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的含义,分为广义上的农业保险与狭义上的农业保险两种。广义上的农业保险属于农村保险范畴,具体包括农村地区的人身险以及财产险。狭义上的农业保险分属于财产保险范畴,于2013年正式实施的《农业保险条例》所定义的农业保险便属于狭义上的农业保险,该农业保险的主要理赔范围为农村的养殖业以及种植业,承保的标的包含了各种农作物和林木、养殖的畜牧和水产等,当保险标的遭受到保险合同所约定的损失时,保险机构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农业保险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以下几种分类:

1、按照保险对象不同,分为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

(1)种植业保险的保险对象是在生产过程中符合承保条件的各种种植作物,可以分为农作物保险和林业保险两类,农作物保险是其主要部分。农作物保险的保险对象为各种生产中和收获中的农作物,有生长期农作物保险和收获期农作物保险。林业保险的保险对象为各种果园、树木、苗圃和森林等,可以分为森林保险、经济林保险和苗圃保险。

(2)养殖业保险的保险对象为养殖过程中符合承保条件的各种牲畜、家禽等,可以分为牲畜保险、家禽保险、水产养殖保险和经济动物保险。牲畜保险的保险对象为养殖过程中符合承保条件的各种动物。家禽保险的保险对象是集中饲养的各种家禽。水产养殖保险的保险对象是大规模商品性养殖的水生动物。经济动物保险的保险对象是较大规模商品性驯养的各种经济动物。

(2)商业性农业保险保费全部由客户自己承担。

3、按照农业保险产品形式不同,分为成本保险、产量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和指数保险

(1)成本保险是指根据种植、养殖生产投入的成本来确定保险金额的保险。可以分为直接物化成本保险、生产成本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直接物化成本保险是指保险金额包含种子、化肥、农药、机耕、地膜和灌溉等成本。生产成本保险是指保险金额在直接物化成本上增加人工成本。完全成本保险是指保险金额在生产成本上增加地租成本。

(2)产量保险是因受灾造成的产量损失,是以产量损失量来计算损失程度,确定赔付金额的保险。

(3)价格保险是以种植、养殖品种的市场价格变动为风险责任,当农户收获的农作物或出栏的农畜产品上市时,市场价格低于保险合同事先约定的保障价格,由保险公司赔付市场价格与保障价格差价损失的保险。

(4)收入保险是对自然风险和价格风险进行全面保障,最终保障种植、养殖户收入的保险。

(5)指数保险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创新产品,主要是将损失程度指数化,当该指数达到合同规定水平时,被保险人就可以获得相应赔偿。常见的有气象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巨灾指数保险和区域产量指数保险等。

4、按照实施方式不同,分为法定农业保险和自愿农业保险。

(1)法定农业保险也叫强制农业保险,在发达国家采用较多,主要是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政策,强制规定农业保险当事人权利人关系义务。

(2)自愿农业保险在中国比较广泛使用这类,中国农业保险经营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治自愿、协同推进”,因此在中国,客户是自愿投保农业保险的,不带有强制手段。

5、按照农业保险风险转嫁先后,分为农业原保险和农业再保险。

(1)农业原保险又叫第一次保险,是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所致的损失直接承担原始赔偿责任的保险。

(2)农业再保险又叫分保,是保险公司将农业保险业务向再保险公司或者有再保险资格的保险公司再投保来转嫁保险责任和风险

(1)标的价值难以确定:农业保险标的价值随着其所处的生长阶段不同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其价值也一直处于变动状态,只有完全成熟收获才得以确定,在此之前甚至不具备独立的价值形态。与一般的财产保险价值只需根据公允价值、重置成本等便可以确定相比,农业保险标的价值确定涉及的技术、标准等都大不相同。

(2)标的生长周期性强:也就意味着农业保险承保、理赔工作的展开不能脱离标的所处的生命周期,必须遵循其一般生长规律。

(3)受损现场易灭失:农产品本身鲜活易腐的特点,使得农业保险受损现场极难保存,对于农险工作的开展提出高时效性的要求,所以也对投保人/被保险人提出了出险后应立即报案的事先约定。

