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春耕关键期,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质量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
3月18日下午,《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公安部获悉,去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在“昆仑2021”专项行动中聚焦种子、农药、化肥等春耕急需必备物资,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2021年公安机关共侦破农资犯罪案件6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00余名,公安部挂牌督办18起重大农资案件全部告破,切实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民族种业振兴,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公安部3月18日公布了10起农资打假典型案例,案例涉及制售假劣种子、假劣化肥、假劣农药,造成种植农户经济损失。
2021年9月,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公安局侦破一起制售假玉米种子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经查,犯罪嫌疑人姚某某等人以农业科技公司名义,从外地低价购进散装未经审定的甜玉米种子5万余斤、“三无”玉米种子5万余斤,加工假冒成某知名品牌甜玉米种子,以合作经营形式层级发展销售商,将假玉米种子销往多个省份的种植户,造成种植农户经济损失。
2021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公安局侦破一起制售假种子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经查,犯罪嫌疑人刘某某多次低价购买共计300余万粒小西红柿种子,在自己的育苗场培育成种苗后,冒充某知名品牌小西红柿种苗对外销售,造成种植农户经济损失。
2021年4月,辽宁省铁岭市公安局侦破一起制售假冒品牌种子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现场查获种子30吨、包装袋2万余个。经查,犯罪嫌疑人岳某某等购进包装袋和普通白轴玉米种子包装后,假冒某取得注册商标的知名品牌玉米种子对外销售,案值260余万元。
2022年1月,辽宁省朝阳市公安局侦破一起销售伪劣化肥案,捣毁加工窝点1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现场查获劣质化肥200余吨、原料500余吨,经检测,涉案化肥总养分、酸碱度等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经查,犯罪嫌疑人胡某某等将过期化肥重新包装后,以送金卡、请吃饭、开展集中“培训”等方式诱骗农民群众进行销售。
2021年5月,根据行政主管部门通报线索,重庆市渝北区公安分局破获一起制售伪劣化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现场查获大量伪劣化肥。经查,犯罪嫌疑人符某经营的化肥公司租用生产场地和设备,非法生产质量不合格的复合化肥进行销售,经检测,该复合化肥中总氮、有效磷等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
2021年8月,根据群众举报线索,河南省驻马店市公安局侦破一起制售伪劣化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现场查获伪劣化肥20余吨、化肥原料300余吨。经查,犯罪嫌疑人韩某某等人以具有生产资质的某肥业公司为掩护,大量生产总氮、有效磷、钾含量不合格的伪劣复合肥料,低价对外销售牟利,案值2000余万元。
2021年9月,河南省周口市公安局侦破制售伪劣农药系列案,捣毁制售伪劣农药窝点4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现场查获成品伪劣农药62种2.2万余盒(瓶、袋)、半成品伪劣农药10余吨、原料药90余吨。经查,彭某等犯罪团伙租用多处闲置仓库、废弃民房作为生产窝点,购买草甘膦原粉、百草枯原液等原料,勾兑生产伪劣农药,套用合法品牌、编造生产批号,贴标包装后对外销售,案值1500余万元。
2022年1月,江苏省扬州市公安局侦破一起制售伪劣农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现场查获伪劣农药1000余瓶。经查,犯罪嫌疑人宋某某等人设立工厂,购买国家禁用农药“百草枯”,非法生产伪劣“敌草快”“草甘膦”等除草剂,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外销售,案值1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