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农学是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是一门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本书包括绪论,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和品质,作物与环境,作物的遗传改良,作物生产技术,作物病、虫、草害与防治,种植制度,生态农业,农业信息技术与精准管理,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共11章内容。
请进入小程序查看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通常所说的广义上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五类,然而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村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已远远超出副业(即附带生产活动)的范围,成为某些地方的主导产业,于是,我国农业的分类统计自()年起不再包括副业。
A.1992B.1993C.1994D.1995
2.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业。
A.农业B.工业C.制造业D.建筑业
3.新石器时代,我国南方栽培的主要农作物是()。
A.黍B.粟(谷子)C.水稻D.小麦
4.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开始驯化野生()为耐旱、抗病的品种。
5.隋唐宋元时期,由于人口增加,耕地不足矛盾出现,促进了南方农业()制的形成。
A.一年一熟B.一年二熟C.一年三熟D.以上都有
6.农业的核心是()。
A.畜牧业B.渔业C.林业D.种植业
7.据联合国关于耕地资源的规定,人均耕地危险点是()m2/人,即养活一个人必须有不少于该数据的耕地。
A.520B.530C.540D.550
8.可持续农业的战略目标为:()。
A.积极增加农业生产
B.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状况
C.合理利用、保护与改善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D.以上都是
9.世界各地栽培的大田作物约90种,我国常见的大田作物有()余种。
A.50B.60C.70D.80
10.世界大面积种植的大豆原产于()。
A.美国B.北美洲C.东欧D.中国
11.花生原产于南美洲,现在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和()。
A.美国B.印度尼西亚C.中国D.尼日利亚
12.喜温作物如玉米、高粱等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左右。
A.15B.10C.5D.0~5
13.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较低,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在()℃。
A.4~5B.0~1C.1~3D.3
14.种子的萌发受到许多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是影响发芽的主要因素。
A.以下都是B.水分C.氧气D.温度
15.缺氧时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但消耗有机质,同时还会积累过多的()使种子中毒,导致种子不能正常萌发,严重时导致种子腐烂。
A.乙酸B.乙醇C.乙醛D.乙酰
16.一般作物种子在空气中含氧量下降到()%时不能萌发。
A.7B.9C.11D.5
17.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因其休眠的成因而异,其中,因胚后熟引起休眠的种子可采用(D)等方法促进胚的发育。
A.层积法B.变温处理C.激素处理D.以上都是
18.作物生产系统的主体是()
A.经济B.作物C.技术D.环境
19.作物的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命活动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其中生物因子包括(D)
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以上都是
20.生态因子的限制方式包括()
A.最小因子定律B.耐受性定律C.报酬递减律D.以上都是
21.北半球日照长度最长的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22.由于被作物叶片反射和透射,在光合作用中很少被利用,所以被称为生理无效光的是()。
A.红光B.橙光C.绿光D.紫光
