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粮仓”科技破解春耕金融痛点

近日,多家银行披露春耕备耕金融支持情况。

2月以来,多地银保监局也纷纷推进辖区内春耕备耕金融工作。

近日,四川银保监局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春耕备耕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主动加强与当地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梳理辖内春耕备耕重点项目的信贷和保险需求,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强产融对接,提供适宜的信贷和保险服务。

在加强春耕生产信贷资金保障方面,四川银保监局方面表示,优先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所需金融服务,重点支持三大主粮、大豆油料和“菜篮子”产品生产,向产粮大县倾斜配置信贷资源,强化对种业振兴、农业科技和装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关键领域的信贷支持,确保满足春耕备耕合理信贷资金需求。

广东银保监局联合广东省农业厅指导辖内银行开展信贷直通车“乡村行”专项活动,加大对农户以及种子、肥料、农药、农具、农业无人机等生产流通企业的信贷支持,实行优惠利率,全力保障春耕备耕各类资金需求。在重点粮食和农作物产区网点设立春耕备耕金融服务专窗和绿色通道,做到随到随审、限时办结,加强网点人员配置,保障春耕生产所需资金及时足额发放,确保不误农时。在手机银行、扶贫商城上设立农产品生产保供金融服务专区,积极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资金管理、结算、汇兑、转账等基础金融服务,为大规模春种春播提供全方位金融保障。

河南银保监局聚焦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提出全力守护“中原粮仓”。制定差异化信贷服务政策,优先信贷供应用于春耕备耕;支持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实现稳供保价;强化科技赋能,通过遥感验标、电子签名、短信推送保单等方式护航春耕备耕生产。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过去,我国的金融资源和金融机构主要服务于工业产业及城市地区,以价格为导向的资源配置很难实现满足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同时增长的发展目标。随着国家‘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大政方针政策的提出,我国的金融服务对象将从工业、城市逐渐向农业、乡村转变。”

科技提升春耕金融效率

春耕备耕农时短、需求急,农业经营主体又具备自身特点,春耕备耕金融面临一定难点。

“农业经营主体的抵押物少,信用信息不足,资金需求小而急,农业生产风险较大,因此农村金融往往面临着风控难、成本高的挑战,从而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零壹智库特约研究员于百程告诉记者,“但农业承担着粮食保障的重任,农村金融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一部分,也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发力点之一,因此农村金融一直是政策持续支持、银行持续发力服务的领域。”

针对上述痛点,周茂华认为:“银行在支持春耕方面,首先,需要不误农时,加大春耕备耕金融信贷支持,让尽可能多的农户获得金融支持,为全年粮食丰收打基础;其次,根据春耕备耕金融服务时效性等特点,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业务办理效率,为农户提供便利、快捷、高效的服务,也可考虑开辟绿色通道等;第三,完善内部考评制度,压实主体责任,同时,有条件的银行借助资本市场分散风险。”

为更好地支持春耕备耕,多家银行依托金融科技进行产品创新、服务优化。

周茂华表示:“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春耕金融,例如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提升金融服务农户的效率,让农户少跑路,数据多走路,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同时,也可以借助数字技术为农户画像,提升风控能力等。”

某农商行管理人士告诉记者,支持农业春耕,银行需要提前与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对接,针对种植面积、种植结构、资金投入程度、当地土地流转价格水平等信息,综合测算春耕备耕信贷需求量,后续持续跟踪经营及还款情况。“此前,做好这些工作都是靠人力一点点摸索,随着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破解农户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可以做到批量营销、精准授信,还可以实时监测授信动态,控制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

不可否认的是,基于春耕的特点,融资业务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仍存在一定风险点。

“春耕金融主要是满足农户生产的短期资金需求,缺乏必要的抵押品,同时,农业生产受气候与市场影响较大,对金融信贷来说可能存在信用违约风险,以及少数个别道德风险。”周茂华表示。

针对上述风险,于百程表示:“金融机构要多方面着手,降本增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比如针对农户贷款,在当地开通春耕金融专项服务窗口,优化线上申请渠道,以提升审批放款效率。针对农户信贷授信和风控问题,提前设置农户授信白名单,建立农业、农村、农户数据库,利用线上化、大数据分析、智能风控等数字技术,实现信贷风控创新和降本增效。”

