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专家谈落实二十大精神推动绿色农业高效发展

“绿色是农业的本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农业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错综复杂,同时,持续保障粮食安全的警钟长鸣。因此,在新阶段新征程,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面临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保护资源环境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多难局面,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用系统观念统筹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降碳减排。”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在学习二十大精神时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由之路。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历史上有许多文明古国,都是因为遭受生态破坏而导致文明衰落。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则滋养人类、哺育人类、启迪人类,这是被历史无数次证明的无法抗拒的规律。”梅旭荣表示。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梅旭荣表示,“这一论断揭示了生态与文明的内在关系,更把生态文明提升到了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然是生态文明的复兴,这也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梅旭荣表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发展战略,他介绍,“党的十八大就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党必须贯彻的新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梅旭荣表示,“这一系列的战略部署,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整体文明理论指导当代中国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如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梅旭荣认为,推动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发展是第一要务,人类的发展活动也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将会自食后果。要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必须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既是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也是推动绿色发展基本路径。”

生态发展是可持续的基础,也是美好生活的需求,梅旭荣说,“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绿色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只有让发展方式向绿色化转型,才能适应自然的规律,才能顺应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报告还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系统部署。”

梅旭荣认为,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发展目标。他表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正是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把生态文明作为标准和显著特征之一,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坚持用系统观念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国崛起的外在要求。”

绿色是农业的本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农业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同时,也是应对当前发展难题的重要方法,梅旭荣介绍:“当前,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错综复杂,农业资源短缺,人地矛盾突出;农业污染居高不下,生态退化依然严峻;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下降但总量仍偏高。根据中国农科院战略研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均粮食消费需求将达到600公斤,比目前国内粮食人均占有量483公斤多出117公斤,粮食自给率总体已逼近底线,个别农产品更是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无疑对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了挑战。同时,研究发现,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对农民的产业挤出效应也在扩大,农民依靠农业增收的渠道在收窄。”

在新阶段新征程,如何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面临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保护资源环境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多难局面?梅旭荣认为,“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用系统观念统筹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降碳减排。”

此外,梅旭荣还表示,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和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中国农科院将在农业资源环境监测评估、农业碳评估和核证方法学、绿色投入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低碳健康食物与营养、农业绿色发展补偿机制等方面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态势,强化体系化竞争优势,推进团队协同、平台共享、场景驱动式的创新与技术应用,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THE END
1.什么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六大模式“鱼菜共生模式”重点突出了“种养循环、绿色高效、资源节约”的特点,形成“上种植、下养鱼”的集约型立体农业养殖形式,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鱼菜共生”技术实现了节约土地、水资源和肥料的“三节约”目标,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4、节本增效来致富“茶园养鸡生态模式” https://nyncj.weinan.gov.cn/nyfw/zyy/1767123080179785729.html
2.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绿色兴农,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农业绿色发展,通常指降低生态环境污染,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降低单位产品或产值的资源消耗量,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农业方面,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双减,农药残留持续降低,人畜排泄物和秸秆实现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2928467965350219&wfr=spider&for=pc
3.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大力农产品现代农业乡村振兴重点智慧农业依托信息技术加强精准测控,可以在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同时,避免化肥、农药、除草剂、饲料等投入品的过多投放,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资源浪费和农田环境的面源污染,也有利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绿色发展。运用信息技术对土壤、大气环境、水环境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使生产各个环节更加符合环保标准,有利于保障最终农https://www.163.com/dy/article/J3GEE3NV0514R9M0.html
4.高效节水灌溉,智慧灌溉系统九大功能,打造绿色生态农业智慧灌溉系统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多种灌溉模式、远程操控等功能,助力农业向绿色、节能方向转型。该系统利用LORA技术,实现远距离通信,并具备边缘计算和省电特性,适用于农田、温室等多种场景,有效节约水资源,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农业的是生产与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今迎来了发展新挑战,向环保https://blog.csdn.net/u012984333/article/details/124689171
5.哈尔滨双城区:打造优质高效示范区走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通过打造优质高效示范区,加快了推动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促进了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目前,双城区建设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项目万亩,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和资源优势,通过打造绿色科技园区、推广绿色技术模式、发展绿色食品加工,走出了以绿色现代农业带生产、促加工、富农民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http://df.youth.cn/dfzl/202309/t20230913_14787313.htm
6.农业生态高效发展12篇(全文)高效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 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 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 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sv8vb7oo.html
7.镇江:沿着现代高效农业的好路子走下去着力推进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全市共建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30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持续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镇江市连续4年获省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成效评估A级,丹阳市入选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https://js.cri.cn/20240307/20ac2a42-a45b-7306-c715-6ed03dfbad37.html
8.福建省多措并举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绿色发展,节水灌溉,秸秆还田【农机网 地方农机】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日前印发《关于推广“五节一循环”模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广行之有效的“五节一循环”等农业绿色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推动福建省特色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五节一循环”即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和高效生态循环农业。https://www.nongjx.com/news/detail/91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