数字供应链金融科技,助力地方国企搭建数字供应链平台/产融平台等。

十一年风雨,时光匆匆,感谢一路相伴与成长;站在下一个十年的新起点,万联网愿与各方共同携手,营造守正创新、合作共赢、共同推动中国供应链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THE END
1.区块链技术重塑金融未来,行业模式的变革之路业务范围区块链技术正在重塑未来金融行业的模式。通过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透明性的特点,区块链技术为金融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它可以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交易成本,并促进金融服务的普及和民主化。从数字货币到供应链融资,再到智能合约和跨境支付,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拓展,为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描绘出广https://finance.linyoer.com/post/2681.html
2.必看三四线城市将有万亿商机,消费金融如何抢占流量在整个流程中,无论是消费场景还是产品或服务本身,场景商家都是强势方。这势必要求消费金融公司与场景渠道商建立并维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零售电商 在一二线城市开店数量逐步饱和以及城镇化带来的市场红利下,三四线城市正成为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和电商巨头扩张的蓝海。 http://m.sinotf.com/News/index/id/239553.html
3.云计算在金融业应用12篇(全文)云计算需要用虚拟化把资源切割为更小的、可以更好调度的资源单位, 以达到调度过程中充分利用硬件资源的能力, 从而使金融业数据安全性得到增强、信息共享速度得到加快、服务质量得到提高、运营成本得到降低等。 (三) 提高银行的数据处理能力 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的处理能力。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仍然不能熟练运用银行客户https://www.99xueshu.com/w/ikeyr3amubfb.html
4.数字人民币背后的商机,支付生态重构,催生新商业模式数字人民币,这枚承载着国家金融科技雄心的“新货币”,正以其独特魅力与广阔前景,在金融市场的舞台上翩翩起舞。它不仅革新了支付方式,更在悄然间孕育出一场前所未有的商业变革。在这片充满机遇的蓝海中,无数商家、企业乃至普通民众都翘首以待,渴望一窥其背后的滚滚商机。那么,数字人民币究竟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掘金密码https://www.duote.com/tech/202404/554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