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由《农资导报》与天津坤禾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协同赋能,共建生态”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微生态肥料创新大会在天津召开。
中国生物农业推进大会的召开掀起了农资行业生物技术热潮,越来越多的创新性的生物类产品走进用户视野。以天津坤禾集团为代表的微生态肥料便是创新的典型之一。
微生态肥料即遵循土壤微生态理念,强调优势菌种的配合,形成专注解决特定问题的集合特定优势菌种的产品。除此之外,微生态肥料更强调不同产品的配合,要针对作物不同物候期形成解决方案,使土壤的微生态达到平衡状态,最终能够解决土壤问题,促进作物更好生长。利用微生物是高效的手段之一。以改善土壤微生态为初衷的微生物肥料市场前景广阔。
▲《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总编辑张健秋
▲天津坤禾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广辉
随着国家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的持续推进,我们迎来了微生态肥料大发展的时代。坤禾集团响应时代号召,以土壤物理健康、化学健康、微生态环境健康“三大健康”为己任,踏上了“还原生态、健康中国”的激情创业、奋斗拼搏之路。现已发展成为研发生产制造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复合微生物肥料等产品,拥有九大核心技术的微生态肥料全产品链智造服务商。
未来坤禾集团将紧跟国家政策、洞察行业趋势,携手各位同仁共同推进微生态肥料的发展大势,把握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的重要机遇,为健康土壤、健康农业、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中国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姜昕
过去的传统农业,在获得粮食高产的同时,化肥的投入产出比急剧递减,环境污染、土壤退化问题日益凸显,农产品品质逐步下降,这种模式已难以为继,迫切需要新的技术突破。近年来,以微生物肥料为代表的新型肥料生产工艺不断革新,各种具备功能性的微生物肥料开始在农资市场涌现,为农民朋友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技术处处长杜森
新时代对于科学施肥的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施肥的原则是要讲究土壤、作物、肥料的协同,要以有机肥料为基础,合理进行化肥减量,实现有机无机配合。
当前,我国微生物肥料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同时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仍存在问题,包括六大方面:一是缺少高效的菌种,二是菌种的作用机理还需要研究,三是技术模式还需要更加成熟,四是产品质量有待提升,五是产业的规模仍需要壮大,六是宣传推广要更加科学合理。
▲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质量监测处处长田有国
当前,我国部分粮食需求仍依赖进口。与此同时,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着耕地数量逐步减少、优质耕地比重较小、耕地分布不合理、水资源不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挑战。在这样的农业大背景下,包括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在内的微量、高效、低碳、环保、易添加的新型肥料和增效物质的开发利用是中国未来肥料发展方向。
▲农业农村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李俊
我国的微生物肥科产业发展经历了初期单一菌剂的1.0时代以及复合微生物产品的2.0时代,当前进入“专精特新”功能微生物产品的3.0时代。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经过快速发展已经积累了产品种类多、应用范围广、产业规模大三大优势。截至2023年10月底,我国已有微生物肥料企业4500余家(含境外30家),年产量超4000万吨,登记产品11960个,年产值超过400亿元,应用面积超过5亿亩。我国微生物肥料产品占新型肥料年产量75%以上。同时国家将在“十四五”和更长时期支持和发展微生物肥料产业,未来每年将以10%左右的速度发展。
未来微生物肥料产业创新应聚焦两大方面,一是筛选应用优良的新功能菌株(菌种),解决产品之”芯片”问题;二是优化发酵及复合生产工艺,这是产品质量提升和效果稳定之关键。
未来,微生物肥料将朝着“产品增效化”“功能多元化”“营养全面化”“作物专用化”“使用简洁化”“水肥一体化”“绿色低碳化”方向发展。新产品的研发应把握五大方向,满足市场需求:一是针对性强的土壤修复菌剂;二是高效特色快速腐熟菌剂;三是促生增产增效微生物肥料产品;四是提质增效微生物肥料产品;五是增强作物抗逆功能微生物肥料产品。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长三角健康农业研究院博士李刚
农田土壤健康评价是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相应的物理、化学、生物指标的维持与调控机理,来培育土壤,提高土壤产能和地力,最终构建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和健康的农业生产方式。
2020年之后,我国主要采用的是基于提质增效、增产以及环保等多目标协同的土壤健康的评价方法。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农业微生物专项负责人王亚玉
自2009年开始,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就基于宏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学、植物表型组、土壤理化等多组学数据展开了关联研究。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坤禾集团的合作,实现了“大科研数据—功能菌挖掘—菌种资源库—功能验证—产品开发”的微生物产品落地的闭环。未来,在科研大数据的不断推动下,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将利用优势生物合成和基因编辑平台助力坤禾集团完成高效功能菌的保护工作、有机酸发酵功能菌的发掘以及基因改造项目,还将与坤禾集团携手,加速微生物资源的快速转化与高效应用,联合开发优质高效的菌剂产品。同时,还将联手对国内种植土壤中的有益菌和有害菌进行鉴定,并提供解决方案。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白由路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肥料,化学肥料的施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壤肥力,使连作成了可能,还实现了工厂化农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保障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将是我国化学肥料发展的主要方向。化学肥料减施虽具有一定潜力,但没有增效的减施是盲目减施,增效才是减施的基础。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技术孵化与转移转化中心主任王佳龙
加强寒地微生物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工作至关重要。要重点发展以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和促进植物营养吸收为核心、成功定殖于根际的集促生、营养供给、矿质元素活化、生物固氮、土壤改良等功能于一体的营养型微生物肥料。
此外还要使用基因编辑等先进技术,在已有的菌株基础上进行开发,得到利于寒区黑土地区使用的菌剂。通过精准农业,提供有关土壤条件和植物营养需求的信息,帮助优化微生物接种剂的使用,从而精确和有针对性地施用生物肥料,提高其有效性和减少浪费。
▲天津坤禾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韩志文
高效的解决方案可有效优化施肥、提质增效、调土养根、尅酸防病、解决作物吸收障碍等生长痛点问题。以修复土壤、健康中国为己任,坤禾集团以领先的核心技术、科学的产品设计、先进的制造力、开放的合作模式,已成为微生物肥料行业全产品链先进制造服务商。
目前同时具备制造微生物功能菌原料1万吨、农用微生物菌剂4万吨、生物有机肥20万吨的系列产品生产能力,产品覆盖复合微生物肥料、农用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微生物浓缩制剂、土壤修复菌剂等类型。与此同时,坤禾集团还拥有5个国内以微生物来修复土壤生态环境的土壤修复菌剂登记证,携控股子公司共申请并获得核准颁发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土壤修复菌剂等55个肥料登记证书。
▲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类总监唐田生
百果园公司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水果专营连锁业态”的开创者。为了提供更高品质的水果,百果园打造了种植技术赋能模型,其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以提升效率为首要目的,兼具提升品质和降低成本;二是强调生态环保,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动农业健康发展;三是以优果联和优农道两种技术体系为主,吸纳合并,兼容并蓄。
到目前为止,百果园已经打造如猕宗猕猴桃、蜜凰冰糖梨、红芭蕾草莓、良枝苹果等30余个招牌PB品牌。好水果是“种”出来的,未来百果园计划在5年内通过种植技术赋能覆盖国内70%的供货基地。
此外,大会现场坤禾集团还为一批杰出的合作伙伴颁发“风雨同舟荣誉称号”和“耕耘促进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