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要性为切入点,针对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优化和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及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
林,旭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兴安盟137400
关键词:农业发展;机械化;农业机械;粮食安全
前言:近年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耕地面临的情况日益严峻,这也导致我国的粮食安全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工作进度,使有限的农村劳动力以及有限的耕地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从而能够推动我国的农业实现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但是如何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建设,必须由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一、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
进一步加快我国的农业机械化速度,能够促进我国农业耕地实现合理高效的流转,从而使农业耕地形成规模化经营,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使我国农村工地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实现规模化发展。加强农业机械化种植工作,不但是科学种植理念的有效推进和实施,而且对于粮食产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农业机械进行使用,不但能够使科学种田这一口号成为现实,而且能够不断提高其工作性能与性价比。比如使用灌溉类机械设备就能够保证在降水量较少的季节,也能够为粮食作物提供充足的水源,从而能够满足其生长需求,使其快速生长发育。另外,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也能够有效减少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还能够避免大量焚烧秸秆导致出现山火等问题。与此同时还可以为土地提供肥料,供应作物的正常生长需要,对于提高粮食的产量以及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购买力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农民群体的收入水平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与城镇居民之间进行对比,二者之间的收入水平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与此同时,农业机械价格较高,普通农业机械需要几万人民币,多地甚至要达到几十几百万人民币,这对于普通的农业家庭来说是以比较大的开销,高昂的购机费用常常会导致各位想要购买农业机械的农民望而却步。除此之外,近年来,由于钢铁等原材料以及人工和柴油等能源物资价格不断增加,导致农机在进行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其成本也随之增加,这都会对农机推广以及农业机械化规模的提升,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土地经营规模化太低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执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这一制度虽然能够有效地推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帮助我国广大农民群体度过艰难的发展转型时期,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此前所使用的土地经营模式,很难能够适应现代化的农业发展,要求再加上零散的种植模式,导致在开展农业建设的过程中,很难对其进行集约化管理。这也对农业机械的使用以及农业产量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约束作用。除此之外,土地经营规模程度较低,还会导致种植成本的增加,从而导致农民的实际收入降低,生活水平下降。
(三)农民综合素质低
三、推动农业机械化保障粮食安全
(一)出台补贴政策
农业补贴主要包括农业机械购买补贴、燃油补,等等,在进行购机补贴政策倾斜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标准的制定,但是不能够单纯且机械的遵守这一标准,而是应该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巧妙的应用。根据当前地区农业发展情况以及农民购买机械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差别化补贴。在进行重点机械推广的过程中,应该执行高补贴政策,而在重点农业发展区域,也应该开展高补贴政策,在对重点农户进行扶持的过程中,也需要对政策补贴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此同时,还应该实现与我国燃油补贴政策同步的创新改革工作,对农用柴油价格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此同时,应该予以农户适当的燃油价格调整优惠以及补贴,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农户在进行农机作业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支出,降低农户的机械化农业作业负担。
(二)形成规模经营
(三)提高农民素质
结束语:总而言之,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我国必不可少的重要行业。在如今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加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必须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与发展,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对我国的耕地资源减少以及农业产量较低等问题进行解决,保障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缓解粮食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许洪源.农业机械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22,53(22):84-87.
[2]武萌,石晓燕,王亚飞,索利利,谭诗逸,任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J].南方农机,2022,53(20):16-18.
[3]汪增洋,朱华岳.农业机械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22,38(05):105-115.
[4]李淑一,李政.财政支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当代农村财经,2022(10):6-12.
[5]杨调霞.农业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策略研究[J].黑龙江粮食,2022(09):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