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无钾,两万亩土豆大幅减产(来信调查)社会·法治

种植户贾富良家里剩下的假冒伪劣“硫酸钾化肥”。本报记者张璁摄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农民来信反映,当地一些种植户在2016年、2017年购买使用了假冒伪劣的所谓进口“硫酸钾化肥”,导致马铃薯大量减产,损失惨重,至今没有拿到全部赔偿款。

假化肥从何处购买?生产假化肥的源头在哪?又是如何流入四子王旗市场?农民损失究竟该谁承担?近日,记者赴四子王旗进行了采访调查。

标注氧化钾≥52%的化肥经鉴定实际含钾量为零,专家组认为这是土豆大幅减产的主因

“去年我种了2400亩土豆,2100亩地施用了不法商家的‘硫酸钾化肥’,其余300亩用的是另一品牌的钾肥。”11月8日,记者乘车来到四子王旗吉生太镇城卜子村,见到了种植户贾富良。他指着家门前的一大片农地说,施用了该“硫酸钾化肥”的地土豆产量只有2吨/亩,而施用另一品牌钾肥的地产量却有4.5吨/亩。

2016年、2017年,贾富良以每吨2950元、3000元的价格分批购买了20吨、41吨所谓的“硫酸钾化肥”,花了18万多元。四子王旗马铃薯协会会长王冉旭也是损失较大的种植户。“2016年购买了160吨同一商家销售的这种“硫酸钾化肥”,每吨3000元,花了48万元。”王冉旭告诉记者,种植土豆的5000多亩地用了该化肥,每亩减产了50%左右。

2017年,乔宝和购买化肥18吨,种植马铃薯2200亩;李成军购买化肥13吨,种植马铃薯1300亩;乔云购买化肥10吨,种植马铃薯500亩;樊存明种植马铃薯2400亩……

四子王旗多位种植大户的2万余亩土地施用了同一渠道购买的“硫酸钾化肥”。

“2016年就有不少种植户施用了该“硫酸钾化肥”,当时就出现了大量减产,但并未想到是化肥的原因。”贾富良说,直到2017年继续施肥之后,土豆长势仍然不如往年,这才怀疑化肥存在质量问题。

2017年8月22日,四子王旗马铃薯协会委托内蒙古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对该批次“硫酸钾化肥”进行鉴定,显示氧化钾值为0%。王冉旭说,这个结果令人不敢相信。

记者在贾富良家的院子里找到了几袋当时尚未用完的“硫酸钾化肥”,发现包装袋上标注的氧化钾(K2O)≥52%。据了解,钾肥是马铃薯生长必需的重要元素,生长期间缺钾会严重影响马铃薯块茎生长及产量形成。

2017年10月14日,由四子王旗人民政府组织,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技术推广站、乌兰察布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对该批次“硫酸钾化肥”对马铃薯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评估意见认为,涉事马铃薯种植地块田间管理各项措施均按计划目标产量实施,均追施了涉事的“硫酸钾化肥”。经检测,该“硫酸钾化肥”含钾量为零,造成了马铃薯生产实际中的钾素供应明显不足,会严重影响块茎的正常膨大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综合分析认为,“缺钾是造成此次被评估马铃薯田产量损失和商品薯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冒充进口的假化肥由河北无极厂家生产,销往北京公司,后流向四子王旗

“这些化肥都是从四子王旗硕丰化肥经销部买的,经销部负责人叫邢某某。”贾富良告诉记者,邢某某在当地经营农资20多年了。

邢某某说,2016年她在呼和浩特举办的一场农业博览会上结识了北京绿光硕丰科技公司业务员杨某某。当年以2850元/吨的价格从绿光硕丰公司(主要负责人张某某、法定代表人张某某)处进购了335吨所谓进口的“硫酸钾化肥”。2017年,她再次从绿光硕丰公司、北京博大绿丰科技公司(法定代表人魏某某、股东杨某某)处分批购进“硫酸钾化肥”。

截至目前,部分涉案人员已被抓捕归案,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工商部门根据“双随机”机制,2017年未抽检到涉嫌销售假化肥的硕丰化肥经销部

另一个涉及化肥等农资监管的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四子王旗工商质监局近年来根据自治区的要求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但同样也没有发现假化肥流入的问题。

对此,工商质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17年7月起,自治区工商部门下文推行“双随机联查”机制(随机抽取被联查企业名单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单),要求除处理投诉举报、大数据监测、转办交办外,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对企业的所有监管监察均应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进行,防止检查过多和执法扰民。在2016年春天的检查中,这批假化肥尚未进入当地,所以没抽检到;2017年,因为文件要求上一年存在检查不合格的企业为抽检重点,因此没有将硕丰化肥经销部列入抽检名单。