(4)标的定损步骤复杂:农作物保险标的可能在出险后以其自我恢复能力二次生长,使得对于出现期间标的定损变得更加复杂,甚至往往要在收获时进行二次定损。

(5)缺乏统一赔偿标准:农业保险标的覆盖范围广泛,从种植到养殖,生命形态不同,生长规律也不一,抵御灾险能力也各不相同,难以统一赔偿标准。

(6)标的市场价格波动:标的固定自然生产周期,使得其不可避免地对市场波动信号反应更为滞后,因此也为投保人/被保险人带来更高的市场风险,会诱使其将风险转嫁到保险公司身上,导致道德风险问题[1]。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手段,自然具有普通保险的性质。与此同时,农业保险又有其独特性,即地域性、季节性、高风险、高赔付率等。

(1)农业保险的一般性质

①契约性。从法律上来讲,农业保险是投保人和保险人签订的一种规定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契约。根据合同约定,投保人(也即农户)事先缴纳保费,当其发生合同规定的农业生产经营损失时,保险人无条件给予经济补偿。

②经济性。从经济角度来看,农业保险是农业生产经营者为规避农业生产风险,支付确定保费来减少损失、稳定收入的一项财务安排。

③互助性。互助性是农业保险最基本的特征。从社会角度来看,保险公司将农户缴纳的保费集中起来建立风险保障基金,在发生约定的农业生产损失时,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基金支付赔偿金,从而个人、小众的损失分摊给多人、大众的保险基金,体现出社会互助性质。

④科学性。从风险管理角度考虑,农业保险根据概率论和大数法则,科学设计产品,同时运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科学技术进行保险金额的确定、保险费率的厘定和查勘定损等。

(2)农业保险的特殊性质

①地域性。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形地貌复杂,灾害种类繁多,不同地区往往面临着不同的自然灾害,地域性特征显著。风险发生的地域性导致我国的农业保险发展也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北方易干旱,南方多洪涝。西北多地震、沙尘暴等灾害;西南易发生地震、山体滑坡等灾害;东北气候寒冷,东南沿海易遭受台风灾害。

③高风险、高保费、高赔付率。农业生产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各种风险,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以后,主要面临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三种风险的威胁。其中:自然风险发生频率高,不确定性大,破坏力强,造成的损失最为惨重;农产品需求弹性小,价格不稳定,灾年产量低,农民收入得不到保障,丰年可能会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农业生产依然得不到保障;农业生产大多是分散性经营,规模小,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落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社会的进步。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提高了农业保险公司的理赔率,为了继续经营,保险机构将进一步提高保费。

④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严重。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和保险人掌握的信息通常不对等,很容易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首先,在农业保险的推广过程中,由于所获信息有限,对于可参保农户的选择和保险费率的厘定不合适。高风险农业生产者对农业保险有强烈需求,大多选择购买保险来分散风险,而低风险生产者选择不购买农业保险。最终的结果是,保险机构面临巨额赔款,退出农业保险市场或提高保费率。其次,投保人不遵守诚信原则,投保前隐瞒实际情况或存在欺诈行为;投保后,不按合同履行投保人义务,减少化肥等生产要素的投入,灾后夸大灾情骗取保险赔偿,道德风险问题时有发生[2]。

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属性,使得政府也将作为农业保险中的重要参与方,要与满足资质条件的农业保险从业机构一并展开农业保险,基本业务流程如图

(1)农业保险的微观作用,主要表现为农业保险对被保险人,也就是对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作用。通过购买农业保险,一是可以解除被保险人经营农业的后顾之忧,稳定农业生产和经营;二是受灾后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经济补偿,有助于被保险人及时恢复农业生产,稳定收入;三是可以增强被保险人的抗风险能力,提高被保险人的防灾防损意识;四是可以提高被保险人偿还债务的能力,提高被保险人贷款信用,稳定被保险人的经济生活。

