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本文拟以C为例,结合对该地区近年来农业保险发展现状进行
分析,并试着从中找出县域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剖析其中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县域农业保险发
一、C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黔江地处武陵山区,境内多山,土多田少,农村自然条件差,
经济落后。但其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达60.2%,建成了
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C农业
保险于2007年起步,经过大约14年的持续发展,农险业务市场逐
步成熟,财政政策支持体系完善,保险公司农险业务规模可观,农
民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基本实现了“补贴有效率、产业有保障、农
民得实惠、机构可持续”的多赢局面,持续为C农业产业发展做好
“压舱石”作用,农险业务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
经统计2018年至2022年C农险数据,发现其整体呈现持续增
长的良好态势。从业务规模来看,保费规模日益扩大,从2018年的
2190.88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4815万元,增长速度高于重庆市整体
农险保费收入一直维持在93%附近。简单赔付率近几年均维持在
50%-70%之间,赔付效果较显著。农业保险深度衡量的是一个地区农
险发达程度和潜力的指标,反映了农业保险在农业经济中所占据的
1
地位,是农险保费收入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C农业保险深度除
了2019年相较2018年有所下降外,农业保险深度总体持续增长,
从2018年的0.94%增长到2021年的1.44%,领先重庆市整体农险深
度,C农业保险的发展越来越强劲。
二、县域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乡镇重视程度不够,制约农险业务开展
农业保险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政府支持是开展好农业保险工
作的重要支柱,部分乡镇政府部门存在对农险业务开展不够重视的
现象。一是地方乡镇政府对政策性农险认识不到位,对农业保险帮
助农民转移和分散风险、共担经济损失、促进农业生产活动稳定发
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二是乡镇政府宣传不到位,农户普遍对政
府宣传信任度较高,由于乡镇政府重视程度低,宣传不到位,导致
(二)人文地理条件约束,农险业务开展成本高
一是由于区内地形地貌分散的缘故,农户开展生产养殖也较为
分散,导致农产品的种植区域,具有“点多、面广、分散”的特点,
投保人缴费及承保机构定损赔付等业务开展费时费力,农险经营成
本较高;二是农户多以中老年群体为主,对保险机构所应用的现代
科技手段不了解,例如保险公司开发的农险线上app、小程序等操作
不熟悉,加上部分农村地处偏远,要做到每户普及线上操作相对困
难。
(三)地方财力有限,财政补贴依赖度高
2
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加上反复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地方财政
出台的惠农支农政策,都要求地方财政配套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进
行补贴。地方财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保险的承保规模和地
方特色险种创新。
(四)农户保险意识不强,参保积极性不高
一是养殖散户投保意识薄弱。C地理环境复杂,少数民族众多,
大部分农户受教育水平不高,保险知识欠缺,且习惯于生产力较低
的传统农业模式和粗放式的养殖模式,风险防范、分散意识薄弱,
未认识到政策性农险的本质是惠农,投保自主性不强;二是养殖大
户存在不足额投保的情况。相比之下养殖大户投保意识较强,但仍
然存在不足额投保的情况,易发生道德风险,例如部分养殖户只将
现有存栏的生猪部分数量作为保险对象,未实现全部参保,若发生
保险赔偿,保险对象难以界定;三是赔付未能达到农户心中预期。
随着市场价格上涨,标的价值逐步提高,部分品种原有保险金额与
市场价格差距拉大,赔付未能达到农户心中预期,认为投保的必要
性不强。
(五)部分机构政策性农险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2021年政策性农险遴选入围机构中,部分机构此前没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