23.多用于地膜覆盖,可以抑制杂草、提高地温和湿度的是()色薄膜。
A.黄B.红C.紫D.黑
24.有较强的“反光”和“绝热”作用,覆盖在果园的地面上,能使果树生长繁茂,促进果实早熟、着色、体大,有保水、保肥、杀虫的功效的是()反光农膜。
A.银B.黄C.黑D.红
25.土壤的增热程度受到土壤导热性的影响,而土壤湿度高会增加土壤的导热性。潮湿土壤和干燥土壤相比,潮湿土壤热导率大,因而表层土壤昼夜温差()。
A.大B.小C.一样D.不能比较
26.作物温度三基点中最适温度一般比较接近最()温度,而离最()温度较远。
A.低;高B.高;低C.高;逆D.逆;低
27.土壤结冻与解冻的界限温度是()℃。
A.0B.5C.10D.15
28.积温是指全生育期或某生育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10℃的积温在3600℃以下的地区只适于()。
A.一年一熟B.一年两熟C.一年三熟D.不能判断
29.积温是指全生育期或某生育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10℃的积温在3600~5000℃以下的地区可以达到(B)。
30.积温是指全生育期或某生育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10℃的积温在5000℃以上的地区可以达到()。
31.低温对作物的冷害危害是指在作物遇到()℃以上低温时,生命活动受到影响而引起作物体损害或发生死亡的现象。
A.0B.1C.2D.3
32.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分为()。
A.冷害B.冻害C.霜害D.以上都是
33.松土(锄地)有以下()等生理效应。
A.增温B.保墒C.通气D.以上都有
34.水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原生质含水量一般在()%以上。
A.60B.70C.80D.90
35.光合作用的原料是空气中的()。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36.影响豆科作物的根瘤固氮的是()。
37.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种。
A.15B.16C.17D.18
38.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中对()种元素的需求量较大,一般占干物质重量的0.1%以上,称为大量营养元素。
A.8B.9C.10D.11
39.作物体内磷参与以下()代谢过程。
A.碳水化合物代谢B.氮代谢C.脂肪代谢D.以上都有
43.土壤胶体一般()。
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D.既带正电也带负电
44.改良盐碱地的先锋作物是()。
A.水稻B.甘薯C.烟草D.花生
45.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为()。
A.溶解态B.吸附态C.难溶解态D.以上都是
46.生物性状遗传规律有()。
A.分离规律B.独立分配规律C.连锁遗传规律D.以上都是
47.作物的有性繁殖包括()。
A.以下都是B.自花授粉C.异花授粉D.常异花授粉
48.土壤基本耕作包括()。
A.翻耕B.深松耕C.旋耕D.以上都是
49.翻耕是对土壤的(C)作业。
A.局部B.片面C.全面D.定点
50.不论土质如何,宜耕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
A.20~40B.40~60C.60~80D.80~100
51.翻耕深度从深耕的增产效益和所消耗的劳力动力考虑。一般旱地最大耕深以()cm左右为宜。
A.15B.20C.25D.30
52.深松耕的深度一般为()cm。
A.20~25B.15~20C.40~50D.25~30
53.深松耕最深可达(D)cm。
A.30B.35C.45D.50
54.旋耕深度一般为()cm。
A.10~12B.12~14C.8~10D.6~8
55.播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要结合当地种植制度,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一般来说,一个地区应选择(A)个主栽品种和2~3个搭配品种。
A.1B.2C.3D.4
56.主栽品种需要具备()。
A.高产B.稳产C.抗逆性好D.以上都是
57.作为播种材料的种子,一般要求纯度在(D)%以上。
A.90B.95C.96D.98
58.作为播种材料的种子,一般要求净度大于()%。
59.作为播种材料的种子,一般要求发芽率不低于(B)%。
60.浸种催芽的目的在于促进种子迅速发芽,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催芽的适宜温度为()℃。
A.10~15B.20~25C.25~35D.15~25
61.大豆的开花结荚习性有()。
A.无限B.有限C.亚有限D.以上都是
62.小麦、亚麻和某些牧草多采用窄行条播,行距为(C)cm。
A.5~10B.10~15C.15~20D.20~25
