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农业的特点

梁家勉(1908-1992),广东广州人,农史学家,图书馆管理专家。中国农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20世纪30年代开始对农史进行研究,发表论文。1941年兼任中山大学农学院图书馆主管,即着意搜集和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农业历史文献。1978年创立华南农学院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并创办由农业出版社发行的《农史研究》学术期刊。1989年由他主编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出版并获国家有关部门的多种奖项。

图1:陕西铜川宜君旱作梯田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都视农业为“国脉民天”,以农立国,形成了许多具有我国特色的传统农业。今将这些特点概括于下:

1.有一套农业生产技术的指导思想——天(时)、地(地位、地势、地形、土质)、人(力)三者“制宜”的理论。这套理论,《周易》著录较早,称为“三材”或“三才”。《孟子》则称此三者为“天时”、“地利”、“人和”,并认为这三者因素中,“人”的因素尤为突出。跟着,《吕氏春秋》专从耕稼角度也提到:“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同样把“人”放在首位。从此,逐渐形成为我国传统的农家思想主流。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天”或“地”是客观铸定,人们包括所有生物都要受它支配。

2.对水土保持的重视:在2600多年前,管仲就非常强调“水土”的重要性。他说:“民之听生,衣与食也,食之所生,水与土也”。“地者,万物之本原……水者,地之血气……”,把水、土(地)视为人民以至万物的本原或生命线。他在《地员篇》所述,基本也是探讨农林植物与水(水泉深浅)、土(土质、地形、地势)的关系。此外,在书中不少的“篇”论及植树、造林、护林以至“伐材下木”、“斧斤以时”的法令,联系到他对水、土的重视程度和当时出现“牛山濯濯”的现象,相信当时已初步意识到森林保持水土的作用。此外,平原耕地,有田埂与否,也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之一。中国传统农作,一般都在有田埂的田间施工,不妨说,自古已然,至今犹是。

图2:陕西安康汉阴稻作梯田

3.在田间的耕耘管理工夫方面,中国传统做法是要求充分发挥人力,进行精耕细作。前人所谓:“深耕易耨”、“深耕熟耨”、“深耕疾耰”、“力耕数耘”……等语,皆指在一定耕地面积内,竭其应尽、能尽的人力,从事集约劳动,反对不量力而“渠地”以耕。认为“耕而鲁莽……芸而灭裂……”,粗放施工,必无好果。这是2000多年来从农耕实践中铢积寸累传承的经验,由来者渐,影响也深。其耕作工夫,则越来越精细。见于古农书记载的,也越来越多、越具体。如:《氾胜之书》(汉)提到的“趣时、和土、务粪泽”等“耕之本”的说法,《齐民要术》(后魏)标出的“耕田“、“收种”、“种谷”等章节,《陈旉农书》(宋)涉及的“地势”、“耕耨”、“粪田”、“薅耘”等要诀,王祯(元)、马一龙、徐光启、耿荫楼(明)、刘应棠、王心敬(清》……等人阐述的措施,其内容重点和方法,虽不尽同,详略互异,但都体现出历代对这一历史传统的继承、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4.着重“粪田之宜”:适当调制和施用“有机肥料”。溯我国农田连耕制,至少经2000多年使用,其地力基本还能维持“常新壮”而不衰竭,主要原因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措施:其一是“精耕细作”:其次是陈旉所述(1149)的“粪田之宜”。陈氏从总结历史遗产和个人实践(躬耕)经验中,认为通过恰当处理、将无用的废弃物,化为“有机肥”以“粪田”,如此不但获致“收成倍厚”,且可促使土力“益精熟肥美”。应该说,这是传统农业突出的优点之一,时至今天,我们犹拜其赐。

5.利用生物防治害虫。这一措施最初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在《诗经》、《庄子》、《论衡》中,都散见不少有关的史料。人们发现“含血之虫相胜服、相啮噬、相啖食”的现象,因而逐步形成一套“食物链”观念,经过不断观察,懂得了利用(包括保、放养、饲育)一些有益的动物,承担其“防治任务”。此类记载,可能算《南方草木状》为最早,该书提到南方人以蚂蚁防治柑橘害虫事例,后来这类事例,散见与唐、宋、明各朝文献。传统上习用以防治害虫的动物,除蚂蚁外,还有螳螂、蛙、龟、鱼、鸟、燕、鸡、鸭、蝠......等不一其类。这是我国农史上有其特色的害虫防治技术,其中有些是创自我国少数民族。

图3:陕园榆林佳县古枣园

7.顺应生态系统的农、林、牧、渔综合性的传统农业——“有机农业”。这一体制注意“天、地、人”的相互适应,加强环境和动物、植物之间的循环利用,从而促进农业生态体系的不断发展。这是我国农史上值得回顾的特点。《汉书食货志》早就反映了当时及其前的一些农户,除在大田种谷外,视“山林、薮泽、原陆、淳卤”地势,各尽其宜。“种谷必杂物五种”,“环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场(田旁)。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女修蚕织”。这是多种(或混合)经营的农事,虽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尽同,但基本原则古今一揆,同样符合生态系统的要求,这是长期形成的传统之一。

此文原载《学术研究》1987年第05期,第128-129页。谨以此文缅怀梁先生。

THE END
1.农业的五种面貌揭秘不同作物的生长方式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历史悠久,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食物和其他农产品的需求,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自然适应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农业也在不断地演进和转型,形成了多样化的生产方式。在这里,我们将探讨“农业的五种基本类型”,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https://www.fikyjuyw.cn/nong-ye-zi-xun/434795.html
2.现代农业是传统农业的“蝶变”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传统农业主要是指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传统手工劳动方式和生产技术的农业;而现代农业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顺应和改造自然生产条件和水平,从而极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一脉相承,但有几何级的提升和变化,现代农业是传统农业的“蝶变”。主要区别在:(一)生产条件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4182121271939360&wfr=spider&for=pc
3.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及其现代价值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及其现代价值 严火其 开通知网号 【摘要】: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和突出特点有: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为出发点的农学指导思想;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和养殖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的农业经营策略和精耕细作的技术特点;地可使肥,又可使棘,地力常新的土壤耕作理论;轮作复种,兼作套种和多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NS201504003.htm
4.传统农业具有()的特点。传统农业具有( )的特点。 A. 生产效率高 B. 手工劳动 C. 季节性强 D. 生产率低 题目标签:传统农业农业 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B C D 复制 纠错 下列有关在密闭、有限空间作业预防中毒和窒息措施正确的是( )https://www.shuashuati.com/ti/800c7052f301468bbd13b73cc5b87a63.html?fm=bd3ff6230a7dfee82f52075d02f92961f6
5.试述我国传统农业的特点和优点《古今农业》1990年01期试述我国传统农业的特点和优点 彭世奖 开通知网号 我国素称以农立国,农业生产已有近万年历史。长期以来,在中国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通过反复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农业科学技术。这是前人用血汗换来而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值得我们重视。最近,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由梁家勉主编,组织全 (共4页)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GJNY199001013.htm
6.传统农业知识应用(精选六篇)传统农业知识应用 篇1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在2011年的审议中指出:“目前,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0.105hm2减少到0.092 hm2,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1]。”实际上, 早在2010年我国耕地的供应缺口就已达到了2 968.46万hm2。虽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实施, 我国农业机械化已实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v83sj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