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磅!宁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最新草案公示!协同发展福州都市圈,联动长乐机场打造航空枢纽
8月25日,宁德市自然资源局发布了关于《宁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的公示。文件对宁德所辖的1区、2市、6县作出了近期规划、远期规划以及远景展望。文件提及了宁德市与福州都市圈协同发展,与莆田机场共同联动长乐机场打造福州都市圈航空枢纽、依托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共同创建“宁德新能源大学”等重要内容。
宁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示范围包含1区、2市、6县
宁德西邻南平、东望台湾,南连福州、北接浙江;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台湾省三大经济区的核心区位;宁德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融“山、海、川、岛、湖、林、洞”资源于一体。拥有世界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A级景区(包含2个5A级景区);大陆岸线长度占福建省1/3;是福建省海岛的市,坐拥海岛643个、无居民海岛606个;同时还拥有少有的50万吨级的深水岸线。
此次规划期限是2020-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宁德市常住人口规模315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99%。
规划范围包含宁德市所辖1区、2市、6县;1区:蕉城区;2市:福安市、福鼎市;6县:霞浦县、柘荣县、寿宁县、周宁县、屏南县、古田县
中心城区:所辖蕉城区(蕉南街道、蕉北街道、七都镇、八都镇、九都镇、漳湾镇、金涵畲族乡、三都镇、飞鸾镇、城南镇2街道办事处8个乡镇)、福安市(下白石镇、湾坞镇、溪尾镇3个乡镇)、霞浦县(盐田畲族乡、沙江镇、溪南镇、北壁乡、下浒镇、长春镇6个乡镇)以及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三都澳,建设中心城市
文件中提出,宁德市未来有5大发展使命:
1、秉承“三库”理念,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
2、从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发扬闽东之光精神,打造山海协作示范;
3、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创新应用高地;
4、协同福州共建都市圈,助力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
5、开发三都澳,建设中心城市。
近期规划至2025年,深入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坚持产业、港口、城市、山海、生态“五位一体”联动发展,以打造万亿工业经济为支撑,以建设枢纽大港为基点,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以山海协同发展为路径,以建设美丽宁德为根本,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新增长极。
远期规划至2035年,基本建成全球知名的现代化生态海湾新兴城市,成为全球知名的产业之城、开放便捷的枢纽之城、环湾一体的新兴之城、协同联动的山海之城、绿色发展的生态之城。
远景展望至2050年,持续发扬“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从“摆脱贫困”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谱写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全面建成全球知名的现代化生态海湾新兴城市。
以“目标-策略-指标”思路,遵循“兼顾共性、凸显个性”的原则构建宁德规划指标。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方面,主要有5点内容:
格局优化,整治修复,打造生态资源增值示范区。通过生态修复与整治,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陆海统筹的生态资源增值示范区。
因地制宜,山海协作,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顺应自然地理空间格局,构建强核心、扁平化、多节点、网络化的城镇体系,分类引导村庄布局,发挥城镇乡村各级空间载体的作用,促进城乡资源要素跨界配置与均衡共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
区域协同,陆海统筹,打造魅力海湾新兴城市。统筹环湾陆海空间资源,加速要素集聚,协同促进新兴城市建设,提高空间承载能力与空间品质,提升城市区域竞争能力。
绿色创新、集约发展,支撑产业持续创新引领发展。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注重主导产业与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的横向关联,打造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强化市级统筹与山海协作,推动沿海山区产业空间的联动发展,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打造双循环的重要节点。提升港口服务能力,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强化区域协同,发挥在双循环格局中的战略节点作用。
宁德国土空间总体统筹规划
在空间统筹上,宁德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优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科学框定城镇开发边界。
