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将“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全球经济发展大格局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深化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规律性认识”。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的统一,是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明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领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以及把握高质量发展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对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明确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发展方式需要应时而动、随势而变。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适应新时代新阶段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高质量发展的提出,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一时兴起,更不是应急之策,而是适应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客观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其一,要深入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在分析总结各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判断。高质量发展不是简单地在发展前面加上“高质量”字样。这其中的道理必须在重要性上讲清楚,而且也一定能够讲清楚。

其二,要深入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必要条件和因素。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强国建设,更谈不上实现民族复兴。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全方面的总要求。高质量发展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之策,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美好生活、关系着美丽中国建设。

领会深刻内涵和重要特征

何谓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是科技自立自强、创新推动和引领的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综合来看,高质量发展具有一系列重要特征。

一是人民性。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重视量的发展,但更要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度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协调性。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地区间、部门间的协调,是“质”和“量”的协调统一。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直接表现。高质量既体现了发展的速度,没有一定的速度就没有高质量发展,更体现了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因此,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要立足大局、抓住根本,看清长期趋势、遵循经济规律,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不被短期经济指标的波动所左右,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

三是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必定是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做好经济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今天,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特征更加明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脚步稳健有力。

理念决定方向,思想决定行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统一,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把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正确把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立场,深入把握质量与速度的辩证统一关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要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满足人民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力量。高质量发展,就要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根本发展立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要深入把握质量与速度的辩证统一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事物数量上的增减,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任何质量都和一定速度相联系,质量和速度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对立统一。在新发展阶段,经济持续运行的合理逻辑是把质量和速度协调起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在把质量放在优先位置的前提下,找到二者的“均衡点”,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要深入把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方法论,就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强大治理效能,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THE END
1.经济规律的特点在于【题目】 经济规律的特点在于 【题目】经济规律的特点在于 A、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 B、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地存在 C、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 D、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有阶级背景 E、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没有阶级背景https://www.zikaosw.cn/daan/33254283.html
2.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是什么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是什么云帆沧海 精选回答 特点: 1、经济规律是人们的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离开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 2、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 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 https://edu.iask.sina.com.cn/jy/2R7b2STgxjz.html
3.经济规律的特点是()A.不能离开人的经济活动B.绝大多数经济规律都D.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E.各个社会形态只有特有的经济规律 查看参考答案 更多“经济规律的特点是()A.不能离开人的经济活动B.绝大多数经济规律都不是长久不变的C.阶级社会里”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述关于经济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https://www.shangxueba.cn/3QUNNU5T.html
4.如何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有何特点?(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分) (2)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经济规律,但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3分) (3)经济规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是随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第二,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的http://www.sdsgwy.com/article/html/655742.html
5.自考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二,经济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2)经济规律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利用经济规律就是人们使自己的主观行动和措施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11、经济规律的特点是什么?https://www.eol.cn/baokao/zk-wyw/20230819154048.html
6.试探社会主义市抄济的特点与若干规律光明日报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充满活力,日益开放。与此同时,也要求我们很好地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以便所采取的方针政策符合客观经济规律。根据中国当前的实际,我们需要很好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https://www.gmw.cn/01gmrb/2004-10/12/content_112965.htm
7.经济发展的规律8篇根据新疆旅游经济空间分异较大,两极分化较强,旅游经济空间发展失衡的特点,选取社会经济、旅游资源、交通网络和旅游基础设施等四大类:旅游人次、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旅行社个数等131个具体指标,用SPSS17.0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方法,深入研究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分异规律的形成机制。其中旅游资源优势度指标原始数据https://www.ifabiao.com/haowen/40908.html
8.政治经济学知识点(全)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志为转移地创造或制定它。第三,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3、简述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 答:特点:第一,由于自然规律赖以产生的自然条件变化时间很长,因而https://www.360doc.cn/document/70517075_920330375.html
9.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网同步教师资格证考试网考试动态信息: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更多关于教育具有自身,特点,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有能动作用,教师资格证考试网的信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网,以及安徽华图教师考编(jiaoshitest)认证号和交流群( https://ah.huatu.com/2023/0709/2659067.html
10.如何做好企业管理的方法和原理经济方法是经济方法的内容与特点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这里所说的各种经济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利润、奖金、罚款以及经济合同等。不同的经济手段在不同的领域中,可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https://www.jy135.com/guanli/101739.html
11.正确认识和运用人大工作的特点规律经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对人大工作的要求和期待越来越高。适应这种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期待,十分重要的一条是不断加强对人大工作特点、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政治实践尤其是人大工作的实践也充分表明,全面正确地认识和运用好人大工作的特点、规律,不仅是提高人大工作质量、实效和水平的重要保证,而且对于增http://views.ce.cn/view/gov/201004/08/t20100408_21248109.shtml
12.经济规律(精选十篇)这一时期政府重视和加强了体育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 国家体委提出了改变原来单纯依靠国家财政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办体育的高度集中的体育体制, 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 国家调控, 依托社会, 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和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研究内容已从20世纪80年代主要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070mrx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