经销商暂付赔偿款77万元,但大部分赔偿仍未到位

“我们损失赔偿究竟何时到位?”受损严重的种植户最为关心的还是赔偿。

因为使用假化肥,土豆大量减产,加上土豆个头比正常要小,卖不上好价钱,损失不小。贾富良告诉记者,家里还有500多万元银行贷款,购买第二年的农耕生产资料都成问题。

四子王旗政府负责人表示,化肥结论明确之后,旗委、政府也在全力维护种植户利益,尽量帮助挽回种植户损失。2018年春节前,受假化肥导致土豆减产和赔偿未果等因素影响,贾富良、樊存明等9户种植大户没有按时支付雇用的农民工工资。通过政府协调,经销商邢某某暂付赔偿款77万元,旗政府则从农民工基金中筹集50万元,解了农民工工资的燃眉之急。

编后

切断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链条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堪称农业的生命线。假农资一旦进入田间地头,不仅会造成当季收成减产,更会带来连锁反应,影响农民的正常生产。

此次假化肥坑农事件,暴露了生产、流通、销售环节均不同程度出现了监管漏洞,值得认真反思。因此,打击假农资,就需要从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大监管力度,切断制售假农资链条。比如,加强源头监管,完善准入机制,严格农资生产经营许可和产品登记审批,解决农资经营主体多、门槛低的问题;加强市场巡查,重点查处无证照生产经营,以次充好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尤其突出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商品的管理;一旦发现假农资坑农行为,应高度重视,依法严厉打击,对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形成震慑。与此同时,建立更为紧密的农资打假协作机制,各地要形成共识,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共同促进农资市场健康运行。

愿各地各级监管部门以更积极负责的态度,更有效的行动,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让广大农民安心发展农业生产。

THE END
1.销售伪劣化肥判刑标准《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 【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https://www.66law.cn/zuiming/ask/3589880.aspx
2.擅自修改有效活菌数,罚!山东公布12起农资打假案例行山东公布12起农资打假案例 近日,为深入推进农资打假工作,有力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山东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打防结合,依法查处一批假劣农资违法案件,严厉打击农资违法行为。现将部分典型案例予以公布。http://www.fert.cn/news/2024/12/09/3936603028.shtml
3.买到假劣农资造成损失怎么办专家导读 1、协商,到农资购买网点和销售者或者生产者协商,通过协商切磋达成一致意见。2、消费者协会调解。消费者发现买到假劣农资时,带上相关物证去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消费者协会调解。3、行政诉讼。买到假劣农资,双方协商不成,消费者向农资经营网点的上级部门或者相关行政主管单温进行投诉。 https://mip.64365.com/zs/990762.aspx
4.崇义严查假冒伪劣农资为农民挽回百万元损失精彩资讯崇义县各部门加强配合,严查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确保农资消费安全。今年以来,共检查各类经营农资市场19个(次),检查农资经营户372户次,取缔无照经营户15 户,查处农资违法案件30起,受理农资投诉30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37万元。 针对目前农资市场存在的造假抬头、经营主体不规范、商品标签和使用说明不规范、http://www.ha1860.com/viewnews.asp?id=997
5.政策成效范文11篇(全文)十、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后遇到售后服务问题怎么办? 可以与中标生产企业或中标销售企业联系。中标生产企业应履行投标时关于售后服务的承诺,即售后服务“三包”规定、售后服务电话、5日内解决家电产品故障、5日内难以解决的应当提供备用机,对地域广大和农户分散的乡村开展巡回维修服务和集中培训服务等。中标销售企业应严格履https://www.99xueshu.com/w/ikeyny17dy4n.html
6.备春耕擦亮眼民警提示购买农资用品要留神东北网3月25日讯 (记者 许诺)春耕始,万物生。一年一度的春耕农忙时节即将到来,而此时正是犯罪分子偷梁换柱、鱼目混珠大赚黑心钱的时候,一旦购买假冒伪劣的农资产品,农民朋友一年的收成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垦区公安局宝泉岭分局延军派出所民警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在选购种子化肥时,要到具备经营证件齐全的经营网点购https://m.dbw.cn/heilongjiang/system/2022/03/25/058850577.shtml
7.咱们农民朋友购买农资产品时,一定要警惕磷咱们农民朋友购买农资产品时,一定要警惕磷酸二氢钾的骗局,要买就买让自己放心的! 咱们农民朋友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便宜货往往要花更高的代价!简而言之,假冒伪劣之货虽然便宜,可是不但效果不佳,而且对作物还有害! 优质磷酸二氢钾的价格还是比较高的,农资市场不乏投机取巧之人,利用外观与磷酸二氢钾相似而且价格低廉https://www.360doc.cn/article/6240242_891384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