在陆海统筹上,宁德构建“一带三湾多单元”的陆海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格局。
一带:陆海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海岸带;
三湾:三都澳生态创新活力湾、福宁生态魅力休闲湾、沙埕生态临港产业湾;
多单元:蕉城主城单元、飞鸾城澳单元、三都岛单元、白马单元、溪南单元、台江单元、东冲单元、霞浦主城单元、霞浦核电温升影响单元、三沙太姥单元、宁德核电温升影响单元、福鼎沙埕单元。
落实国家和省的区域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以自然地理格局为基础,形成开放式、网络化、集约型、生态化的“一屏一带五廊、一主三副、三区多点”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
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生态修复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按照“治理、恢复、涵养、提升”相结合的思路,坚持“以流域为整体,区域为单元、山区保护、海域修复”的原则,统筹陆海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构建“山海相依、一屏一带九廊多核”的生态安全格局。
强化闽东北产业、配套、技术协同发展
共同构建福州都市圈
强化区域联动,注重引资引智引产:
加强湾区对台合作构筑区域技术合作高地;加强闽浙省际合作打造融入长三角桥头堡;强化与闽东北产业、配套及技术等协同发展,共同构建福州都市圈。
围绕新能源构筑绿色循环现代产业体系:
强化市级统筹,优化产业空间:
加快培育大脑,构建湾区现代服务业高地;呼应福建战略部署,融入福厦泉科创走廊;园区山海协作,规模加工向县城周边集聚;旅游山海串联、康养旅游向滨海山区发展。
拓展区域协同空间,构建大港口、大交通、大通道
文件中还说到区域协同发展:
提升宁德在“两极两带六湾区”、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福州都市圈的战略地位;加强闽浙省际合作,打造融入长三角桥头堡。依托主导产业强大竞争力,“北上”接入长三角经济圈,“南下”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向东加强台海前沿战略引领与合作,向西依托港口条件进一步拓展长江中游内陆腹地。
福州都市圈协同发展:
强化与福州的“数联、港联、贸联、智联”联动,积极与福州都市圈构建生态环保、产业与创新、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四大协同体系。
此外,宁德还将完善以港区集疏运体系为核心的高效便捷的现代集疏运网络,打通中部通道、扩大港口腹地,提升宁德港口作为国际物流中转的流通能力,增强宁德对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的投资和发展吸引力。
在三都澳湾区预留宁德新机场建设条件,与莆田机场共同联动长乐机场打造福州都市圈航空枢纽。构建便捷高效的多方式交通通道,强化宁德-福州-莆田滨海交通廊道的通行能力。
在组合城市之间形成“多层级、多通道、多方式”的交通走廊,实现“多组团、多枢纽”的交通模式。
打造环湾一体化片区分工协作——“3+3+3”模式
通过飞地合作、产业共建的模式,依托福鼎重点完善环湾中心城市产业职能。整合三都澳湾区的用地空间、特色资源,协同完善新兴城市的综合服务职能。
在空间划定上,以1通勤圈为主要参照,将人口集聚度高、城镇用地连片程度高及城镇联系度高的区域划入组合城市,促进三都澳湾区同城化建设。并整合同城化地区的用地空间、特色资源,协同完善新兴城市的综合服务职能,并通过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有效联系三大综合片区、三大产业片区及三大生态休闲片区。
依托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共同创建“宁德新能源大学”
依托“国际新能源科技创新与应用试验区”打造集商务、科研、金融于一体的综合型国际交流合作、科技文化交流平台。
依托漳湾临港争取自贸区政策,与环湾湾坞、溪南作业区共同构建宁德自贸区,打造东冲半岛旅游自贸岛。
依托三都岛和东冲半岛优良的山海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区,在三都澳湾内预留国际邮轮码头建设条件。
构建“网络化、多中心、多模式”的城镇体系
合理引导村庄布局
强核心湾区引领建设新兴城市:
统筹湾区人口、社会、经济、空间等优势资源,优先发展一主三副,加快城镇化进程;
多节点打造特色村镇:
结合生态、农业及文化等资源,以特色城镇为载体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扁平化县域单元推进城乡统筹:
利用山海联动廊道,依托县城服务和产业园区辐射周边,推进城镇化进程;
网络化轴带串珠促进山海协作:
依托交通网络,促进城镇间的产城融合、职住平衡、资源互补、服务共享。
将宁德市村庄分为集聚提升中心村庄、转型融合城郊村庄、保护开发特色村庄、搬迁撤并衰退村庄和待定类五个类型进行引导。
构建“两区双带多点”的乡村振兴发展格局。
两区:环三都澳城乡一体化发展区:环三都澳协同发展区的乡村主要承接城镇疏解功能,以新经济、新业态推动乡村发展三产融合发展区:山区各县的乡村,围绕旅游景点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区;
双带:山海联动发展带滨海特色发展带;
多点:旅游景区:沿两条特色发展带的旅游景点;农业园区: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形成乡村振兴发展的着力点。
构建“两带三区多点”的农业发展格局。
两带三区:两带:即沿海蓝色农业产业带和山区绿色农业产业带三区:东部滨海都市农业发展区、北部生态农业发展区、西部现代农业发展区;
多点:构筑茶叶、渔业、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草药材、畜牧、林竹花卉等八大特色农业空间。
——END——
推荐理由:
吐槽请留言
转载请联系
+宁德房天下公众号
交通便利,出行比较方便。户型设计的功能分区挺合理,以后入住了应该挺舒服
挺适合刚需的,跟周边楼盘相比,性价比也比较高小区环境真的不错,绿化做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