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知识点复习资料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政治知识点复习资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国体

1、国家(含义;属性)

(1)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或者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属性: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国体

(1)含义: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3)判断标志: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这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3、民主

(1)含义及其阶级性: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统治阶级内部),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国体(“在一定阶级范围”,即统治阶级内部)和政体(“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统一。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抽象的、完全的民主和全民的民主是不存在的。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另一方面,民主和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国家职能:

(1)含义: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所负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任务。

(2)分类:对内职能(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对外职能(保卫职能和交往职能)。

(3)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5、我国的国体:

(1)名称及含义: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

(2)首要标志,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础。)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特点及优点:广泛性和真实性。第一,民主具有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的广泛性。第二,民主具有真实性。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

(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文化多样性,主要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2)文化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3)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传统节日和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世界遗产的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如何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必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对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质文化的错误倾向。

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个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及其主要途径

(2)文化传播的途径

①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②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③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的含义及发展

①含义: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这些传播的媒介,就是传媒。传播媒体、传播技术是文化传播的物质保证和实现方式。

②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2)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

含义: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功能: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4、文化交流的态度: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一)信用工具:

1、结算的方式:

(1)现金结算

(2)转账结算。

2、常用信用工具:

(1)信用卡:

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B、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C、其中银行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二)外汇和汇率:

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从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从重要性看: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定意义上是财富的象征;

(2)对金钱要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3)用之有益,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

(4)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征和色彩。我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首先观念。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3、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

⑴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由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性,人们对本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①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②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继承传统文化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继承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要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加以改造或剔除。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3)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例如:当代信息技术)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动力)。

①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各环节间的关系

①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②各环节间的关系:A、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C、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A、解决主要矛盾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C、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D、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E、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第6、7、8点组合)

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8、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9、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产决定消费。主要表现在: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主要表现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③消费调节着生产。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

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A、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B、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C、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

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注意:(1)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而言,主体地位——整个公有制地位)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5、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6、公有制经济中实行股份制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7、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位、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8、我国目前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哪些它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

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地位: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其发展。

1.国家的四个构成要素是什么

作为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2.国家的性质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根据国家性质划分,国家的历史类型有哪几种

①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②划分国家类型的依据是国家性质。国家的历史类型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3.什么是国家国家的职能有哪些它与国家性质的关系怎样

①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与表现,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②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

③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④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集中体现和反映国家性质。

4.从民主与专政的角度比较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①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享有民主的主体不同,专政的对象也不同。

②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表明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

③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5.什么是国体什么是政体国体与政体的辩证关系

①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体主要研究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为实现政治统治、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必然要采取某种形式组织政权机关。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用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③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政体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国体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历史渊源、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都可以成为影响政体的因素。)

6.如何从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看实行民主制的国家

①两种类型的国家制度: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即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②从国体、政体两个方面看: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从国体意义上讲,都是专政和民主的统一体;

③从政体意义上讲,则是实行同专制政体相对立的民主政体的国家。

④古代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封建制国家大都实行专制政体,而现代国家大都采用民主政体。

7.从民主的发展程度和民主的阶级性质两个方面,如何正确看待资本主义民主政体与社会主义民主政体

①从民主阶级性质看,社会主义民主政体是更高类型的民主政体,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从民主的发展程度不同看,资本主义民主政体比较成熟和完备。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1)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①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量就越大,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

(2)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会普遍降低;物价下跌,则购买力会普遍提高。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2、消费类型:

①按消费对象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②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对于哪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和租赁消费③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注:生存资料消费重在解决温饱,发展资料消费重在提高素质,享受资料消费重在身心愉悦。

3、理解消费结构的含义、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恩格尔系数。

(1)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3)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规律: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4、正确评价四种消费心理。

(1)从众心理。表现为"人有我有"。从众往往引发流行趋势,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商品。从众并非一概不对,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表现为"标新立异"。求异心理意在展示个性,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发展,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认可。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3)攀比心理。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应该反对。

(4)求实心理。根据需要,讲究实惠。是一种理智的消费。提倡求实消费心理主导下的消费。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我们做理性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这种原则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注:反对过度超前消费;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反对滞后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尽量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持续性消费。绿色消费要求,即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B、绿色生活、环保选购;C、重复利用、多次利用;D、分类回收、循环再生;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对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6、贷款消费

(1)借款消费一般指消费者向银行和其他金融及非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或医疗、旅游等消费性支出的一种消费形式。

(2)借款消费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需要人们一要更新消费观念,二要充分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还贷能力,维护好个人信用。在当今经济形势下,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3)贷款消费的作用体现在一能即时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二通过消费促进生产,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利于形成社会信用体系。