63.玉米、棉花等植株高大,要求较大营养面积,生长期间需要中耕、培土,一般采用宽行条播,行距一般为(B)cm。
A.20~60B.40~80C.60~100D.80~120
64.保温育苗的密封期膜内适宜温度为()℃。
A.20~25B.25~30C.30~35D.35~40
65.作物的种子营养是指作物在生长初期靠种子中贮存物质进行营养供应。小麦、水稻、玉米出苗后直到()以前,以种子营养为主。
A.一叶期B.两叶期C.三叶期D.生育期
66.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据试验,玉米氮营养最大效率期一般在()。
A.拔节至抽穗期B.喇叭口至抽雄初期C.苗期至穗期D.花粒期
67.据试验,小麦氮营养最大效率期在(A)。
二、多项选择题
1.农业在实践中包括了以下的()
A.种植业B.林业C.畜牧业D.渔业
2.新石器时代农业开始出现,农业技术开始萌芽,使用的是()等材料制成的工具。
A.木B.石C.骨D.铜
3.新石器时代,我国北方栽培的主要农作物是耐旱的()
A.水稻B.粟(谷子)C.黍D.小麦
4.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畜力在农业中的应用使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成为可能,其特点为()等
A.深耕熟耢B.多粪肥田C.不违农时D.连年种植
5.秦汉及南北朝时期北方逐步发展了耕作保墒技术,形成了以()为中心的抗旱耕作法和区田、带田等抗旱栽培技术。
A.耕B.耙C.耱D.锄
6.明清时期,我国大力从国外引进一些高产作物,包括()等
A.玉米B.甘薯C.魔芋D.马铃薯
7.三农包括(ABC)
A.农业B.农民C.农村D.农资
8.以下作物的个体生命周期为一年生的包括(ACD)
A.春小麦B.冬小麦C.水稻D.花生
9.受农业资源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所影响,目前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是()
A.玉米B.小麦C.水稻D.番薯
10.按照作物用途可以将作物分为(ABCD)。
A.粮食作物B.经济作物C.饲料及绿肥作物D.药用作物
11.激素处理因胚后熟而休眠的种子较多使用的是()等
A.赤霉素(GA3)B.细胞分裂素(CTK)C.乙烯利D.萘乙酸
12.一般植物的营养器官是指(BCD)
A.种子B.根C.茎D.叶
13.在根系类型中,须根系由初生根系和次生根系组成,单子叶作物如禾谷类作物的根系为须根系,包括以下()。
A.玉米B.花生C.油菜D.小麦
14.在根系类型中,直根系的初生根不断伸长加粗形成主根,随着主根的生长,又逐步分化出侧根,侧根还可生出下一级侧根,主根较发达,侧根逐级变细,主、侧根区分明显。双子叶作物的根系属于直根系,包括以下(AB)。
A.棉花B.油菜C.燕麦D.水稻
15.作物生产系统由(ABCD)多个子系统组成。
A.技术B.作物C.环境D.经济
A.玉米B.大豆C.烟草D.高粱
17.在光合有效辐射中,被叶绿素吸收得最多的部分是()。
18.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每一生理过程对温度的要求都有(),称为温度的三基点。
A.最逆温度B.最适温度C.最低温度D.最高温度
19.“肥料三要素”是指(),作物对其需要量较多,土壤往往不能满足作物需求,需要以肥料的形式加以补充。
A.氮B.钙C.磷D.钾
20.以下()是氮肥用量过多会导致的病症。
A.禾谷类作物易于倒伏
B.甜菜、西瓜含糖量降低
C.棉花徒长,蕾铃脱落增多
D.作物易遭受病虫害侵袭
21.磷在作物中以()形态存在。
A.核酸B.磷脂C.磷酸盐D.单质磷
22.过酸的土壤往往引起()的缺失。
A.钾B.钙C.镁D.磷
23.多雨地区的土壤会缺()。
A.硼B.锌C.钼D.铜
24.碱性土壤中易发生硼和(ABCD)的缺乏。
A.铁B.铜C.锰D.锌
25.耕地的土壤有机质来自以下(ABCD)。
A.动植物B.微生物C.有机肥料D.还田的秸秆和绿肥
26.低产田土壤包括(ABCD)。
A.红壤B.风砂土C.低产水稻土D.盐碱土
27.杂交种的形式有()等。
A.单交种B.双交种C.三交种D.综合种
28.1978年以后,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部提出了“四化一供”的种子工作方针。所谓“四化一供”的四化包括种子()。
A.生产专业化B.加工机械化C.质量标准化D.品种布局区域化
29.由于深松耕不能翻埋肥料、残茬和杂草,地面较粗糙等,它适合于(ABCD)。
A.干旱半干旱地区
B.丘陵地区
C.耕层土壤瘠薄、不宜深耕的盐碱土地区
D.白浆土地区
30.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把病虫消灭在播种之前,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以下()。
A.石灰水浸种B.药剂浸种C.药剂拌种D.煮沸消毒
31.掌握适宜的播种量,是确定合理密植的起点。小麦的“四定”办法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