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选择理论

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背景

总体判断,我国农业的确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性的转折发展时期,从现象上看,不仅在消费需求升级不断加快背景下农产品供求失衡全面加剧,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压力加大成为同时并存的突出矛盾,受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向挤压,农业增收日益困难,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问题趋于尖锐。同时,由于农业增长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的格局仍未根本扭转,大量未加处置的废弃物、牲畜粪便和生活垃圾带来的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等问题依然严重,农业资源环境的红灯已全面拉亮。

进一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事实上还面临着两个挑战性因素的深层次制约:一方面是现有农业经营方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由于主要受人口单向外部流动的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矛盾日趋加剧,直接导致农业兼业化和粗放化不断发展,“谁来种地”成为普遍性突出矛盾,进而致使分散化的小农户经营模式不可避免地趋于弱化和衰落,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已经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改革任务。另一方面是现行农业支持政策低效率。当前严重向龙头企业过度倾斜和以小农户为对象的普惠式农业补贴方式,不仅实施成本高,政策效率低,而且放大了财政补贴总量不足的矛盾。我国农业发展单一依赖财政资金支持和现有财政支持政策效率偏低的双重局限性已经充分暴露,急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优化和完善。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启动和推进的,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这一从供给端发力的改革过程,既是诸多现实矛盾交织倒逼出来的改革选择,也是破解我国农业发展困局的关键之举,因而理所当然应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路径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需要破解的基本难题是资源错配,供需脱节,市场扭曲的矛盾,其核心就是要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减少无效供给,解决农业结构调整难和农民增收难的两难困境。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制度创新化解农业基础性矛盾,以需求为基本导向保障农产品的供给质量。

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就总体而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着保护产能、优化结构、降低成本、补齐短版和修复生态的艰巨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充分准备。由此,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务之急应从如下五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一是强化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在农业老龄化矛盾不断加剧条件下,分散的小农户经营是不可能承担起农业供给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任务的,必须全面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对农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性制度支撑。首先,应在进一步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基础上,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更稳定和更具规模理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次,要通过健全培育体系、建立资格制度和完善支持政策,加大力度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再次,应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加快建立和完善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是优化农业支持政策。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完成调结构、降成本、补短版等目标任务,无一例外地都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重要变化不断优化农业支持政策,关键是要在两个重要方面实现突破。一方面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投资体制,主要以新型经营主体为政策支持重点,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财政支农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政策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是建立和完善涉农资金整合平台,构建财政支农项目与新型经营主体的直接对接机制,有效提高财政资金投资效率。

三是调整粮食安全战略。保障粮食供给基本安全,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的底线。在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压力会不断加大,粮食供求弱平衡和紧平衡将成为常态,以农户为主的“分散化”粮食安全保障模式将越来越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因势利导及时调整全省粮食安全战略,核心任务是以粮食优势产区为重点,以粮食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主要依靠适度规模的规模优势和机械化替代人工的成本优势,实现向区域化的“集中式”粮食安全模式转换,由此完成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大调整。

四是全面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优质农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矛盾持续加剧,是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长期面临的双重挑战。因此,必须以显著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目标,全面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重点是要大力拓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等新的发展路径,实现保护与利用并重,兼顾保障优质农产品产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优化农村生态功能的多元发展目标。应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五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深化改革之路,通过制度突破有效激发农业供给端的内生动力。一方面,要着力破除妨碍农业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体制障碍。加快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步伐,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资源要素实现更高效率和更高效益地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制度改革,不断创新产品,有效强化服务,探索构建与现代农业高投入、高风险特征相适应的新型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制度。(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THE END
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意思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农业的发展方式需要转变,要从供给入手,改善供给结构,这才有了农产品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要想得到有效的推进,除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之外,农民也得转变发展观念。通过施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307184729518152179.html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抓好什么?律师普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抓好什么?2020-04-08 1,144 普法内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4对重要关系:一是长期发展与短期增长的关系。二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三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四是国际与国内的关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https://www.110ask.com/tuwen/15049709883262107079.html
3.四个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看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更美。“实现这个目的,需要政策、科技、组织和业态四方面的创新。” 柯炳生认为,首先是政策创新,一个是土地政策,一个是市场政策。“土地政策主要是三权分置,这已经很清楚了,下一步就是落实的问题。而https://tv.cctv.com/v/a/ARTIMHh7R1HW4bFYrWmybmTQ170307.html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粮食供求分析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四大权益礼包,开户即送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保粮食市场稳定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提出的一种新的改革方向,旨在调整经济结构,https://finance.eastmoney.com/news/11060,20180806920078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