THE END
1.好处与风险并存!农化企业并购重组分析与展望与此同时,“十四·五”期间农业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对农药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期望。如何破解我国农药行业发展难题,改善行业发展结构,完成农药产业的升级与蜕变,是一个长期存在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并购重组作为突破行业发展瓶颈、攻克产业发展难题、助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家http://www.pesticide.vip/zgny/zlzs/content/5a2686aa-489f-4443-afd4-be6602f7a3e9.html
2.“产得出”更要“卖得好”以大农业观重新审视农业生产,从产业链来看,发展农业不仅需要产前、产中环节做好良种繁育、农资供应等,产后的储藏、流通、营销等同样重要。农产品季节性强,如果不提前规划,到收获时再找销路,容易卖不上价。所以,让优势产业成为富民产业,销售是关键环节。从功能性来看,农业具有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功能,也具有稳定农民https://gr.cri.cn/20241209/b5a866e8-9030-38da-acb0-f225f8c47de6.html
3.“辉隆贷”破解农村金融服务三大痛点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期面向农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瞄准农业产业链痛点,将“为农、务农、姓农”落到实处,“辉隆贷”就是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将金融活水送到“田间地头”的创新产品。 破除信用壁垒 解决融资“难” “辉隆贷”依托辉隆在银行系统内良好的信用优势,打通银行、企业、经营主体三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751846
4.红河日报红河州作为“一部手机云企贷”(以下简称“云企贷”)试点地区,建行红河州分行在省、州、县市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产品创新和涉农贷款新增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新金融服务“三农”模式从根本上实现了3个转变。 贷得难向贷得到转变。“云企贷”因内外部政策共同赋能,推出创新模式和创新产品,建行红河州分行依托https://epaper.hh.cn/h5/html5/2020-11/06/content_15876_3556933.htm
5.李志起一、影响转身的经营痛点,企业你清楚吗? 二、完成华丽转身,企业你要具备什么? 三、龙头企业如何玩转大农业模式 第 二章 大农业模式是农企发展必经之路 一、解读大农业模式 二、农业龙头企业都有哪些优势 三、大农业模式农企如何运用战略新品跑赢市场 第 三章 大农业精典案例、米 一、美国邦吉,从农场到终端全过https://baike.sogou.com/v101684720.htm
6.完整版2019农业生产性服务是指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中间投入服务,即常说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如农技服务、农机服务、植保服务、市场和流通服务、农资配送服务、农业金融服务等。随着业务 的拓展,也包括农业全产业链的中间投入服务。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可理解为服务于农业的生产性服 务业,也可以理解为从事农业生产性服务经营https://doc.mbalib.com/view/37f53ffa6976497f1c3171bdb7687171.html
7.“民呼我为”双线“三服务”临安区“最佳服务团队”候选单位展示街道领导分头带领服务团队,开展“一线办公、现场解难”,全面收集解决辖区村(社)、企业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街道领导、服务专班、相关部门“三联动”建起连心服务团,跟进问题解决。如,针对南苑小区居民深受无证棋牌室、小旅馆和日租房困扰,街道联合基层群众服务专班、市监局、公安分局、城管局、卫健局、住建局以及https://www.hubpd.com/hubpd/rss/yidianzixun/index.html?contentId=288230376152346309
8.中国邮政:四流合一解三难数字邮政促振兴央国企数字化标杆案例一支撑新业务模式。惠农服务平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创新的融资、销售业务模式,平台同时提供丰富的农业政策资讯,农技视频等相关内容,解决农村客户“融资难”、“销售难”、“物流难”三大痛点。 在农村普惠金融领域,邮储银行形成主动授信、普遍授信、特色产业开发等农村普惠金融特色业务模式。第一,主动授信模式。主动授信是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1291296.html
9.太原新闻新闻频道主流媒体,山西门户。山西新闻网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审核批准,由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山西省重点新闻网站。山西新闻网以“立足山西、传播山西、服务网友”为职责,走全媒体、多终端的发展道路,被中国互联网协会列为“全国百强网站”之一”。http://news.sxrb.com/GB/314061/index2.html