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徐禾主编】
【如有错漏或其它问题,欢迎指正】
6、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的一切物质条件。它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具体说就是土地、森林、水流、矿藏、原材料、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以及交通联络工具等等。在生产资料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马克思把它叫做“机械性的劳动手段······它们的总和称为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并指出它为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提示了更有决定性得多的各种特征。”[i]
不论在什么社会制度下,生产资料都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人们的生产活动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时才能够进行。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是不相同的。这种不同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就会有什么样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里,劳动者由于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因而便丧失了独立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条件,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给生产资料的垄断者(奴隶主、封建地主、资本家)进行劳动,并遭受后者的残酷剥削。
国际工人运动中的老机会主义者拉萨尔曾经鼓吹“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错误观点,按照这种观点,似乎可以不要生产资料、单纯依靠劳动就可以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马克思指出,拉萨尔的这种观点掩盖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遭受剥削的经济原因,因而是一种地道的“资产阶级的说法”。[ii]
[i]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74页。
[ii]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5页。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