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资本主义形成之前的积累,或者说是资本最初的积累,亚当·斯密称为“预先积累”。是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用暴力剥夺小生产者从而加速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大量的既有人身自由又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二是要积累起存在于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或货币形态上的财富。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就是用暴力剥夺小生产者,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从而一方面造成了大量“自由”的一无所有的劳动者;另一方面又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了大量的货币财富。因此,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暴力起着巨大作用。而对农民的剥夺是整个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以英国为典型,实证考察了以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惩治被剥夺者和以暴力为特征的雇佣工人和资产阶级的形成过程之后,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资本家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从而使再生产继续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分析,必须从简单再生产入手。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扩大再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首先,通过对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劳资关系的一些新的特征,资本家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的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预付的工资,并不是资本家自己的货币,而是用工人上次劳动产品所转化的货币来支付的。
最后,简单再生产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过程。
马克思针锋相对地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在联系中加以考察,或作为再生产过程加以考察时,不仅生产商品,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即再生产出劳动力和劳动条件的分离,再生产出剥削工人的条件,不断迫使工人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同时不断使资本家为了能够发财致富而购买劳动力。而资本主义辩护士的再生产理论是为“资本家养活了工人”做庇护的。
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扩大的基础上重复进行的生产过程。
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这是因为,资本家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加强竞争力,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本数量增大,从而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一种螺旋形的上升运动: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追加资本又随原有资本带来新的剩余价值,新的剩余价值又转化为新的追加资本,资本数额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剩余价值不断增多。这表明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而资本积累则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揭示出劳动力买卖关系的实质。从表面上看,资本家和工人似乎是平等的:工人是劳动力商品的所有者,资本家是货币的所有者,工人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商品,资本家向工人支付工资,这是符合商品交换规律和等价交换原则的。但是,通过分析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就可以明白,这里的“等价交换”“平等的买卖关系”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一种假象。因为资本家这一次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上一次他们从工人身上榨取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这种形式上的平等交换,事实上是强占、无偿占有,从根本上说是不平等的。实际上,资本家不仅无偿地占有工人以往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且还不断地利用这种剩余价值从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新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扩大的规模上再生产。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一方面,资本家手中集中了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和资本财富,另一方面则有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口转变成雇佣劳动者,他们的生活状况越来越贫困化。因此,随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进行,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规模扩大的再生产或积累再生产出规模扩大的资本关系:一极是更多的或更大的资本家,另一极是更多的雇佣工人。随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不断重复进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加深,终将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