THE END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什么意思?生产资料”是什么意思?爱问知识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的形式,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等形式。https://iask.sina.com.cn/b/979190.html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意思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什么意思相关汉字生产资料公有制 汉字组词生的组词产的组词资的组词料的组词公的组词有的组词制的组词 汉语词典为您提供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意思,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什么意思,生产资料公有制什么意思,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近义词,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反义词,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拼音,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解释,生产资料公有制https://www.chaxw.com/cidian/id_WzOq7aJVxGwo.html
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什么意思生产资料公有制汉语解释[shēng chǎn zī liào gōng yǒu zhì] 1. 简称“公有制”。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的形式。有原始公社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后者包括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等形式。 相关词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 以上内容独家创作,受著作权保护,侵权必究 海词词典,十七年品牌把http://m.dict.cn/hanyu/search.php?q=%E7%94%9F%E4%BA%A7%E8%B5%84%E6%96%99%E5%85%AC%E6%9C%89%E5%88%B6
4.生产资料公有制词语生产资料公有制解释汉语词典> 生产资料公有制 简称“公有制”。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的形式。历史上迄今有两种公有制:*原始公社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后者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等形式。 每日三十词 仨亲俩厚 仨瓜两枣 仨瓜兩棗 仨親倆厚 仪举 https://www.guoxuemi.com/hydcd/591188r.html
5.生产资料公有制词语「生产资料公有制」解释什么意思生产资料公有制 shēng chǎn zī liào gōng yǒu zhì 简称“公有制”。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的形式。历史上迄今有两种公有制:*原始公社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后者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等形式。 「生产」开头的词语: 生产 生产专业化 https://www.guoxuedashi.net/hydcd/591188r.html
6.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意思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解释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意思 分词 词语解释 ◎简称“公有制”。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的形式。有原始公社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后者包括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等形式。 字义分解 生 拼音shēng部首生总笔画5 生[ shēng ]1.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https://www.hanyuguoxue.com/cidian/ci-1250fbd621
7.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说法吗请注意,虽然上文对生产资料公有制进行了一般性的解释,但具体的实现形式和管理方式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在实际应用中,应参考具体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为你推荐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什么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从表面上看,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对物的占有关系,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1507050158097397979.html
8.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意思在线词典查询多音【生】shēng 【产】chǎn 【资】zī 【料】liào、liáo 【公】gōng 【有】yǒu、yòu、wěi 【制】zhì相关词语 ān shēng安生 bàn shēng半生 bì shēng毕生 chāo shēng超生 chū shēng初生 cāng shēng苍生 cóng shēng丛生 cuī shēng催生 cháng shēng长生 chù shēng畜生 chǎn qián产前 https://blog.yyzq.team/cidian/info-2d8ef854ad77008296653a13c822078f.html
9.生产资料公有制就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核心和重点8月26日,在《乌有之乡》网刊上,我针对8月13日钟建民的文章《讲讲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与按劳分配》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把生产资料公有制当作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核心和重点,只是一个误区”,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不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核心和重点才是误区》。事后,未注意到回复。最近才发现你在http://www.wyzxwk.com/Article/sichao/2023/12/484537.html
10.钟建民:如何理解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一方面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从而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另一方面又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使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劳动所有方面的差别,因此,使体现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成为必然。从这个角度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功能和作用,就在于消去了资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http://www.kunlunce.com/klzt/xl111111/2023-07-10/170388.html
11.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公有制经济有什么区别?没有区别,公有制为主体主要说的就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所有制研究的就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因为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生产资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又因为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没有那么高,所以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O(∩_∩)O~ 有帮助(4) 答案有问题?相关https://www.dongao.com/dy/zjjs_jjjczs_101010/19470806
12.再论完整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论自斯大林时代开始形成的、也是我们党在一个长时间内坚持的传统社会主义观,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时,通常总是指出在经济上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政治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主义特别是资本http://www.hprc.org.cn/gsyj/zzs/zgtssh/201605/t20160512_4566715.html
13.如何差别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马克辱主义政治髓济学原理 如何判别生产资料公有制和 生产资料私有制 昊易风 中国』、民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 【关 键词 1 生产 好 抖所 盲制 ;生产 好料公 有制 ;生产 资料 私盲 制 f摘 要】 生产弁料所有制是指包括劳动赍科和劳动对象在内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制度。生产资料 公膏制是据生产https://doc.mbalib.com/view/9e332b3fa55afcf5500b620e354b435c.html
14.为什么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根本,还是在于将超额利润和平均利润转化为税。利润的公有制就不再要求通过对所有生产资料的统一分配来消灭资本的平均利润率。而是通过将平均利润和超额利润转化为税,来将原本服务于资本兼并和个人消费的资本剥离出来,使其服务于公共事业和公共资本的再生产。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2128810/
15.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随着实践的推进逐步深入。我们必须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在根本任务与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中,全面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2社会主义的特征 1、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 ,有了这一基础和核心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也就随之确立http://m.gaokao.com/e/20230131/63d9192991e14.shtml
16.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复习课件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大基本特征2、政府的经济职能3、宏观调控的目标、两大经济手段本专题脉络公有制经济:地位及体现、作用 是什么?坚持经济制度的原因:地位+作用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范围:是什么-重点国有经济第一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什么多种https://m.book118.com/html/2022/1004/805303506300500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