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决策参考

创新性配置,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系统阐明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内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在农业农村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有利于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迭代升级,是破局农业农村全要素生产率不高、生产力发展不足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支撑。

农业农村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之一就是推动现有生产要素配置的变革性突破。通过打破农业农村领域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阻碍,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等不同主体的积极作用,优化生产要素在部门间、区域间、城乡间、乡村内配置的质量、模式和结构,促成更高级别生产要素形态组合,畅通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流动,进而实现农业农村领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在现行货币政策外生给定,劳动力配置日益由市场决定,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市场方兴未艾的情形下,土地作为传统生产要素仍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增长动能。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土地不仅仍存在低效利用较突出、供给盘活不顺畅、产权体系不健全、经济属性未显化等问题,还连带其他要素配置出现人地“脱钩”、农村产业支持不足、农村投融资渠道单一等情况,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农业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短板弱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

融合推进,以土地制度改革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

2022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在第九章“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第一节“畅通城乡要素循环”中,专门单列“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条目,展现了以土地制度改革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融合推进为抓手、促进农业农村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打破土地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以此带动其他生产要素向更高生产效率的方向集中,实现生产要素在农村区域创新性配置,促进优势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深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破解空间布局无序化、耕地破碎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态功能退化等“四化”问题,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有效增强优势地区土地要素保障能力,进而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人—地—产—权—钱”联动推进。从农村土地改革、盘活农村资源中最核心的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综合改革等5个方面深入,按照“发现价值—提升价值—实现价值”总体框架,统筹协调“三块地”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三个层次的内在逻辑关系,从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价值转换逻辑出发,构建“人—地—产—权—钱”五位一体联动的农村土地集成改革价值实现体系,促使资源集聚集中、资产保值增值、资金外源内生,达到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目标。

资源变资产,构建土地价值实现的同步发力机制

发现价值,释放激活:深化“三块地”改革挖掘农村土地价值。一是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与规模化经营,解决耕地破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土地经营权流转困难等问题,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比如江苏邳州“小田并大田”,一方面通过民主决策设立自种区和预留区稳定农户承包权,另一方面设立连片流转区,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地规模化经营,提升土地利用现代化水平。二是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破解农村产业用地供应难题,完善点状供地、集体留用地盘活路径,助力乡村产业落地。比如广东鹤山的“点状供地”项目实行“征转分离”,由村提交集体建设用地申请,保持集体建设用地性质,通过村企联营、入股合作开发的方式开展项目建设运营,以此破解项目用地难题,实现乡村产业顺利落地。三是完善农村宅基地利用与管理机制,在保障农民住有所居的前提下盘活村庄建设用地,腾退置换建设用地空间,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比如广东南雄实行的“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通过建立“地票登记、土地入股、按比分红、有偿退出”机制,推进闲置宅基地拆旧复垦。

提升价值,优化配置: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强化要素供给能力和提升要素价值。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利用好整治形成的建设用地指标、耕地指标、生态指标等,优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和资金平衡路径,推动农村空间布局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用地适度集聚集中,实现“良田连片、产业集聚、村庄集聚”,盘活及提升农村资源资产价值,解决土地指标和资金要素保障等问题,推动要素重新配置,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比如广州从化作为全国唯一县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按照全区域“一盘棋”、全要素“一张图”、全周期“一本账”的“三全”整治思路,推进土地资源从“单一”到“复合”,促进土地使用功能多样化、土地价值实现多样化。又如浙江嘉兴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农户搬迁、新增永久基本农田整备、低效用地腾退及以存量土地指标折算参与项目的村村抱团机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土地要素向农业大户、企业项目等主体开放流动,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再优化。