(2)农业保险的宏观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的作用。一是农业保险可以提取农业专项保险基金,保障农业再生产的持续发展;二是农业保险可以减少国家的救灾支出,稳定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三是具有风险分散功能,可以加强对农业风险的管理,减少灾害发生后带来的损失;四是可以安定农民生活,稳定社会的经济秩序[3]。

我国农业保险经历的历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探索发展阶段(1978-1992)

(2)自由发展阶段(1993-2006)

(3)全面快速发展阶段(2007至今)

参考资料:

[1]柏抒含.基于区块链下农业保险内部审计研究——以P保险公司为例

[2]王丹丹.甘肃省农业保险和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3]刘建华.中华财险甘肃分公司农业保险营销策略研究

[4]张明华.农业保险、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省级数据PVAR模型的检验

THE END
1.农业现代化辉煌五年系列宣传之三十七:农业保险织密农业“安全网”近年来,在中央财政补贴政策支持下,我国农业保险快速发展,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不断升级,已逐渐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涵盖主要大宗农产品的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体系,保险已成为化解农业风险、稳定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政策工具,已成为http://www.jhs.moa.gov.cn/ghgl/202108/t20210831_6375341.htm
2.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我国是全球农险保费规模最大、覆盖农产品最多、业务模式最丰富的农业保险大国之一,2023年农业保险为农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4.98万亿元。但也要看到,我国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仍然偏低,产品开发特色化、理赔数据的精准性等方面与发达保险市场仍有较大差距。 我国的农业保险分为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范围的保险品种和地方优势特色保https://m.gmw.cn/2024-02/18/content_37149668.htm
3.农业保险报告.pptx农业保险的定义农业保险指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通过收取保险费的方式建立保险基金,为农业生产者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保险制度。农业保险的分类主要包括养殖业保险、种植业保险、森林保险和其他农业保险等。 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农业保险可以为农业生产者提供风险保障,降低自然灾害、疫病等风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障农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402/8126013037006053.shtm
4.农业保险培训课件.pptx农业保险培训课件目录农业保险概述农业保险的种类与作用农业保险的参保流程农业保险的理赔流程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与防范农业保险的未来发展与展望01农业保险概述Part农业保险的定义与特点农业保险是一种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民事责任,通过保险的方式进行风险分散和保障的机制。农业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7441801.html
5.农业保险乡村振兴网为您聚合有关农业保险的最新最全新闻资讯,旨在为广大从业者提供农业保险最专业信息服务平台 ,乡村振兴网http://www.zgxczx.cn/news-155.html
6.2011最近在研究农业保险方面的课题,但是发现农业保险相关数据不好找,尤其是分险种数据。 农业保险密度和深度数据是我根据保监局权威的数据整理的,计算口径分别是: 农业保险 密度=农业保费收入/农业人口(单位:元/人) 农业保险深度=农业保费收入/第一产 业增加值(单位:%) https://blog.csdn.net/wx_xtyx66/article/details/141918640
7.农业保险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农业保险划分类型:按农业种类不同可分为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按危险性质可分为自然灾害损失保险、病虫害损失保险、疾病死亡保险、意外事故损失保险;按保险责任范围不同可分为基本责任险、综合责任险和一切险;按赔付办法可分为种植业损失险和收获险;其他。 法律依据 《农业保险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农业保险,https://www.lawtime.cn/tuwen/697725.html
8.农业保险的目的和意义农业保险是指农业生产中,由保险公司向农民提供的一种保障农业生产的保险服务。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农民在自然灾害、疾病、虫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保险的意义在于: 1. 保障农民的利益。农业保险可以帮助农民在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时得到经济https://m.xyz.cn/toptag/nongyebaoxiandemudi-580251.html
9.浅析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精选10篇)【摘要】众所周知,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农村经济的保护就显得特别的重要。而农业保险对于保障农民利益、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深远意义。但是为何我国的农业保险在农村中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得让人如意呢?本文就是通过对农业保险在我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b8rkj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