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机械化程度不高的经济作物,国内花生种植的机械化程度不高,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在当前环境下,不考虑人工成本的个人种植户尚有一定盈利,种粮大户却难以覆盖其人工成本、土地成本。
以“保险+期货”收入险为例,青岛平度市廉家花生良种繁育基地负责人李洪远便介绍称,“我们合作社去年投保了440亩,总共获得了89000元的赔付。”尝到甜头后,今年该合作社的种植户全部参与了投保,并计划明年进一步增加种植面积。
功能发挥良好
“期货价格不仅成为了山东、河南、东北等国内花生主产区的重要参考,而且像塞内加尔、苏丹等非洲的花生出口国也越来越重视中国的花生价格。”银河期货有限公司青岛营业部总经理庞大为表示。
“如今,整个花生产业链从上游的基层收购商、贸易商,到下游的压榨企业、食品加工企业、深加工企业,参与期货的程度非常高。”史恒昱反馈称。
青岛胶平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花生全产业链企业,业务涵盖种子研发生产、原料购销与深加工产品出口等。在近两年的参与过程中,该公司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2021年的5月份到春节,花生价格持续下跌,该公司便通过套保有效弥补了公司现货库存的亏损。
“近几年通过对花生期货期权和保险的运用,企业的风险大大降低,更不再受限于资金量和库容量的限制,经营规模有了较大的增长,相比2020年以前扩大了一倍。”胶平食品总经理田强表示。
李秀娥也计划,后续将尝试国产花生的期现结合,以及运用更多的工具,比如场内和场外期权等,来增加客户群体。
不难看出,花生期货的价格发现、风险规避功能发挥渐入佳境,品种成熟度得到明显提升,并起到了有效支撑产业平稳发展的作用。
创新应用助“三农”
青岛,是山东乃至全国重要的花生产业基地。青岛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市花生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单产320公斤左右,总产32万吨左右,单产水平、繁种质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23年,郑州商品交易所联合青岛市农业农村局、青岛市财政局等多方主体协同合作,共同实施了全国唯一的花生“保险+期货”收入险项目。该项目,获得青岛市级财政支持500万元,农户自缴保费仅为项目总保费的10%。需要指出的是,以上项目有别于传统的“保险+期货”价格险,而是将花生保险由传统的“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以有效保障种植户收入。最终,项目总计获得赔付1957.2万元,赔付率居于当年国内“保险+期货”收入险项目前列。“一开始的时候,老百姓对‘保险+期货’不太接受,通过去年的赔付,老百姓都认识到这个保险很好,所以今年村里基本都参保了。”来自青岛廉家粮油专业合作社的种植户表示。
“种植户知道,只要参与投保,种植受灾会得到保障,花生价格下跌了还会赔付,等于给花生种植上了两道锁。”李成说。
今年在2023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承保范围,由原来的青岛市莱西、平度两地,增加到青岛市莱西、平度、西海岸新区三个花生主产区。总保费保费由1111.11万元增加至1222.22万元,每亩保额保持在1600元不变前提下,费率进一步降低,每亩保费由120元降至112元,负担进一步减轻。
如同富硒黑花生、生食甜花生、七彩花生等不同品种,期货、期权与“期货+保险”等各类工具与衍生品的创新应用,可以充分满足花生产业不同群体的各类风险管理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