THE END
1.新中国成立以来耕地保护与建设简析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1958—1960年),以土壤农业性状为基础,总结广大农民群众识土改土用土经验,提出了全国第一个农业土壤分类系统,完成了《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改良分区图》《土壤养分图》等,摸清了耕地资源分布与土壤基本性状,为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支持。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1979—1996年),http://www.farmchina.org.cn/ShowArticles.php?url=UW0FYAtrAjdQYQRnUWEHZgJi
2.看点从土地利用分类看耕地资源保护随着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不断改善,特别是肉、蛋、奶的消费比例逐步上升,在一些地区种植饲草饲料作物已成为重要农业活动。笔者通过分析耕地种植饲草饲料对食物总供给量和土壤的影响,论证土地利用类型应基于土地基本性质及其所能提供的功能进行分类。 耕地种植饲草饲料并不会减少食物总供给量 https://www.iziran.net/news.html?aid=5343700
3.农业自然资源第一节农业土地资源 一、农业土地资源的作用 农业经济学第六章第一节 农业土地资源 ?农业土地资源是指在农业生产上已经开发利用的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总称,如耕地资源、林地资源、草地资源、水面资源、滩涂资源、荒地资源等。?作用:?农业生产必须在大面积的土地上进行 ?土地具有对农作物生长https://wenku.baidu.com/view/c8aa0f68b0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8.html
4.全国哪些大学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25年更新二、全国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大学名单一览表(2025年最新) 以下是具体大学名单一览表,排名不分先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变动,还以学校最新公布的名单为准。 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简介: 土地资源管理、农业资源利用、公共管理、土壤学、工商管理 四、开设土地资源管理的院校推荐: https://m.gaokao.cn/gk-mb/31/312-0
5.一亩田的可靠性土地利用与农业未来一亩田的可靠性:土地利用与农业未来 一亩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它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的重任。那么,一亩田是否可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现代农业中,土壤资源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本之一。一亩田的地力状况直接决定了它产量和稳定性的高低。良好的土壤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还能https://www.fikyjuyw.cn/nong-ye-zi-xun/461970.html
6.土地资源管理系承担研究生课程:土地资源调查与信息技术、农业资源调查 研究生招生专业: 土地资源学(学硕)、植物利用与资源保护(专硕) 本科:1998.06 四川农业大学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毕业,农学学士学位 硕士:2002.06 四川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毕业,农学硕士学位 博士:2017.06 四川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 1998.07—至今 四川农业https://zyxy.sicau.edu.cn/szdw/js/tdzyglx.htm
7.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精选十篇)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已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稀缺、宝贵的基本资源,土地资源的紧缺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硬性约束,其中农业土地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要加大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用地结构的力度,从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角度出发,尽量延长土地的使用周期,避免土地资源使用中断,争取在总量一定的土地上生产出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d49myr0.html
8.A.饲养奶牛不属于农业B.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是土地资源C.农业下列关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饲养奶牛不属于农业B.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是土地资源C.农业生产就是生产粮食D.世界各地农业生产的条件大体相同http://www.1010jiajiao.com/czdl/shiti_id_0aaed4bbff586ae5585b04a5e7ffc489
9.农业观察绿色发展背景下土地资源化利用分析在绿色发展背景下,土地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土地资源化利用仍面临一些问题,深化土壤环境管理服务是解决土地资源化利用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土壤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保护和治理土壤环境至关重要。加强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估,提高土壤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助于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https://www.ntv.cn/zxhArticle.shtml?id=164130
10.土地资源教案(6篇).docx土地资源教案(6篇).docx,土地资源教案(6篇) 土地资源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通过图表、对比等方式说明了土地资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的关系,是为了建立一种评价、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农业大国来说,更应该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造福人类;建立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1204/6122125104005023.shtm
11.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土地资源单项评价以坡度分级结果为基础,结合土壤质地,将农业生产土地资源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低 5 个等级。土壤粉砂含量≥80%的区域,土地资源直接取最低等;60%≤粉砂含量<80%的区域,将坡度分级降 1 级作为土地资源等级。有条件的地区应进一步采用土壤有机质、厚度等指标对评价结果进行修正。https://blog.csdn.net/JData_Engineer/article/details/130600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